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危险源的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研究

2020-05-30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险源全过程管控

(1.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2.辽宁省水利厅,辽宁 沈阳 110003)

安全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以危险源辨识为导向的精准安全管理,转变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强调“精准”定位、科学管控的有效实施。水利工程体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存在“施工种类多”“施工专业多”和“危险源多”等特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盲点多”“效率低”等问题,对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形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中,强化危险源辨识下的管理优化,能够更好地立足工程特性,强化安全管理构建。本文基于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就如何基于危险源辨识构建全过程安全管理,作出具体阐述。

1 水利工程的危险源辨识

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工程体系的庞大性,导致工程施工中面临诸多危险因子,对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形成较大影响。就水利工程的特殊性而言,工程具有“三多”,即施工工种多、施工专业多、危险源多,强调工程安全管理全面落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水利工程的施工特性来看,其危险源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环境恶劣,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如工期因自然条件影响,导致工期出现拖延,进而出现工程临时围堰、导流工程均处于超期限负荷状态,施工危险大;ⓑ工程施工的地理环境复杂,地质条件不成熟,在深基坑开挖中,面临地下水丰富或因支护不及时所形成的危险;ⓒ工程体量大,爆破作业多,爆破安全管理风险大;ⓓ水利工程大型设备使用多,交叉作业的危险性大;ⓔ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对施工专业性、工艺性要求更高,而工程工艺复杂、专业性极强,易形成工艺技术危险;ⓕ施工地形复杂,且施工人员繁杂,在爆破、高空坠落等方面存在危险问题。因此,水利工程的危险源复杂,这不仅仅是由工程特殊性所决定,而且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实施有关。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危险源辨识,为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构建完善的危险预警体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 水利工程危险源管理问题

在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中,源头多、危险管理压力大,强调强化危险源管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也是构建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内在需求。但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危险源管理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危险源辨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效能低、安全监管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开展。因此,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危险源辨识不足,缺乏完善的危险源清单

基于危险源下的施工安全管理构建,关键在于如何强化危险源辨识,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目标导向及危险预警资源。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对危险源辨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危险源清单,影响危险源的有效管控。一是危险源辨识不精准。危险源辨识需要立足工程各要素,实现对危险源的全面认知。但由于工期、管理成本等因素影响,工程施工缺乏对危险源的精准辨识,粗放式的辨识工作,难以保证危险源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危险源清单不完善。危险源清单的建立,能够为危险源管理提供目标导向。但水利工程周期长,危险源清单更新慢、辨识不全面,影响危险源清单的及时更新。三是危险源辨识工作缺乏组织开展,且参与辨识的人员素质偏低,在危险辨识认知中,缺乏足够的专业性,这也是导致危险源辨识不全面、不精准的重要原因,影响到危险源管控工作的全面开展。

2.2 安全管控效能低,缺乏完备的安全监控技术

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应建立在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之上。但在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由于危险源辨识、危险预警等要素的不足,导致安全管控效能低,且缺乏完备的安全管控技术。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其危险源的构成,很大部分来自于施工技术、工艺等方面,而在危险源管控中,在这些方面的安全技术落实不到位,影响到安全管理的实效性。此外,水利工程的危险源数目多、种类多,完备的安全监控技术,是构建安全管理效能的内在要求。而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安全监控技术有所欠缺,特别是在信息化安全管理建设中,尚未建立基于危险源下的安全管理系统。

2.3 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缺乏动态监管机制构建

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在安全管理构建、动态化管理实施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首先,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在危险源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落实,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不足;其次,危险源的动态性变化,强调动态化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由于危险源辨识不精准,缺乏危险源清单,以至于动态监管机制构建不足,不利于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快人员素质提升,构建动态化监管机制,是进一步强化危险源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实施的重要保障。

3 基于危险源的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基于危险源下的安全管理,更加强调危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以及危险的精准管控,实现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要着力于危险源的精准辨识,在动态化管理中,要完善危险源信息库,为精准管控、科学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要在多维度条件中,不断优化安全管理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以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因此,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安全管理构建。

3.1 强化危险源精准辨识,构建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危险源种类多、数目多,实现精准安全管控,应强化危险源辨识,这是构建危险源动态管理的内在需求。一是立足工程特性,全面精准辨识危险源,并建立危险源清单,以更好地用于全过程安全管理。二是危险源是一个动态辨识的过程,这是动态管理机制创设的主要原因。图1是水利工程危险源动态管理流程图。从中可以知道,通过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全过程危险源辨识,进一步强化了水利工程危险源动态管理,也为全过程安全管理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机制。三是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危险源管理小组等形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进一步保障危险源辨别中,全链式安全管理的组织开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要在危险源的精准辨识、动态管理构建等维度空间,切实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坚持以强化组织领导为抓手,在“危险源管理小组”的组织中,将全过程危险辨识作为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有力支撑,提高安全管理效能。

图1 水利工程动态管理流程

3.2 优化危险源评价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价流程体系

在危险源辨识之后,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评价,是实现危险源层次管控的重要保障。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危险源评价工作的构建,要基于危险源的分类、危害性及发生条件等要素,进行科学评价,进而为危险源提供针对性管理措施。图2是水利工程危险源评价流程图。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要基于工程特性、危险源辨识,实现对各危险源要素的分析评价,进而实施更加精准的危险源管控。因此,对于水利工程,其危险源的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危害程度判定、发生条件分析等的有效导入,能够更加提高处理方案分析的精准性,保障危险源管控的有效实施。在控制实效的情况之下,需要快速作出“重新评价”反馈,确保危险源辨识之后,危险源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图2 水利工程危险源评价流程

3.3 加快危险源信息库建设,推进安全管理人才建设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水利工程危险源的“两多”情况,加快危险源信息库建设,能够更好地优化危险源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管理有效实施。首先,依托信息化建设,加快危险源信息库建设,并且基于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危险源信息库,以更好地服务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其次,要在人才培养建设方面,推进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安全管理需求;再次,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危险源信息库导入,不断完善管理平台功能,以保障全过程安全管理实施。因此,要从内外部环境条件的优化出发,立足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建设两个内部维度,为全过程安全管理创设良好的条件基础,形成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4 结 语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为工程管理提供了精准的安全管控措施,也是对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构建。水利工程危险源种类多、数目多,构建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应注重危险源的有效辨识,在精准管控、科学实施中,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效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实施,应立足“危险源”的精准指导,通过强化危险源精准辨识、构建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危险源评价工作、加快危险源信息库建设等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实施。

猜你喜欢

危险源全过程管控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