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研究

2020-05-29张诗研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公共空间智慧城市

张诗研

摘 要:目前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资源及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混乱、能源不足等各种城市问题正在加剧。因此,智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正在迅速普及。智慧城市与信息通讯及技术的发展,同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的时代话题相呼应,如何以城市革新新模式增加的城市开发需求为基础设计成为现下需要面对的问题。智能城市虽然以技术为基础,但作为利用城市空间与市民接触的空间,设计应用是必需的。文章分析了在开发智慧城市时掌握公共空间所需的设计要素,使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应用于综合城市计划概念具有初期的意义。

关键词: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

一、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在城市越来越趋于智能化的今天,信息的繁杂、人们城市生活的高密度、交通拥挤混乱、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各种城市问题正在深化。智慧城市与信息通讯及技术的发展,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时代话题相呼应,作为城市创新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经济、环境、文化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案。另外,以日益增长的城市开发需求为基础,各国都在积极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据行业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国家层面推出了十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地方层面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0%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700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在开发智能城市时,有必要对初期开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空间以及公共建筑等促进综合设计的公共设施进行探究。本研究分析了智慧城市开发时所需要的公共设计、城市设计,对公共空间适用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对于探索设计适用的公共空间方案意义重大。

二、智慧城市和公共空间的概念

(一)智慧城市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局(DESA)2014年发表的报告书,人类历史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率将增至66%。而随着城市人口和资源需求的增加,交通拥挤、人口老龄化严重、能源消耗大等问题会逐渐浮现。因为城市需要一种“智能”的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搜集和分析整个城市中的数据和运行的模型等各项重要且核心的信息,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二)智慧城市中公共空间和设计要素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主要以技术为基础,虽然软件方面固然重要,但基于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建造时也需要考虑构成城市的各种因素。

智能城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场、公共交通管理,信号控制,突发状况交通管制等)、智能环境(大气、水质实时监视及管理,环境设施管理,树木管理等),智能安全(犯罪安全、电力和天然气等使用安全、城市火灾和自然灾害管理等),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能源、道路、资源再循环等),智能建筑、住宅(能源、家电等)等,需要通过智能解决方案解决各种城市问题。

公共空间在城市中扮演着调节过渡和缓冲的作用。人们可以在空间中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将其看作是个人的一种延伸方式,形成自我认同感的集合空间。作为公共设计的一部分,公共空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细分,随着社会的变化,需要扩大各种功能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正在迅速变化,城市的设计随着市民对便利性要求的提高及城市的审美因素发展而变得越发重要,因此在新的城市悖论——智能城市中,公共設施、公共建筑等公共空间的构建设计成为必需。

(三)设计要素内容

在公共空间中,设计要素赋予公共利益和空间价值。因此,在旧城市再生及新城市开发时,公共空间设计指标及设计要素非常重要。在构建以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时,设计要素也应该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与技术融合在一起。为了得出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评价项目,本研究将分析以“公共空间及公共性”为对象的6篇文章进行研究,并寻找智慧城市公共空间所需的设计要素(表1)。

1.公共空间设计要素抽取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开放性、个人评价、景观性、经济性、经验性、规划资格度、固有性、空间性、共性、公益性、公平性、关系性、教育性、教育/培训、功能性、记忆性、多样性、响应性、大众性、独创性、上下文关系、元音性、木质完成度、文化性、物理条件、放置性、保存与保留、普及性、非日常性、使用性、社会/经济波及效应、四会性、社会交流、生活价值、象征性、交往性、抒情性、领先性、沟通性、循环性、时间性、构造性、识别性、可靠性、审美性、安全性、稳定性、历史文化、历史资源、连接性、联系性、联想性、连续性、永恒性、预算执行的适宜性、娱乐性、外观差别、运动性、危险性、灵活性、维护、语义性、图像、事件性、故事性、利益相关者(多样性)、认知性、场景性、场所性、整体性、传统文化、可访问性、政策、身份性、造型、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评估管理、区域社团、地区性、地区居民、支持体系的合理性、参与性、参议性、滞留性、体验、超文化性、忠诚、环保、社区、舒适、主题性、集成性、便利性、舒适性、合理性、合意性、协作性、活动性、效率。

在这99个要素中,通过出现频率的刷选,接近性、审美性、区域性、舒适性、开放性、景观性、公共性、象征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便利性、经济性、文化性、使用性、施工性、历史文化、联系性、形象性、场景性、场所性、政策、认同性、参与性、充实性、整合性、合理性这26个要素最为常见。

2.要素分析结果

智慧城市应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为标准,这些可持续性因素应以公共空间的5个要素为基础加以推进。5个因素定义如下:

一是舒适性:安全、舒适、开放的。二是审美性:美丽且持久的景观、形象、场所。三是历史性: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象征性。四是政策性:与区域的联系和政策的参与。五是经济性:合理,便利,接近和使用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各因素的特点如下:舒适性是安全、舒适、开放的层面,审美性是公共空间的形象层面,历史性是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和象征性,认同性是地域联系和相关政策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性。从城市设计或公共设计的观点来看,设计要素在很多方面都制定了评价方法及指标。然而,设计指标因城市景观和审美因素而受到限制。设计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在构建智能城市时,需要从城市设计阶段开始接近设计要素。

三、结语

如今的城市正在迅速发生着变化,设计也要根据政治、社会、文化的状况而改变。今后,城市将变成一个技术与人之间可以连接的智能城市。过去,城市开发时的设计在最后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设计要素的日后应用,预算管理和工程建设效率低下。虽然政府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但在开发过程中,在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的综合观点上,没有将设计看作是必备条件。

本研究从一开始就了解了公共空间设计在构建智能城市时的应用环境,并根据应用于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对智能城市构建阶段中应考虑的设计元素进行分类。智能城市构建所需的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政策性、经济性5大领域的设计元素,是智能基础设施构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设计要素阐释了智能城市指向城市环境图像的有效方法和意义。在今后智能城市构造阶段,公共空间区域需要通过设计方法来探索各空间、技术、主体定制的战略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玫玫.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居舍,2019(25).

[2]黎娅.大数据时代智慧空间规划方法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3).

[3]郭磊贤,刘钊启,吴唯佳.“智慧城市导向发展”的策略与空间模式[J].规划师,2019(7).

[4]耿海清.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问题分析[J].中华建设,2018(10).

[5]王楠,姚璐.智慧城市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8).

[6]张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以中国15个智慧城市为例[J].城市学刊,2018(9).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

张万昆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公共空间智慧城市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