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三步教学 促语言思维双丰收
——以统编教材五上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2020-06-03苏蜜团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苏蜜团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思维导图,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的思维“地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1]思维导图特有的形象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能将阅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以图的形式来显化读写思维的过程,能更有效地促进语言和思维的齐发展。

一、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整体观照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有篇章意识。既要重视篇章的整体性,又要探寻作者的行文思路,领悟选材组材的逻辑关联,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思维导图能立体地呈现出篇章的完整性。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文章内容、作者行文思路、选材组材关联等信息被有组织、有条理、立体地勾勒出来,生动、简约地呈现了整个篇章。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科普性说明文,知识性强,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一段介绍一个事物的特点。教学第一篇课文《太阳》,结合课后练习: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厘清课文脉络,为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做铺垫。

如图所示,学生阅读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大意。通过导图的分支和层级结构将信息组织和分类,厘清相互之间的关联:一级分支是作者从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两大方面介绍太阳;二级分支再分别展开具体介绍。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将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使复杂的内容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

图1 思维导图《太阳》

这里的整体观照,不仅指对单篇课文整体上的把握,还指同单元文本间的联结学习。借第一篇课文《太阳》导图为例,迁移梳理第二篇课文《松鼠》的文脉,提炼关键词语,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合作完成导图。力求梳理的信息准确、清楚、完整。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课文内容一目了然。一级分支体现了作者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征、打窝过程、生活习性等方面;二级分支则是对每个松鼠具体特点的介绍。借助这张思维导图,学生整体观照课文,厘清了课文脉络,为下阶段对比阅读,品味语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取、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联想等抽象的思维活动。

图2 思维导图《松鼠》

二、比较思维导图,实现多元思考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有篇章意识,还要有语言意识。清晰的结构是文章的框架,独特的表达技巧是文章的色彩。相同体裁的文章,会呈现出相似的结构模式、相似的语言规律。思维导图立体式、开放式的特点可以将文本相似的结构、表达特点呈现出来,可以启发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比较分析、多元思考,发现文章写法的异同点,从而对整组课文语文要素的认识更为清晰与深刻。

科普性说明文,除了结构严谨,还以生动准确的语言作为载体,以“说明白了”为特征。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要素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按照这样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如上图1、图2的基础上,或添加三级分支,具化说明方法;或根据文本直接备注,完善导图。

这一组课文,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绘制思维导图、比较同样体裁的表达,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结论:

·这一组课文都介绍一种事物。

·介绍事物时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介绍事物特点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为了将事物的特点说明清楚,往往会使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2]

·不同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也有不同。《太阳》语言平实,列数字、作比较等使事物更准确;《松鼠》语言活泼,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功不可没……

图3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

图4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

通过整组课文思维导图的比较,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学生的思考是多角度的、丰富的,学生的阅读感受是独特的。而且,通过这样一组思维导图辅助学习,不仅解决了这组课文的阅读,以后学生还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不同作品的精妙之处。对下一步学生习作来说,更是一次非常好的习作前学习和指导。这样的学习方式,实现了高年级篇章学习的多元思考,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细细体会文章各种表达技巧,培养了学生评价与欣赏语言的能力。

三、重构思维导图,实现读写链接

阅读为吸收,习作是运用。由于读的文章和写的文章都有共同的运用文字的规律,由读转化成写,巧设中介环节,重构思维导图,形成一个“阅读习表达—导图作拐杖—习作再创造”的三连环转化模式。重构思维导图,是指根据习作的要求,根据从阅读中习得的导图图示,结合习作素材建构新的导图,模仿、微调、创新,从而形成新的习作思路。新的思路储存到学生的记忆库里,构成了一个不断丰实的过程。学生既掌握文字组合的规律,又提高阅读能力,进而转化为写作能力。

本单元习作:请学生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面学习过的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3]习作要求与课文语言表达特点一致。基于此,习作指导第一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建构说明事物与语言表达的图示。第二步:学生按照思维导图下笔行文,不仅言之有物,也能言之有法、言之有味。

借助思维导图重构习作思路后,以下列一组资料、导图、例文说明实验班55名学生的整体写作思路和语言实践训练成效。

·每个学生巧选与众不同的主题。《蝉》《玉米的自述》《大榕树》《仓鼠》《土拨鼠》《长颈鹿》《手枪》……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出现在学生的导图、习作中,且不雷同。

·每个学生用心考虑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导图起到了逻辑架构的关键性作用。如下列图示。

图5 学生习作导图《长颈鹿》

·每个学生说明方法的运用较为恰当,语言表达较为准确,语言能力得以提升。学生依导图习作《长颈鹿》:

由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统编教材视野下,看重从单元整体把握,将阅读范文、习作例文作为例子,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重构,在阅读与习作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在此过程中,学生篇章结构架构的逻辑关联得以培养,并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同时,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语言表达得以训练提高,并得以掌握了语言表达的规律,发展了语言实践能力。“阅读习表达—导图作拐杖—习作再创造”的三连环转化模式使读写链接显得更有情趣,更有实效,并实现了由阅读到写作的无缝对接,降低了习作难度,提高了阅读与写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以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将思维导图综合运用于阅读与习作教学中,把平面的篇章结构立体化,把抽象的语文要素直观化,把无形的语言文字有形化。学生用千姿百态的图示表达自己的阅读思维,又用精巧设计的图示呈现自己读写链接的思维过程。这些都是学生对文章内容个性化的解读,是学生对阅读、习作、思维不同角度的图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