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基层能力,筑牢人民防线
——应急科普机制亟待完善

2020-06-03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

生命与灾害 2020年5期
关键词:减灾灾害科普

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 张 英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医学科普、应急防护与救援等相关的科普内容需求迫切,很多学者在期刊等媒体也发表了应急科普的相关文章,对我国应急科普体制机制建设献言献策,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应急科普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本文简单谈谈我对应急科普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大量事例一再警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应急科普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四大类。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两大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公众的防灾减灾素养与应急安全素质得以提升。应急管理理应是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灾害、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动态过程,理应不断落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要求。防灾减灾需要不断实现关口前移,而应急科普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这样方能与工程、科技、政策等措施一道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应急科普的层次与问题

应急科普是整个应急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05)90号〕指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对于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各级组织的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急科普的概念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理解:一、关于应急知识的科普。这个主要是在灾前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以及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知识的科普,关注知识层面较多。二、在突发事件应对时段的应急科普。这主要指提升应急能力,学会自救互救等技能。比如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地震灾害发生之后预防余震,灾害发生后要避免疫情反复、预防次生灾害发生等。三、为了应急安全与减灾的科普。这个层次包括辟谣平台的建设、舆情分析与处置、灾后心理康复等,目的是提升公众应急科学素质,较为宏观和系统,关注整体和长期。

我们知道,科普的作用可以使大众一方面提高应急意识,保护自己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能让百姓更加支持理解应急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决策。这对于应急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应急管理科普还需要加强以下工作:一、科普资源需要整合,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二、需要建设线上与线下的平台,线上的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线下的平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在权威信息发布的同时铲除谣言产生的土壤。三、壮大队伍,探索和制订应急管理科普从业人员职称制度、激励机制,开展顶层规划设计。

应急科普的发展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发展。在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应急管理科普事业需要新跨越、新发展,不断满足公众、社会的科普需求,应该通过打造权威平台、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履职创新能力而不断发展。

本文在研究文献综述、听取专家意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开展国家应急科普能力建设。颁发相关的文件、制度与管理办法,成立相关的议事机构,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工作。一个部门不能涵盖应急科普的所有内容,需要多部门合作;当然也可以在国家减灾委、国务院安委会的框架下开展科普工作。重视应急科普研究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务院相关部委推动科普工作的做法大同小异,一般先联合或单独印发科普规划或者加强科普工作意见全面推动科普工作,之后印发行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人才队伍培养办法等具体工作指导文件,部门还配有“十二五”“十三五”科普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形成科普教育体系。

二、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及专家智库的作用,如发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委会及相关协会的作用,通过召开研讨会、开展提升科普创作能力的培训,解决科普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培育一大批科普精品,并通过多平台推广 ,实现资源共享,惠及公众。同时,可以开展公益应急科普大讲堂活动,现场互动、答疑解惑,提升公众应急科学素质。

三、充分调动应急管理科普从业人员积极性,壮大人才队伍。设置相关的课题、奖励以及职称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科普人员职称制度试点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值得借鉴与参考。

四、发挥市场机制,利用新技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研发、推广相关科普产品、文创产品,让科普更有生命力。比如说将预警系统与相关软件结合绑定,在做好信息发布的同时,开展相关科普工作;做好应急科普传播服务以及评估工作;采用新技术作为科普内容创作的技术支撑,繁荣应急管理科普创作。

五、开展应急科学素质检测。如依托防灾素养区域、年度跟踪检测来调研应急管理科普工作的绩效。做好动态监测工作,为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做好服务支撑。

六、充分发挥应急安全科普体验场馆的重要作用。鉴于应急管理科普基地的重要性,需要开展顶层设计与规划,如发布管理办法,进而实现基地分级分类管理,发挥阵地作用。

七、关注落后地区、关注弱势群体。现在应急科普资源如场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落后地区也是灾害易损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维护、公众防灾素养不高,更需注重开展应急科普工作。

猜你喜欢

减灾灾害科普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