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寻找到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科学家到底有多牛

2020-06-01木匠

北广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基因组学母校北京大学

木匠

据中新社4月5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谢晓亮和他的同事们从农历正月初三就开始了寻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工作了。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谢晓亮团队一直在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合作,眼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谢晓亮说:“现在,我们已能快速、精准地筛选出大量优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下一步,我们将开始动物实验,然后,还要进行临床实验。”这些中和抗体的被找到,至少有三重应用意义。其一,可以用于新冠肺炎治疗,使用这种方法治疗新冠肺炎不仅更安全,针对性也更强;其二,可以用于短期预防,有效期约为三周,经过改造,可能会延长到三个月,甚至更长;其三,这种方法还会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作为在后方的科学工作者,一开始,我们只是想为抗疫做点什么事情,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或有助于寻找到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时,我们都为此感到非常兴奋。”谢晓亮说。

谢晓亮还十分乐观地表示:“如果新冠病毒10月份再回来的话,那时,我们应该就有办法对付它了。”

谢晓亮是何许人?他目前是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

谢晓亮,1962年6月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谢有畅与母亲杨骏英都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教授。1980年,他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业余时间,还去旁听了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很多课程,暑假几乎都是实验室里度过的。

1985年夏天,谢晓亮去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師从化学动力学领域的权威约翰·西蒙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他博士毕业后,又去了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格雷厄姆·弗莱明的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992年,谢晓亮成为了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自1965年成立以来,聘用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1999年,他又被哈佛大学聘为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并在2009年,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冠名讲席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和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开展了很多合作。

谢晓亮的研究领域从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学,再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临床医学,可谓十分广泛。

他还是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和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

2010年,谢晓亮在北京大学主持创办的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技术驱动型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2012年,谢晓亮在单细胞全基因组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开发出了单细胞全基因组均匀扩增的新方法“多重退火循环扩增法(MALBAC)”。应用此方法,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的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5年,凭借着MALBAC技术以及之前卓越的一系列科研成就,谢晓亮成为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因为该奖的多位获奖者后来都成为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所以,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最强有力的争夺者之一。

凭借此项科研成就,谢晓亮相继入选了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成为了四院院士。

2016年,谢晓亮又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这对促进我国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2018年7月1日起,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并担任了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主任和北大李兆基讲席的教授。

在今年年初,在一次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中,谢晓亮表示:他在海外的时候,就一直都很关注祖国的变化和科研的发展。他说:“我一直希望能为祖国和母校北京大学做出贡献。”在谈到他做出全职回到母校的决定时,谢晓亮说:“过去的10年,中国的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对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的投入日益增加,从海外大力引入人才,并为回国人才创造了各种有利的条件。我看到很多原来在海外工作的优秀科学家在回国后,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王晓东领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通过设立一种新的体制和模式,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科学家回国。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论文,在国际生物界一举成名;施一公在清华大学建立了独特的科研平台,获得了结构生物学领域非常领先的科研成果。所以这也使我对祖国的科研环境充满了信心。”

现在,谢晓亮团队里年轻的海归学者们,也已经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他们也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从事着生命科学领域世界最前沿的研究。而最让谢晓亮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开始真正地造福于国内的百姓。他说:“我至今还记得,当我抱着第一例MALBAC宝宝时内心的激动,我很自豪在北京大学的工作真正推动了医学进步,为人民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基因组学母校北京大学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告别母校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营养基因组学——我们可以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