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师德教育的探索

2020-05-30孟庆玲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德准则幼儿园

孟庆玲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近年来国家对师德问题特别关注,教育部在2019年2月15日召开的“教师队伍建设”主题发布会上针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督促各地各校深入贯彻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细化准则中的各类举措,把准则要求转化为教师行为的指南与禁行的底线。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持续综合整治行动,对已经发现的违反师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进行通报[1]。会上提到的“教师行为准则”就是教育部2018年颁发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针对幼儿园教师该准则称之为《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称“准则”)。“教师队伍建设”主题发布会再一次将教师的师德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可见国家对教师师德问题已经非常重视,新时代的师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准则”的颁布对幼儿园师德教育的启示

“准则”中描述的幼儿园教师十项行为准则主要内容是:第一,坚定政治方向;第二,自觉爱国守法;第三,传播优秀文化;第四,潜心培幼育人;第五,加强安全防范;第六,关心爱护幼儿;第七,遵循幼教规律;第八,秉持公平诚信;第九,坚守廉洁自律。第十,规范保教行为[2]。

首先,“准则”中的十项内容旨在规范教师行为,但同时也凸显了当下幼儿园教师师德失范的具体问题。以第六条和第七条为例,当下幼儿园教师在爱的教育及遵循幼教规律方面有待提升。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着教师爱的教育的缺失,而爱的教育正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另外,社会大众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存在质疑,暴露了幼儿园教师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方面有所欠缺。再以第八条和第九条为例,诚信与自律,这是个人修养问题,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律更是这个社会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人们无法想象一个缺乏自律的教师如何能够培养出自律的学生。可见,“准则”的背后是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师德的期望;其次,“准则”的十项内容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准则”的第三条指出“传播优秀文化”,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3]。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幼儿园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幼儿园师德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师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顺应优秀传统文化入课程的需求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两个文件旨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在各学段的传承。其中《意见》指出了传统文化入校园、入课程、入教材的基本要求[4]。 《方案》中指出,“各级教育(语言文字)部门应根据需要组织中小学及幼儿园在岗教师参加经典诵写讲教育专项培训”,让各学段儿童知道‘读什么’‘怎么读’,从而学习领悟中华经典精髓”[5]。这两个文件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师德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有利于丰富幼儿园师德教育的内容

当下幼儿园师德教育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用社会上师德失范案例来起到警示作用;第二,严格规范幼儿园教师行为。这两种做法虽然各有效果,但很大程度上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师德困境,师德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找更好的解决路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是师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还应该从教师内在“自觉性”着手,使师德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教育从本质上有所突破。以《准则》第三条“传播优秀文化”为切入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幼儿教师德育的重要内容,将 “孝道”教育和“仁义礼智信”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贯穿到教师师德培育的全过程。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取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件作为德育素材,使抽象的德育具有具情景感,这样不仅能丰富新时代师德教育的内容、提升师德文化层次,还能最终实现幼儿德育质量的提升。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师德教育的具体方案

(一)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对幼儿园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让幼儿园教师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内容及分类。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其自身有三大内容,即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本文所指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国学经典”。本文借助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平台的资源,将传统文化内容先实现了内容的具体化,分类的结构化和实施的具象化,力争给幼儿园教师一个直观的优秀传统文化印象,便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师德教育中的学习和传播。本研究采用数字168914来描述传统文化的内容框架,1即一根,6即六经,8即八典,9即九要,14即十四蒙,具体内容详见下表[6]。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一览表

本研究在上表国学经典168914中共计描述了38部经典,这些经典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基础类、结构类和装饰类。基础类,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可以简称“三、百、千、弟”和“四书”;结构类,是指《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修饰类,是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笠翁对韵》《成语接龙》等。

(二)明确幼儿园教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1.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在进行师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儒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建议幼儿教师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时首先从“孝悌”“忠恕”等基本性概念学起,这样从思想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在实践操作层面易于操作;其次,再研究“中庸”“易经”等抽象性概念,这些是儒家人文精神中的深层次问题,对于国学初学者来讲较难把握,因此可将其作为有余力的幼儿教师的自修内容[7]。总之,对幼儿教师进行优秀文化的教育需要掌握儒家观念演变的历史脉络,以及儒家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教师培训或教研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进行。

2.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

幼儿园教师学习优秀文化的切入点不在别处,而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首先应该确定的是在该阶段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本研究所呈现的国学经典体系168914中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相关的是“十四蒙”,主要以“三、百、千、弟”为代表;在国学经典的三大分类中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相关的是基础类和装饰类经典,其中基础类包含了“十四蒙”的内容,装饰类则以唐诗、笠翁对韵、成语接龙等内容为主。在确定了学习内容后,幼儿园教师还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将符合幼儿各年段特点的内容进行梳理,做成体系,做到有的放矢。

(三)明确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幼儿园教师师德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幼儿,因此为了减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传统文化时的盲目性,有必要让幼儿园教师知道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即研究幼儿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为本”的教育[8]。目前,有两类资源可以作为教师研究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时的参考:一是《新学堂歌》,它用“唱读”的形式学习唐诗宋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式的创新;二是《游古寻源》,它将“古诗古韵”“神话故事”“成语寓言”三个模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细分到各个年龄段,并配以形象生动的音乐和画面,有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双重创新。在借鉴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基础类和装饰类国学经典。第一,将《弟子规》融入到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当中,在入园、吃饭、盥洗、如厕的过程中规范幼儿的行为、礼仪;第二,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融入到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中,以主题教学、故事讲述、唱读、表演的方式进行,增强五大领域教学内容的文化性;第三,将《笠翁对韵》《成语接龙》嵌入到幼儿园各类活动的过渡环节,利用幼儿的闲暇时间进行优秀文化的教育。总之,在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倡导融入式教育,避免国学经典课程的生硬教学。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师德教育,是提升师德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在幼儿教育的培养中,可以尝试在《学前教育学》中嵌入《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用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和“百善孝为先”的内容作为解读“准则”的历史素材,使师德教育更具历史厚度;在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设置成幼儿园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幼儿园教育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好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幼儿园教师先学“圣贤书”,并致力于将“圣贤书”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到五大领域教育教学中,融入到做人做事的各个环节中,才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实现耳濡目染地引导幼儿,从而破解幼儿园教师的师德难题。

猜你喜欢

师德准则幼儿园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我爱幼儿园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基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分析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学学准则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