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谚语的生态文化内涵解析

2020-05-30田振江阿木古郎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谚语蒙古族草原

田振江 阿木古郎

(呼伦贝尔学院科技处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一、蒙古族谚语英译的意义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产生于民间,是人们长期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1]。蒙古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民族的谚语言简意赅,历来是蒙古族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更是蒙古族文化的缩影。为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构建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国家形象,“‘深度翻译’方法下的蒙古族谚语英译研究”项目组深入考查蒙古语、汉语、英语的文化语境,对蒙古族谚语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类,翻译(含蒙汉、汉英、蒙英互译)了蒙古族谚语1000多条,对蒙古族谚语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对其生态文化内涵加以解析,在跨语言翻译领域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谚语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过程,首先要挖掘“源语言”(蒙古语)谚语的语义及语义的文化内涵,即“释义”和“解码”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把语义内容通过“目标语”(英语)进行表达呈现,完成“编码”的过程[2]。此翻译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了解蒙古族文化的机会,通过对蒙古族谚语的“释义”和“解码”,挖掘谚语的生态文化内涵并加以解析,最终完成“源语言”即蒙古语谚语的“编码”过程。

二、蒙古族生态文化在谚语中的呈现

蒙古族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放牧牛羊,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谚语中都有所体现。

(一) 谚语呈现了蒙古族自然生态图景

辽阔的草原上,游牧的人们头顶着高远的蓝天,脚踏着辽阔的草原,春季冰雪消融,雨露滋润着幼苗,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做的巴掌大,吹得草原广

父亲是上天,母亲是大地

幼苗需要雨露,少年需要教诲

夏天水草丰美,鱼儿在湖水中游来游去,马兰花送来淡淡的清香;秋季树草枯黄,雁过留声,牛羊肥壮;冬季大雪纷飞,北风呼啸。

河水可断,志向不变

水丰鱼儿多,人和朋友来

一人不是家,独木难成林

世事无常,马兰秋日黄

枯树无枝叶,是非远朋友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体健敌不过岁月,山峰高不过冰雪

遥远的年代里,人们战胜自然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有时候大自然也不随人愿,暴风骤雨,洪水泛滥。

怒气引发争论,洪水带来危害

暴风骤雨过后,空气必是清爽

洪水来了不分门窗,死神来了不论老少

草原的生态依靠着天然的生态法则繁衍生息。人和野生动物共同分享着大自然的恩赐。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有狼、狐狸、狍子、鹿等,它们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长官如豹,手下似狼

逃出狼窝,又入虎口

沙蒿茂密,狐狸仗义

狍子没有宿营,小喇嘛没有座位

鹿鸣深山里,心伤人落泪

(二)谚语呈现了蒙古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场景

蒙古族人逐水草而居,每当要迁徙到新的草原,男人们搭建蒙古包,女人用干牛粪点燃炉灶,蒙古包外炊烟袅袅,蒙古包内奶香飘飘,谚语也反映了蒙古人的衣食住行。

劳动锤炼成男人,皮子擀制成衣服

把胆怯包在皮子里,把羞怯包在毡子里

阿字语音第一字,奶茶食品第一等

眼睛看不见远山,牙齿咬不动肺子

看见了山中野兽, 瞧不起自己的坐骑

(三) 谚语呈现了蒙古族对牲畜的依赖

勤劳的蒙古民族靠着草原生生不息,他们饲养牲畜,牧马放羊。家畜的谚语比比皆是,有马、牛、羊、骆驼等。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从某种程度上讲,马的数量决定着人的社会地位,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是征战沙场的坐骑,更是蒙古人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靠牲畜,蒙古包靠皮绳

打猎不骑烈马

丈量天空的套马杆,踏遍宇宙的铁蹄

长大成人要从小开始,成为骏马要从马驹开始

脾气老实的好,牛羊肥美的好

看着马群喊号子

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骆驼,看得见别人身上的虱子

谚语不仅描绘了蒙古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也为探索蒙古族的生态文化开拓了新途径。游牧文化铸就了蒙古人鲜明的是非观念和坚毅的品格,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也塑造了蒙古族顽强的生命力,在同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积累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智慧[3]。

三、蒙古族谚语的生态文化内涵解析

蒙古族谚语呈现了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图景,更印证了蒙古人的生态文化内涵[4]。蒙古人崇尚诚实守信、重视法律规章和社会秩序,注重教育、尊重集体利益和包容个体相结合、看重荣誉成就并努力实现等等,充分体现出蒙古族的民族智慧和草原生态文化的独特性。

(一) 崇尚诚实守信,反对表里不一

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诚信伦理思想。他们崇尚忠诚,讲真话、办实事,反对弄虚作假、装模作样。谚语中的例子很多,如:

脚踏实地,说话算话

是非观鲜明,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搬弄是非、表里不一的人。如:

枯树无枝叶,是非远朋友

外表光鲜,内心空洞

还没见到山就先把衣襟掖起来,还没见到水就先脱靴子

崇尚谦虚好学,善良仁厚,相信善恶有果;反对自不量力,使坏作恶。如:

人再聪明,不教不会;纸张再薄,不戳不破

不要嘲笑别人,不要丈量海水

作恶在先,后悔在后

(二) 重视法律规章和社会秩序,注重教育,尊重有知识和智慧的人

《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用兵严明军纪,国家管理注重制度法律,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5]。谚语也体现了“家有长幼尊卑,国有法律制度”的社会法治和伦理观。

人有长幼,衣有领袖

与父母争吵失孝道,与兄弟不和失情谊

父亲在世时不要留胡须

没规矩的人挑战法律,好喝酒的人败坏财产

尊师重教,提倡教育要从小抓起,读书增长智慧和声望,强调健康体魄和智慧谋略并重。

幼苗需要雨露,少年需要教诲

金子地里掏,名望书中来

山高的地方雨水多,智慧的人朋友多

草木山之美,知识人之美

安家立业靠勤劳,事业腾飞靠智慧

身强健一世英豪,有远略万代天骄

身体用体力征服,智慧需要谋略征服

注重团结的力量,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尊重集体利益,同时包容个体的差异,具有个体和集体辩证关系的客观认识。

一人不是家,独木难成林

人靠人,鱼靠水

水丰鱼儿多,人和朋友来

生气难成事,智谋能胜出

地区风俗不同,羊肚形状不一

风力有异,人各不同

蒙古族十分看重荣誉和成就,鼓励年轻人要有志向,趁年轻建功立业,为了目标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直到成功。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宁折骨头,不折名声

黄金久置其色不变,名人久逝其名不朽

河水可断,志向不变

兴盛的人家起的早,繁盛的春天来的早

暴风骤雨过后,空气必是清爽

蒙古族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具有哲理的智慧也通过谚语有所体现。对财富与生命、金钱与亲情、得与失、读书与阅历等问题都有深刻的认识和客观的评述。

金钱越多,物欲越多

黄金换不来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是岁月

金银失去犹可得,父母过世难复活

假如道路偏离了方向,获取再多也是徒劳

不会走,就想跑

看着马群喊号子

不出家门的智者,赶不上走南闯北的傻子

结语

人类在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但人类活动也给自然界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很诸多问题。传统的具有朴素生态观的民族文化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文化源泉,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观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思考。蒙古族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内涵深厚,那些语言生动、生命力极强的谚语,不仅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也充分展示着古老的民族智慧和文化。这些印在民族大众心灵深处的生态文化观念,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具有“多语言能力”的学者有责任把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通过跨语言、跨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加以传承和传播,实现文化生态的发展和繁荣。

猜你喜欢

谚语蒙古族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可可托海的草原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