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浅析

2020-06-03田雪梅邓鉴刘建锋

科技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

田雪梅 邓鉴 刘建锋

摘  要:近几年,考研热度持续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递增,研究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抑郁、自杀、精神障碍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进行研究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该文提出了一套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以期能够帮助研究生辅导员更好地处理研究生心理危机事件。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危机防范  快速反应机制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c)-0185-02

1  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突然遭受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者精神压力,生活状态发生明显变化时,原本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行为障碍等,研究生一般在面临心理危机事件时多伴有抑郁、自闭、自杀、精神障碍等现象[1]。

2  心理危机的成因及特点

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发心理危机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可归纳成以下4个方面。

一是学业受挫。由于研究生在各个阶段重心不同,面临的学业问题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问题,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学业压力,最终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危机:研究生一年级主要的任务是进行专业课学习,为后续的科研打好基础,会面临诸如挂科、跨专业等问题,比如,跨专业的同学进入新的领域后,发现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快速接收新的知识,会出现一定的焦虑、自卑等现象;研究生二年级会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参与项目研发,此时压力主要集中在项目进度和时程方面,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很容易烦躁,甚至不去实验室,逃避科研;研究生三年级是研究生阶段的重中之重,面临论文答辩和择业就业两大压力,一直处于神经紧绷状态,这种状态不能及时有效的缓解,终将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

二是人际关系恶化与冲突。大部分研究生的活动轨迹主要是实验室和宿舍两点一线,因而接触最多的就是导师和舍友:有的研究生由于导师管理较为严格,当老师指出自身的问题时,误认为导师给自己找茬,不愿和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产生排斥心理,如此恶性循环,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有的宿舍由于舍友间作息规律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也会引起大大小小的矛盾,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引发孤僻、自杀、他杀等问题,复旦投毒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除了舍友、导师,还有一类关系不容忽视,即情侣关系,情侣关系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异地恋和分手:异地恋由于双方距离较远,无法及时沟通,会出现委屈、无措、无安全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分手时,绝大部分的被分手者,会有被抛弃感、挫败感,难以置信,进而会出现抑郁、狂躁,更甚者还会出现自残自杀行为。

三是亲友(意外)死亡。近年来,地震频发、交通事故不断,这些事件难免造成伤亡,同时,癌症等无法治愈的疾病也多有发生。在遭遇亲友死亡时,人们短期内均难以接受,感觉生活没有意义,陷入抑郁情绪中,出现心理问题,情节严重者更有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如自杀等。

四是经济负担。研究生阶段,大部分同学考虑到自身已经成年,想依靠自身的努力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不愿意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有了心理包袱,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愿意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赚取生活费,这就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除此之外,研究生中还存在超前消费的现象,比如在交往过程中,会进行攀比和购买奢侈品,当自身的经济能力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时,会采取信用卡透支、网贷等,更有甚者会沦入校园贷陷阱,久而久之,当经济压力无法承受时,精神层面也会出现自闭、抑郁,甚至于自杀等。

3  快速反应机制

研究生的身心健康關系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是心理危机防范的必然要求[2]。为了更好地处理研究生中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建立一套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体系尤为重要。有效的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体系可归纳为心理危机防范、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事后干预3个部分内容。

(1)危机防范:为了降低研究生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首先应该分析心理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只有了解根本的原因,才可以从源头上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

①追本溯源、避免发生。该文第二部分分析了研究生心理危机可能出现的多种原因,要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出现,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比如,针对跨专业、挂科等问题,学院可以组织学业辅导班,对这些同学加以辅导,使其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在出现亲友意外死亡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发动身边的亲人、朋友、舍友等进行开导、陪护,帮助他们尽早走出痛苦。

