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能力视角下的初中英语Role-play教学路径探析

2020-06-01顾婷婷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初中英语

摘 要:Role-play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教材中的Role-play板块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从口语能力与综合语言能力不可割裂的关系以及Role-play文本的特殊性角度出发,提出语言能力视角下的Role-play教学路径,综合内容、思维和语言,综合看、听、读、说各项语言技能,以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3的Role-play板块教学实例进行阐释说明。

关键词:初中英语;Role-play教学;语言能力视角

问题的提出

Role-play(角色表演)是一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运用新、旧语言知识,通过情境创设,发挥想象,就某一话题分角色进行表演(Richards,2004)。在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七至九年级教材中,除七年级上册的三个预备单元外,每个单元Section A都设有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板块(以下简称Role-play)。《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言技能分级标准中明确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美国学者埃克雷斯更是提出,能够引发学生学习英语最好的方式就是角色表演。由此可见,Role-play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中的Role-play并未得到充分的解读和利用。Role-play往往被安排在第一课时听说课的最后环节,由于Section A 1a到2c的听说教学内容已经比较充实,Role-play只经过“简单听一听、读一读”就完成了,这在七年级教学中尤为普遍。随着对话篇幅加长和语言内容加深,Role-play也被用于第二课时语法课的练习环节,以阅读形式呈现,作为目标语言的问答练习。在这种情形下,Role-play成了语言知识训练的方式,但师生却忽视了Role-play对话中的情境、情感、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也背离了Roleplay作为单元示范对话的目的。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板块,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疑点和难点。

语言能力视角下的Role-play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语言能力的提高要依托语言综合技能,即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聽和读是理解的技能,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对这四种技能独立开展教学,但在实际语用中,听、说、读、写技能是相互交织的。学生应通过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Role-play是Section A听说教学的示范对话,承担着引导学生活用目标语言词汇和句式,体验、感知目标语法结构特征和功能的作用。同时,Role-play也是单元口语语篇的呈现,是内容、思维和语言的有机统一,充分挖掘和利用该语言素材可以调动各项语言技能。因此,笔者探索了语言能力视角下的Role-play教学路径(见图1)。

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区教学研讨活动中的一节听说课的Role-play教学环节,分析如何在Role-play中运用各项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Role-play教学案例

1. 主题与语篇分析

本课例使用的教学文本是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2e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部分(如图2)。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交通工具和两地距离及所需时间”,第一课时讨论了学生上下学的方式、学校和家之间距离以及路程耗费时间,Role-play板块呈现的一段基于真实情境的对话,即一个学生在校门口遇见同学时讨论各自上学方式。

2.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熟悉各种交通工具,也几乎每天都使用,因此本单元话题贴近生活。先前的学习经验使其能很快理解和运用三个疑问句进行提问,并作出回答。但七年级学生对长句子的驾驭能力还有限,对于“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和“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这两个问句的朗读和自主输出还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家校两地间的距离不确定,尤其在骑车和乘公交的学生中存在着不合理估计路程的情况。

3.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总目标以及对Role-play文本的深入解读,结合学生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在本课时中,学生将能够:

(1)通过看图和读图,解读对话发生的情境,预测对话内容;

(2)通过粗听和细听对话,分别从整体和细节把握对话内容;

(3)通过跟读、阅读、朗读等方式,标注对话声调,体会语言表达,发现语言功能,从评判的角度理解文本;

(4)通过自编对话和表演评价,实现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应用并能够作出自我调整。

4. 教学过程

Step 1: 以“说”辅“听”,创设情境激活已学知识

同时,Role-play是语法教学的一个切入点,第二次阅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新语言结构在示范对话中的运用方式,提升了学生对新语言结构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总结语法特点。

Step 4: 以“评”促“说”,迁移实践达成能力创新

(1)教师让学生扮演Lisa和Jane,学生根据标注自主朗读。

(2)教师提供应用任务:Work with your desk mate. Suppose you two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start to talk about your journey to school. 鼓勵学生使用不同的句型来询问双方的上下学方式和花费时间等。同时教师提供评价量表(见图6),引导学生一同评价其他学生应用任务的展示。

[设计意图]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话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的示范对话上,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创设新的情境,帮助他们运用所学语言(张献臣,2014)。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巧妙地借助阅读环节提问的整理,向学生传达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而非照搬示范对话的信息,为第二步学生自主地选择和运用搭建了跳板。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评价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学生有了明晰的标准作为参照,他们的语言输出才会有的放矢,并用这些标准来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认知和自我修正。对于教师而言,评价既是Role-play教学的一个组成环节,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工具和手段。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稔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其在教学和学习上的投入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反思

Role-play在教材中的编排序列说明它是最为常见的听后任务,因此Role-play教学侧重听说是最为合理的设计。听力是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基础,通过听力活动,学生可以感知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并进行内化和加工,为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供必要前提(赵尚华,2015)。

教师在听前布置“说”和“看”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在话题、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给学生以支撑,帮助他们构建相应的支架,将教学中的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联系起来。学生在听中通过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活动完成由易到难的任务来提升听力。通过听中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感知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还可以为输出活动搭建框架。这些情境的创设和框架的搭建正是Role-play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在听后活动中,教师可将听力材料变为听读训练和朗读材料,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来练习句型。这样的仿音仿读练习在低段学情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助于帮助学生打下语音语调的基础,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教师在执教七年级学生时,可侧重引导学生模仿整个对话的语音,如对整个对话的语调、重读、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做细致的标注,让学生进行精准的跟音模仿,同时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情绪和态度。再者,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更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正是最后“说”环节的目标指向。

此外,评价标准设置直接关系到Role-play的效果,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基于评价标准,在口语表达中进行自我认识和修正。口语评价细则(checklist)既要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也要根据不同话题下Role-play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不仅要自己心中有评价,也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评价标准,进行相互评价,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

Role-play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材料之一,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口语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能力之一,并不能独立于其他能力而存在。学生如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准确而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必须有听、读等其他技能的支持。本文提出的语言能力视角下的Role-play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一种新的尝试,旨在激发教师精心设计Role-play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将所学所知迁移到真实的场景中,实现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Richards, J. C. & Noman, D. 2004. 第二语言教师教育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陈玉卿. 20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胡德刚. 2019. 利用朗读破解初中英语学习难点[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6): 50—53

高霞. 2007. 朗读神经传递及心理过程探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255—261

吕勇民. 2019. 深挖教材内涵,提升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性——以人教版Go for it! 2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板块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6): 56—60

叶恩理, 翁颖卿, 汪润, 等. 2015.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目标定位:综合视野视角[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张献臣. 2014.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示范对话的功能与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1): 18—22

赵尚华. 2015. 初中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顾婷婷,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锦绣实验学校英语教师、校教科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问题的提出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