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乡村振兴打算这么干

2020-05-30汤世亮,蔡立松,伍丽

农家之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丹霞综合体田园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广西资源县夯实基础设施,壮大扶贫产业。截至目前,7855户29870人、4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末的16.03%降至2019年末的0.21%。截至目前,资源全县剩余未脱贫的4个贫困村120户325人已全部通过脱贫“双认定”,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020年底如期完成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共奔小康的历史重任。

脱贫摘帽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在脱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并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又一次考验着资源县党委和政府智慧。

再巩固,壮大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巩固提升成效阶段。如何把巩固脱贫成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推进,着力培育壮大产业谋求新的更大突破,是资源县党委和政府需要考虑的新问题。为此,资源县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在全县“优质稻、中药材、茄果类、鸡、猪+杉、叶菜类”“5+2”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都因地制宜确定“3+1”特色产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在全县各乡镇、各行政村逐步形成。

走进瓜里乡“十三五”期间深度贫困村文溪村,一副“确权扶贫党中央关心人民,青山绿水新农村崭新气象”的对联映入眼帘。随着汽车缓缓驶入村中,只见沿途翠竹摇曳,绿树成荫,新房林立,村容整洁,村道两侧灰色勾白缝的墙壁很有特色,上面悬挂的彩色废旧轮胎仿佛朵朵小花点缀……

“村里大变样了,大家的生活也好了。这几年我养鱼和种植板栗,一年大概有3万多块钱,再加上种稻谷、养鸡鸭、种些杉树一年也有两万多元,算起来也有5万多块钱。村里还有第一书记帮扶,发家致富,我们很有信心。”瓜里乡文溪村56岁的建档立卡户蒋扬鹏高兴地说。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文溪村贫困群众通过种植杉树、厚朴等中药材,同时发展鸡、鸭、鱼养殖产业,村民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该村于2019年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8.6%降至0.15%。

文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整村脱贫,只是资源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资源县立足各乡镇地理、生态条件和群众基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在资源各乡镇形成了资源镇、中峰镇种植红提、猕猴桃,梅溪镇、瓜里乡侧重优质稻、中药材,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侧重发展有机西红柿、辣椒,河口瑶族乡则侧重杉、猪的多点开花的产业形态。目前,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99.74%,产业覆盖率100%,资源红提、车田西红柿和辣椒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在扩大产业覆盖面的同时,资源县也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品牌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据资源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资源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把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工作列入全县重大项目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据了解,全县贫困户发展有机茶叶2800余亩,有机水果(葡萄、猕猴桃、柑橘等)31500余亩,有机中药材30余万亩,有机蔬菜9800余亩,有机养殖(猪、牛、羊等)26000余头。目前,该县共有29家有机企业的35个种养品种获得了39张有机证书。

在全力打造有机产业的同时,资源县还多措并举,畅通产品“销售端”。“以前,贫困户种的蔬菜在市场贱卖。现在有了有机认证,蔬菜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资源县金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盛根自豪地说,每天从资源运到珠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牛肉、辣椒、黄瓜等有机产品供不应求,日销售额近6万元。

为打通产品销路,该县先后与惠州四季绿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签订有机产品销售合同,年订单销售有机产品金额近8000万元。同时,粤桂两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职人员参与消费扶贫,落实每人300~500元工会费带动消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开展“买100元捐5元”的“消费+公益”扶贫消费活动,通过多方合力助销等形式“带货”,激活产品“销售端”。

据统计,为完善全县有机产品“供销链”,目前,资源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仓储冷链中心1个、冷库5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44个,电商扶贫产业基地15个。

通过有效激活有机产业发展,解决了扶贫产业增收瓶颈,直接带动贫困户7855户29870余人脱贫致富。

再巩固,“旅游+”模式奏响脱贫乐章

近年来,资源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凭借山奇水秀优势走上了以“旅游+”“生态+”等模式助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路子,辐射带动民宿、餐饮业、种养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就业创业,旅游产业对少数民族群众脱贫的贡献率达38.69%,奏响了“美丽经济”助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乐章。

“一共有28间房间,以及乡村主题餐厅、包厢、休闲茶吧等,最多可接待游客130人,还能举办各种会议。”看着民宿一天天建起来,塘洞村支书唐昌义喜形于色,“过去我们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

据唐昌义介绍,塘洞村现在还大力鼓励村民种植红薯等杂粮,与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签订购销协议,预计将带动贫困户137户526人脱贫致富,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吃上‘旅游饭’后,今年内,塘洞村所有贫困户都脱贫致富啦!”唐昌义高兴地说。

