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5-30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疫情影响

刘 欣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是对经济的重创,其影响也传导至就业创业领域。本次疫情虽然来的突然,但是与2003年的SARS比,个人、企业、国家的各项准备要比2003年更充分。据统计,2003年212万毕业生中有近30%的毕业生就业受到影响,2020年有近874万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受到影响的毕业生数将远高与2003年,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民族地区大学生由于信息滞后、语言障碍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更是“雪上加霜”。国家、自治区、高校各部门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疫情带来的就业问题。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做好十足准备去投入到“互联网+”背景下的就业创业,才能在此次“线上”就业创业中更具竞争力。

一、 疫情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不便。民族地区大学生因其语言和信息获取渠道的不便,影响稍大;二是疫情对经济领域的影响传导至就业领域。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线上”经济还未形成规模,因此,面对“疫情”,很难短时间内转变经营理念,受到一定冲击。在这两个方面中大学生更应关注的是后者。

(一) 适应新模式,“线下”改“线上”

正常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毕业在6月,就业的黄金期却在“3-5”月。因此此次疫情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传统的面试渠道,据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指挥部报道,各部门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了大量线上招聘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共举办82场线上招聘会,参与线上招聘用人单位6742个,提供就业岗位141543个。企业校园招聘会、各高校自行举办的各类招聘会线下招聘环节都已取消。那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招聘,“线上”招聘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与传统招聘都有区别,很多毕业生觉得不适应或者觉得对其就业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够调整好心态,适应新形势,做好线上招聘的准备。

(二) 疫情蔓延,经济受到严峻挑战。

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对各领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传导至相应产业的就业领域。我国人口经济学家蔡昉曾指出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称之为就业弹性。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至少150万人就业岗位。那么反之,GDP下降就会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特别是新增就业的减少。2019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就业人员中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6.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7.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6.3%。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是第三产业,包括旅游及相关的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而这些划归第三产业的企业往往是招聘大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用工需求。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复工复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的正常生产,特别是对一些办公环境较差,不能达到复工要求的企业是一次考验。下文中的表格可以更加直观地去了解各产业各专业的受到的影响,由于近年来行业的增多及细分,表中行业划分以大类为主。各产业所面对的专业以大类为主,并未按教育部一级学科等细分进行分类。考虑到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其所学专业并不一致,可根据自己要就业的领域进行对标。

表1 各专业与产业对应关系

二、 “疫情”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创业一直是摆在大学毕业生选择过程中的道难题。腾讯网曾对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1.5%大学生对创业“有兴趣”(包括“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接近半数的受访者(49.1%)打算“自己创业”或“和朋友共同创业”。《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8》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3年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退出创业。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在疫情期间,由于经济不景气及消费者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下降势必会对创业者有一定的影响。

(一) 创业环境变化,创业者信心受到影响

疫情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受疫情影响企业将生存艰难。吃穿住用行,几乎每个行业在这场疫情中无一幸免,这导致全国创业者信心受挫。而2003年SARS, 有些企业反而因为这场疫情促进了经营和发展,比如说阿里巴巴,当时SARS给阿里巴巴的业务带来了巨额的增长。马云曾经在给员工分享经验时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在面对SARS时阿里巴巴创业人的态度,就是“拥抱变化”,变化本身不一定会让企业成长,但是调整好心态,如何面对变化并且重生会让一个人成长、成功。

(二) 经济下行,企业存活遇到挑战

暂停营业、消费下降,使创业企业存活遇到困境。人力成本、运营费用、技术投入及融资都受到影响。如何应对疫情对创业带来的影响是摆在创业者、创业服务部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难题。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研究和创业辅导工作深度结合,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而创新创业大赛就成为了检验大学生创业可行性的一个试金石。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观念较发达地区相对保守,因此可通过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大赛等打开其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训练营给同学们一个模拟创业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对创业和企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理解了创业机会是怎么产生的;清晰了自己、团队、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等内容。这些训练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企业运行的规律创业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多次的“试错”。想法的可想到技术的可行,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行,最终才会真正实现从0到1。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就像一座桥,给了准创业者从“敢于追梦”的象牙塔到“不相信眼泪”的市场一个缓冲期,真实又允许试错、护航又宽容失误。

