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宜居:催生乡村的华丽蝶变

2020-06-01范文锋王小兵

文化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蝶变乡风宜居

范文锋 王小兵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项目编号:16YBA123);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项目编号:XSP19YBZ120);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以湖南省扶贫治理为例”(项目编号:19A1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范文锋(1968-),男,湖南郴州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王小兵(197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工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又提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1],这表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乡村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和繁华城市的后花园。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下,全国乡村大力开展“生态宜居”整治活动,无疑是乡村的华丽蝶变,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就斐然,但很多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的改善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催生新乡村的产业蝶变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但普遍存在着特色优势农业不优不特、人才紧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全和第三产业不强等问题,因此,要在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等现代传统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协调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扶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一要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适合地方自然条件的、有市场竞争力的、附加值高的种养殖业;二要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农”政策,以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为抓手,以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绿色产品为重点,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现代农业和绿色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先进的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搞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充分挖掘产品的经济价值,逐步实现以原材料产品结构为主导,向以加工产品为主导的过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产业聚集;四要依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地方特色的名镇名村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五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大限度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集中人力资本、土地、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立足生态宜居,催生新乡村的人居蝶变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普遍存在道路交通、电网改造、生活设施、住宅改造等人居设施建设落后,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低下,能源利用率低,网络覆盖率低,新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无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人居文化几近消亡等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巨大差异,饮用水、热水、燃气、供电、互联网、卫生间等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许多有毒有害的城市垃圾大量倾倒到农村,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对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一是做好城乡融合规划,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规划的目的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融合规划要充分考虑城乡的融合,做好城乡融合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乡镇、村支两委在基层管理、农村建设规划、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教育、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完善乡村水电路汽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人居建筑、人居环境、人文景观和相关生活设施。二是立足生态宜居,保护好农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同时,要做好农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培养农民的乡土审美情趣,还乡村独特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地域文脉和乡土情怀。三是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室内环境,进一步治理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完善农村生活配套设施,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生态条件的优势,在尊重农村生活特点与文化习俗的前提下,完善农村房屋的室内设计和装修,利用高科技治理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

三、立足乡风文明,催生新农村乡风文明蝶变

乡风文明是居住在某个地域的人们世代生活所形成的人文精神、道德风尚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精神归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保障。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催生新农村乡风文明蝶变。一要切实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农民有理想、有信仰,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二要通过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和议事规则,建立群众行为规范准则,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抵制低俗风气和各种陈规陋习,弘扬农村世代生活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文精神、道德风尚以及公序良俗,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遵守新规、倡导新的乡风。三要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建设文化墙、开展道德讲堂、公益广告宣传、农家书屋、送戏下乡等方式提高农村的文明水平,满足农民的精神需要;切实开展文明村镇的创建和评比活动,树立好典型和标杆[2]。

四、立足治理有效,催生新农村治理蝶变

目前,我国农村治理存在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薄弱、村民治理主体地位缺失、乡村治理体系老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社保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党建强化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发挥村民的治理主体地位,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德治、法治和自治有机结合,实现乡村善治。三是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建设平安乡村。四是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强化农村环境法律和法规的立法和执法,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科技对农村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粪便污染、重金属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进行分类处理。五是要发挥城镇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加快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乡村的社会保障体系[3]。

五、立足生活富裕,催生新农民生活蝶变

农民追求富裕生活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因而要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环节,解决“扶持谁”和“怎么扶”的问题,建立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和实施机制。二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民培训,拓展创业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创业就业。三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制约农民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如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和粪污治理)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结语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催生乡村的华丽蝶变,必须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农民,兼顾当前和长远,合理确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既积极作为、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久久为功,要保得住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实现“民富、村美、风正”建设目标。

汉 千秋万岁

猜你喜欢

蝶变乡风宜居
皖美出行“蝶变”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乡风
中国制造“蝶变”40年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