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BDNF、NPY和NSE的影响

2020-06-01李清华侯双兴杨化兰涂志兰毕庆国肖伟忠潘丹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丹红丁苯脑血管

李清华,侯双兴,杨化兰,宿 映,涂志兰,毕庆国,肖伟忠,陈 阳,叶 军,潘丹红,包 红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并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急性脑梗死发生时,神经功能出现明显损伤,脑血管的储备功能明显降低,脑血管储备功能和神经功能受损。丁苯酞注射液具有明显改善脑神经和重构脑微循环作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已经有文献报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对神经元具有重要促进分化、增殖和营养作用,并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1]。神经肽Y(NPY)是胰多肽家族成员,主要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具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对脑血管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急性脑梗死时大量的NSE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中,是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记物[3]。本研究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BDNF、NPY和NSE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60~79(68.34±5.64)岁;病程2~48(19.38±10.65) h;梗死发生部位:脑基底节31例,脑中叶13例,脑多发脑梗死8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8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60~79(68.58±4.68)岁;病程(2~48)19.51±9.34 h;脑梗死发生部位:脑基底节33例,脑中叶12例,多发脑梗死7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7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9例。纳入标准:均行头颅CT和磁共振(MRI)检测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痛风和免疫学疾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发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根据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予以吸氧,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对于有高血压者予以口服降压药物,对于有糖尿病病人予以胰岛素治疗,同时予以护脑、降脂等治疗。根据病情可以予以脱水等治疗,并予以丁苯酞注射液10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输注,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1.2.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基本痊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0%以上,伤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低于18%下;恶化: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增加18%以上。

1.2.3 脑血管功能测定 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经颅内多普勒仪对病人治疗前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进行测定,包括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

1.2.4 BDNF、NPY和NSE指标测定 入院第一天和疗程结束后,取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离心机2 500 r/min,离心半径6 cm,离心约10 min,分离出上清液放置在-80 ℃的冰箱中保存。采用电化学发光仪(瑞士罗氏公司)及BDNF、NPY和NSE检测试剂盒(瑞士罗氏公司),灵敏度0.05 ng/mL。采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BDNF、NPY和NSE水平,用生物素化单克隆BDNF、NPY和NSE特异性抗体与血清混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加入链霉素磁珠微粒进行二次孵育,通过生物素和链霉素亲和素作用结合,通过电磁效应将磁珠吸附在电极表面,通过电极的电压促进复合物化学发光,测定发光强度,采用Elecsys软件自动通过定标曲线计算出BDNF、NPY和NSE含量。

1.2.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R,血清BDNF、NPY和NSE水平的变化。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86,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两组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CVR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CV血流速度、PI和CV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MCV血流速度和CV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s)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NPY和NSE水平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血清BDNF、NPY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PY和NS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升高或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NPY和NSE水平的变化(±s) 单位:μg/L

3 讨 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得到广泛运用,并且与其他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能够明显提高脑血管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改善缺血区脑毛细血管的数量和改善微循环区域的血液流量,达到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和缩小脑梗死面积[4]。丹红注射液主要由红花和丹参组成,红花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脂肪酸、挥发油和红花多糖等,具有抗凝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镇痛、降脂、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抗脑血管缺血、对神经元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5]。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由水溶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组成,具有清除机体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和改善能量代谢,减轻钙负荷和调节钙稳定,调节炎性因子代谢平衡,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感染作用[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纯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升高机体血清BDNF水平。BDN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对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元生长、分化及损伤后的修复,且具有营养作用,具有预防运动神经元凋亡作用[7]。实验研究表明,脑梗死后静脉注射BDNF能够明显减少脑梗死的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8]。在正常情况下,BDNF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只有在脑损伤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时,BDNF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且很快被降解,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本研究通过丁苯酞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能够明显提高机体BDNF水平,从而达到营养损伤部位的神经,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作用,可提高疗效。观察组病人血清NPY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NPY是神经活性肽,是神经活性物质,在急性脑梗死时血清NPY水平明显升高[9]。NPY的生物学活性主要通过结合Y1受体,促进脑动脉血管收缩[10],脑梗死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出现兴奋,促使副交感神经释放NPY[11];急性脑梗死引起颅内压升高,致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系统损害,应激激素升高,血浆NPY水平升高[12]。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后能够明显增加大脑血供,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机体NPY水平。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并参与糖酵解,是脑神经元损伤和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13]。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NSE水平越高,脑组织损伤程度越重,神经功能恢复越差,临床预后越差。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能促进脑部的侧支循环,增加脑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达到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降低NSE的释放;联合治疗后能促进保护神经细胞因子的分泌,稳定细胞内环境,促进损伤神经细胞的修复[14]。说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提高BDNF水平、降低NPY、NSE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血液流变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主要包括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NIHSS评分和PI水平,提高MCV血流速度和CVR水平,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部血管供血情况,可能与丁苯酞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机体神经相关的细胞因子紊乱有关。

猜你喜欢

丹红丁苯脑血管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