三、新形势下,应对“互联网+”就业、创业环境的对策

(一)拓宽渠道获取相关就业创业政策

很多民族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创业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主要通过学校的网站或者商业网站去获取信息。学校网站信息相对真实、权威,但是信息量相对小、政策等与国家部委网站比相对滞后。商业性网站一般通过搜索获取,信息真实度有待考量,部分网站存在欺诈现象。教育部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影响,3月4日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于网上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部署安排,将在线上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明确指出会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同时将在线上推出一批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就业网站信息和就业政策汇编。 同时在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上开通“线上就业指导 网上就业服务”栏目,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指导线上资源,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内容,同学们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包括自治区教育部门、学校官网、官微)更准确地获取就业政策和信息。

(二)积极心态面对“线上”人生

调整心态、未雨绸缪。很多同学面对“线上”学习、面试等一切活动很不适应,觉得很虚幻,与真实的场景不同,因而很排斥。“心态”是心理状态,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如果不调整好“心态”,陷入到就业焦虑中,将会影响学生们的求职,甚至生活。第一,应正面导向,看一些正能量的文章、书籍,从而可以积极地自我暗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甄别信息,而不是被一些虚假信息所蒙蔽,从而影响我们的心态;第二,合理倾诉、宣泄、求助。家人、老师、朋友往往是特殊时期最值得我们信任的人,因此在遇到各方面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去寻求帮助,一起度过难关;第三,适当的休闲和体育锻炼,有人说焦虑的天敌是“放松”,每个人放松的渠道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放松。特别是在“线上”求职、会议中,即使是透过屏幕,我们也要把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来。

(三)多措并举做好“线上”面试

“线上”面试与传统的面试有很多的不同,传统的面试可以直接通过面试者的语言、表情、神态去更加全面地了解面试者。学生们通过线上的公司介绍不能真正了解公司情况和具体职位内容。有的学生在“线上”面试中可能会心理紧张或不重视,从而没有很好地发挥。因此,“线上”面试对于招聘双方都是一个挑战,因此“线上”面试只有比“线下”准备得更充分,同学们才能把握就业机会。要做到以下到几点:一是准备阶段要营造面试仪式感。提前将环境设置成与真实面试环境相对一致的场景,环境要相对安静,面试地点环境要相对干净和简洁,事先调试好通讯设备并进行测试,同时注意面试礼仪,穿正装、手机关机做好一切面试准备等;二是在面试的过程中,分清主次,了解面试程序,切记不要喧宾夺主。“线上”面试一般会由面试官或面试主持人负责整个面试的节奏,面试者只需在面试官发问后或者主持人要求面试者发言时再按规定时间发言。一般的环节与线下基本一致,分别如下主持人介绍面试官(有主持人的情况)、面试者自我介绍、面试官提问、应聘者反问、面试结束几个环节。大学毕业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个人发展方向(职业规划)、大学期间的经历(工作经历) 、价值愿景、企业相关场景的应急处理方式(一般和具体岗位有关)、想要向企业明确的问题等。很多同学是一份简历闯江湖,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不同的企业同一个岗位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同学们最好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简历,做到知己知彼。

(四)转“危”为“机”,识别“线上”创业商机

今天大家熟知的“饿了么”曾在2014年“创青春”大赛国赛舞台上路演,并最终获得成功。创业看似简单,守业实则不易,你可以复制别人的模式,但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它需要你具备暗室不欺的德行、谋而后定的智慧、行且坚毅的勇气、越挫越勇的精神。

因疫情“宅”在家里的大学生,应抓住“宅”出来的经济与机遇呢?我们常说“忧中有喜,危中有机”,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的老师。大学生们不应浪费了这个“宅”在家的好机会。

如何应对疫情给就业者和创业者带来的挑战,是摆在国家与各行各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教育部、各级政府、各高校多措并举、积极面对、共同的努力下,相信疫情终会过去,毕业生们就业创业一定会得到很好落实。

猜你喜欢

毕业生疫情影响
战疫情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伤心的毕业生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