同样的情景在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也在上演。“旅游火了,外面来的游客就多了,”葱坪村坪水屯脱贫户曹玉珍一边打油茶,一边开心地说,“在家养土鸡、摘茶叶、种果子,再整理几间空房接待外来游客,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在发挥生态优势的同时,资源县还注重传承“民族韵味”特色品牌。该县在苗族尼呐呢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成立了首个瑶寨传承刺绣基地,开发出少数民族地区农副产品、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刺绣等产品,让游客实现“观赏、体验、融入”的个性化旅游目标。

再巩固,粤桂协作倾力帮扶显担当

“之前就听大家说粤菜好吃,这次正好有机会去,我就报名参加了,跟着去学习学习,回来自己开个风味小餐馆,让大家尝尝我的手艺。”在资源县2020年劳务协作粤菜师傅培训专班出发仪式上,资源县资源镇村民李文东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资源县共举办16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337人,并开出7辆赴粤返岗“定向专车”,输送177名农民工顺利赴粤返岗复工,开展9场招聘会,进场企业192家,提供就业岗位4280个,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1100人,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增收。

截至目前,资源县共到位2020年广东省财政帮扶资金426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21个,带动贫困人口16168人,主要涉及产业、医疗、教育、劳务协作等方面。2017-2020年,全县累计到位广东财政帮扶资金12237万元,共安排实施项目69个。

再巩固,多措并举注入强大动力

为推动各项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资源县出台各项产业奖补政策。截至目前,资源县共组织实施3批产业奖补,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625.0438万元,惠及贫困户9761户次,并在全县大力推行“合作社(企业)+基地(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农户)”的产业帮带模式。目前共在47个贫困村培育正常运转有带富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73家,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63人,共带动贫困户6242户发展产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有机蔬菜935亩,2020年预计销售额可达600万元以上,可实现净利润120余万元,预计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

“路通三村连九寨,便利交通甩贫穷……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永记扶贫功。”近日,资源县车田、两水、河口等乡镇的山歌手相聚车田迴龙桥,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为主题,进行男女山歌对唱。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刘光仁创作一首山歌,对后援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协调帮助修好黄宝村黄家界刘家坪段公路带来的改变,表示由衷的喜悦和感谢。

再巩固,田园综合体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从资兴高速资源高速路口下来,往资源县中峰镇方向行驶不到1公里,在右手边就能看到一个古韵古色,写有“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9个大字的牌楼。进入牌楼,新建的5公里长的骑行绿道像一条红色绸带围绕在悠悠资江岸边,两公里长的东北红松木栈道穿园而过,数十名游客正在兴趣盎然地一边体验红提采摘,一边拍照留念……

自2019年7月资源县启动首个田园综合体——“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造,今年9月下旬,资源县“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项目已通过桂林市考核组的考核验收,一个集“农旅文”等各要素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出现在资源中峰镇的大地上,成了资源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资源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主要抓手。

“搞了田园综合体以后,我们的红提更好卖了,价格也上来了。”今年8月中旬,中峰镇大庄田村民王顺华一边忙着给到自己红提园采摘红提的游客装箱,一边笑着聊起村里的新变化。

据他介绍,“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创建后,不仅新建了游道、旅游厕所、停车场,美化了村里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游客,他家的红提一大半都被前来游玩的游客买走了。“以前老板来收是3块多钱一斤,现在让游客自己去采摘,能卖到5元一斤。”王顺华笑着说。

“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的创建,主要依托的就是中峰镇的红提产业。据了解,“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核心区现有红提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2.8万亩。红提种植全部采用大棚栽培、自动滴灌、黄板除虫等现代化农业技术。

据了解,资源“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以大庄田村为中心,周围辐射乐田湾、中峰、官田和枫木4个村,项目规划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涵盖中峰镇5个行政村中32个自然村3472户农户。

“我们家是长期外出打工多年。去年听说在我家的田旁边搞一个田园综合体惠民项目,我赶紧重新挖地种田。到时候可以给周边的饭店、游客提供瓜果蔬菜,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赚钱了。“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大庄田村村民王小敏高兴地说道。此外,还有被誉为“橘中爱马仕”的沃柑产业3000亩、红心猕猴桃产业2000亩、蓝莓产业100亩和草莓、蜜梨、板栗、中华圣果等15个采摘园,实现了一年四季花飘香,月月有果采。据了解,除了打造15个采摘体验园外,该田园综合体还要打造15家星级农家乐和10家星级民宿,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全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丹霞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潮风起处是我家
——丹霞小学潮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