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态制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评价

2020-06-03张婷黄晗梁利红郭燕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剂菌群抗生素

张婷,黄晗,梁利红,郭燕军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炎患者需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抗生素对抗致病侵袭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可导致抗生素相关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发生[1]。而患儿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酸度偏低,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AAD发生风险更高,AAD发生后可导致出现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上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加重病情[2]。因此,肺炎患儿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的AAD防止工作不容忽视。AAD的防止的关键在于维持患儿胃肠道菌群的平衡,而微生态制剂包含人体肠道的优势菌,有利于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在AAD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肺炎患儿AAD,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6例肺炎患儿。纳入标准:(1)支气管肺炎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诊断标准;(2)年龄0~14岁;(3)病程≦3 d;(4)入院治疗前未接受抗生素治疗;(5)入组时无腹泻症状,大便次数、性状正常;(6)入组近期内为应用微生态制剂;(7)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疑诊或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存在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或其他慢性胃肠疾病;(3)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合并严重肝胆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5)存在严重营养不良;(6)合并免疫缺陷疾病;(7)属于过敏体质。136例研究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防治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37±1.96)岁;病程0~3 d,平均(1.42±0.37)d;抗生素种类:头孢吡肟19例、头孢呋辛16例、红霉素12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例。防治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4.62±2.03)岁;病程0~3 d,平均(1.53±0.41)d;抗生素种类:头孢吡肟20例、头孢呋辛17例、红霉素11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应用抗生素种类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针对肺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其他基础治疗。防治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4,2克/包)混入温水或牛奶中口服,<1岁者,0.5克/次,2次/天;>1岁者,1.0克/次,3次/天。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患儿出现腹泻后常规予蒙脱石散治疗,脱水者酌情进行补液治疗、饮食调整,发热者进行退热治疗等,防治组发生腹泻的患儿继续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记录出现腹泻的患儿例数及腹泻患儿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2)生化指标:记录开始防治前及防治7 d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IgG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IgA采用单项免疫扩散法检测,DAO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3)腹泻患儿治疗效果:腹泻患儿治疗腹泻后根据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委员1998年制定的标准[5]评估治疗效果:显效:服药72 h内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服药72 h内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有所好转,全身情况也有改善;无效:无上述改善;总有效率根据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计算;(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腹泻发生情况比较

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防治组发生腹泻11例(16.18%),对照组发生腹泻28例(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组腹泻患儿腹泻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腹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腹泻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生化指标比较

防治7 d后,两组IgG、DA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IgA水平显著降低(P<0.05),防治组sIgA水平与防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治组治疗后的IgG、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腹泻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腹泻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腹泻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注:总有效率比较为连续矫正χ2检验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肺炎患儿应用广谱抗生素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对机体肠道正常菌群也具有杀灭作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且抗生素可引起变态反应与毒副反应破坏肠粘膜及肠上皮纤毛,抑制双糖酶活性,导致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有害细菌则可趁此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释放内毒素,继续损伤肠粘膜,引起肠道炎症与腹泻[6]。因此,保证机体肠道菌群的常规稳态是防治AAD的关键,而临床研究已证实,微生态制剂在各种腹泻疾病中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7],基于此,本研究在肺炎患儿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发现能够有效降低AAD发生风险,改善患儿免疫状态与肠道功能,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本研究在肺炎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其含有健康人肠道内的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3种优势菌,应用后能够直接补充机体益生菌数量,平衡因抗生素破坏而出现紊乱的肠道菌群,促进肠粘膜修复,恢复肠道的正常生物屏障,提高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防御功能,减轻抗生素对肠道造成的损害;还可通过刺激肠道免疫系统、淋巴组织发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8]。故本研究中,防治组较对照组AAD发生率更低、腹泻次数更少、腹泻持续时间更短,提示微生态制剂在肺炎患儿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均有良好AAD预防作用。这一良好的预防效果与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补充患儿肠道优势菌,抵抗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破坏,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关。

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后会影响机体免疫状态与肠道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因此发生明显变化,其中,IgG、sIgA均为免疫蛋白,可抵抗病原菌侵害,保护肠道黏膜,DAO分布于黏膜与绒毛上层细胞胞浆中,肠粘膜被破坏后进入血液中,可反映肠黏膜损伤情况[9]。本研究中,防治组上述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微生态制剂在肺炎患儿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轻肠粘膜损伤,有利于降低AAD的发生率[9]1421-1424。但本研究针对出现腹泻的患儿继续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虽获得良好疗效,但与常规治疗并无明显的疗效差异,与其他研究[10]结果有所出入,分析原因为本研究样本量不足,出现AAD的患儿例数较少,不利于统计学分析,但本研究还从腹泻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防治组腹泻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更短,突显了微生态制剂治疗AAD的优势。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肺炎患儿群体中具有良好AAD防治效果,可降低AAD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制剂菌群抗生素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抗生素的故事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