APP下载

考试转型背景下联合培养德语教学探析

2020-06-03黄扬

科技视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

摘 要语言选拔测试是中德联合培养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项目运作成效。德语教学直接对接语言测试。选拔测试从确认考试转型为德福考试,必定带来德语教学的变革,需要德语教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联合培养;德语教学;德福考试;德语交际能力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又称反拨作用,是指語言测试对语言教学所产生的影响[1]。考试转型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教学转型,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转型后的测试要求。

1 考试转型背景

从2000年至今,浙江科技学院已与10余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该项目的学生先在科技学院学习两年;通过专业面试和德语考试(Feststell ungsprüfung,简称FSP)后,可入读“2+3”项目的德方合作院校。在德方高校毕业后,可获得浙江科技学院和德方院校的双学士学位证书。学校的中德教育合作水平居国内第二,仅次于同济大学。

从2018年1月开始,此项目的确认考试完全转型为TestDaF(Test Deutsch als Fre mdsprache,简称德福考试)。这项考试由德国德福考试院集中命题和阅卷,是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德语考试。所有应试者都会得到德福考试官方证书,分为U3、TDN3、TDN4和TDN5四个等级,U3表示不合格,TDN5是最高等级。TDN3及以上证书的“2+3”项目学生可入读德方合作高校。

2 FSP考试和TestDaF比较

2.1 考试安排

从上表可以看出,FSP是小范围的、针对德方合作院校量身打造的考试;TestDaF则是全球统一的、标准化考试。

2.2 考试内容

FSP考试中,三个部分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如“能源”、“环境保护”、“人口”等。TestDaF中,四个部分之间不存在内容关联,没有统一的主题。

2.3 考试题型

FSP考试中,听力和阅读部分各1篇文章,书面表达是图表写作。TestDaF中,阅读理解共3篇文章,共30个问题。听力理解共3篇文章,共25个问题。书面表达为图表作文。口语表达共7题。

2.4 考试评价

FSP考试的口语是在德语专业考试(含面试)中进行的;FSP考试的笔试分为三部分:听力、阅读和语法、写作。第一、第二部分各占分值的2/5,第三部分占分值的1/5;第二部分的阅读和语法,各占本部分分值的一半。TestDaF分为四部分: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听力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TestDaF的每部分没有设定具体的分值,而是按照答题的正确率给予对应的等级。

2.5 考试要求

FSP考试侧重考察语言知识。听力部分、阅读和语法部分都设置了填空题和简答题。简答题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用完整的句子答题;而TestDaF侧重考查德语的语言交际能力。

2001年,欧洲委员会颁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提出“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即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能够积极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TestDaF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德语测试,其测试内容和目的完全和CEFR的要求一致。德福考试院驻华首席代表Dr.Stefanie Esehenlohr认为:TestDaF考试是为了测试语言交际能力,所有的题目都是针对一个要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来设计的[2]。因此,除口语和写作两部分外,TestDaF的题目设置都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回答问题要求用词汇或短语;容忍答题中一定的语法和词汇错误。

综上所述,转型后的TestDaF和以前的FSP考试存在较大的区别,但考试时间、评价、内容、题型的变化都属于形式变化,考试要求才是考试转型的变化核心部分,从FSP考试考查德语语言知识转型到TestDaF考查德语运用能力即交际能力。对此,德语教学必须展开应对,以达到TestDaF的考试要求。

3 项目德语教学中的德语交际能力培养

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Hymes首先提出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观点。他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由四个方面组成:

(1)语法能力:能正确运用语法。

(2)话语能力:能判断语言形式是否可行。

(3)社会语言能力:能在交际中得体地使用语言。

(4)交流对应能力:能判断哪些话语可在实际中表达。

前两者是语言能力,是基础;后两者是语言交际能力,是应用。前者是初级形式,后者是高级形式,共同构成学习外语的两个不同阶段,表明了从学习语言到运用语言是一个整体[3]。在此教育理论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外语界提出了交际法,强调外语教学过程中对外语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虽然FSP时期的德语教学以教授语言知识为主,但德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过往的教学方法探索中已有体现,德语教学探索工作一直没有中断。

翁震华,王群珉(2008)认为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国内学习准备阶段,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的知识,而且更加需要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在项目教学中采取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学习用语言解决问题[4]。翁震华,王群珉(2010)进一步提出采取交际法。提倡根据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5]。

4 应对TestDaF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

4.1 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TestDaF的内容要求,提倡以主题引领内容的教学。主题应首选与德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关,主题还可以与当下的热点问题有关,如环保、人口、能源问题等。教师整合和这些主题相关的材料,分主题授课。在每个主题内,尽量创设交际场景,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4.2 改革教学模式

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采取“模块化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利用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将听力和口语表达作为一个模块,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模块,在听、读文章,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口语表达和笔头表达的输出,以此提高学生的德语运用能力。

4.3 创新教学方法

4.3.1 中德跨文化比较教学

外语教学中必须讲授文化,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外语界的共识。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这对于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项目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中德跨文化比较,除课堂适量引入外,还应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德国文化和中德文化差异,从而减少学生因语言交际失误而引起的交际障碍。

4.3.2 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最初起源于法国,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在情景中进行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教学为指导,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获得基础知识,又培养了为交际运用外语的能力。

4.3.3 行动导向教学

这一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处于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不仅要能与对方交流,而且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语言和意图,与多个成员相互合作以实现某一目标。“面向行动”教学方法灵活,涵盖多种形式,包括小组和结对练习、项目教学、讲述、舞台表演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

4.4 借助信息化技术

将“互联网+”植入德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互联网媒介的多元互动,在增添学习乐趣的同时,更是避免了学生被动、孤立、生硬地接受和输出语言。课外借助“互联网+”手段,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如德语网站、德语歌曲和电影等。在互联网创设的真实语境中学习德语,学生可最大可能地了解德语词汇和表达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地运用德语。

5 结语

交际能力本来就是语言教学中的必须一环。考试转型以后,项目德语的教学更是凸显了培养项目学生德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因为与FSP考试的要求不同,德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应对现实要求而做出相应的探索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语教学有的放矢,保障联合培养项目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晓扣.论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对效度研究的反哺作用[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6(1):39-46.

[2]Dr.Stefanie Esehenlohr.中国首次德福考试,充满希望的开始[R].德语学习,2003(4):5-8.

[3]翁震华,王群珉.任务型教学在联合培养外语教学中的運用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1):56-59.

[4]翁震华,王群珉.论中外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外语素质构建——中德联合培养项目10年德语教学改革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438-442.

[5]黄扬.中德联合培养项目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5):403-407.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
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联合创建博士后培养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