②广泛宣传、及时舒缓。学校可以提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选修课、网络心理健康专栏等,尽可能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自查自纠。与此同时,学校要提供舒缓压力的渠道,如建立线上线下聊天室,学生在线下可以找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谈心、聊天,及时舒缓压力;线上可建立如夸夸群,喷喷群一样的匿名聊天室,当学生有难以启齿或者不想对熟人倾诉的问题时,可在网上匿名发布咨询,既维护了学生的隐私,也可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惑。

③个案管理、定期约谈。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要逐个管理,保证每周至少会面一次,在谈话中关注学生的心态和动向,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问题加重者要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辅导,更甚者建议办理休学、就医治疗等;对于问题缓解者可适当减少面谈次数,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2)危机预警:心理危机预警是指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出初步的诊断结果,以期判断哪些学生存在潜在心理危机,进而指导辅导员或者心理专家及时发现存在潜在问题的学生并进行早期干预[3]。

①心理建档、分类管理。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应当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可利用线上线下心理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每一位新生的心理情况,同时建立初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要固定周期进行维护和更新,更新频率保证每学期一次以上,当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后也要及时更新心理档案。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便于达成有效管理的目的,可以根据心理档案得出初步结论,将学生分成正常、一般问题、重大问题三类,进行分类管理。

②五联监督、及时发现。目前高校建立的预防体系主要依靠辅导员,但研究生辅导员需要同时兼顾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还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难免力不从心,有很大工作的压力。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五联监督预防体系,即在辅导员主抓的同时,导师、家长、班级心理委员、实验室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委员等同时监督。五联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辅导员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员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更多,更容易较早发现问题。为了确保五联监督体系行之有效,学校学院应当定期组织心理委员等参加心理危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③舆情监督、数据分析。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生也成为了使用互联网的主流,绝大部分学生习惯将自己的生活、心情等发布到网络上,因而通过网络预防心理危机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研发一套网络舆情监督系统,针对可能出现的敏感词,例如“郁闷”“自杀”等建立敏感词库,监控学校网络、学校论坛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将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帖子或者ID进行预警,并关注相关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④智能运算、初步诊断。当研究生发现自身心情低落或存在困惑时,考虑到自身的隐私,不愿意向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人员寻求帮助,无法及时发现自身问题,甚至会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学校可以研发一套心理诊断系统,在用户输入一般的心理表现特征时,可通过智能运算系统,分析用户的心理状况,并得出初步心理诊断报告,便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寻求帮助。

(3)事后干预:当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学校学院应当及时采取一系列举措,尽量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可能对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影响[4],保证心理危机事件有效地解决。

①迅速处理、控制局面。当出现研究生心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控制局面,避免给当事人或者其他人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根据现场情况,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如需就医,需尽快联系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②及时汇报、详细记录。在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要全程做好事件记录,及时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上级领导及部门汇报工作,获得上级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需要联系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免事态加重。

③家校沟通、协同工作。无论事件大小,要及时与当事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请求家属配合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家庭和学校、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学校的合作模式,形成一个快速的、专业的反应机制。一条快速、高效、完整的反应通道,可以确保心理危机信息链完整、畅通,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进而保证各个部门协同处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地解决心理危机事件。

④重点监控、长期追踪。采取重点监控、长期追踪、适当帮扶的措施,对心里危机对象重点监控并且长期的追踪、寻根究底,适当时候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情况严重者,建议学生和家长采取休学等措施,及时就医治疗;对于情节较轻的学生,允许继续参加日常教学活动,但需发动导师、舍友等及时关注当事人的表现,进行重点监控,每周面谈一次,了解当事人状况,长期关注。

心理危机的防范和干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因此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要尽可能地掌握危机防范的措施和快速反应机制,在现实中总结相关案例的处理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有利于帮助心理危机学生重建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危机的伤害,确保研究生在校期间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 易麟.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策略[J].华章,2014(27):158-159.

[2] 李颖.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7):93-94.

[3] 程从琳.基于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预警机制研究[J].求知导刊,2017(19):22-23.

课题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员立项《研究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田雪梅(1988,11—),女,汉族,陕西凤翔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生辅导员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