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西藏布面重彩画

2020-05-29李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西藏

李倩

摘 要:西藏布面重彩画是指在棉布或帆布上用藏茶做底子,借鉴中国工笔重彩技法或西方油画的薄画法,是具象与抽象兼备的带有明显装饰性的绘画。在表现内容上区别于其他画种,主要表现西藏的风土人情等,是西藏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式画种,以此形成了布面重彩画派。文章以布面重彩画派的代表人物计美赤列为例,分析总结出布面重彩画的形成原因、发展脉络以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等,对西藏布面重彩画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关键词:西藏;布面重彩画;计美赤列;当代艺术

西藏的布面重彩画的起源以及西藏布面重彩画派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1979年第五届全国美展举行,当时,西藏文教局组织并发动了一批画西藏当代题材的画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条件,专门为第五届全国美展创作一批优秀的画作。

在此期间,叶星生①创作了布画《赛牦牛》(图1),韩书力②创作了中国画《毛主席派人来》。在此之前,西藏还未曾有过除了唐卡以外,在布上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先例。这时的布面重彩画还叫作布画,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布画的概念和界限都比较模糊。为了区分布画(布面重彩画)与中国工笔重彩画、重彩油画,2004年,在首都北京举办了一场名为“雪域彩链”的画展。画展之后,《美术》杂志主编王仲先生组织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们进行研究讨论,最后把西藏布画正式命名为西藏布面重彩画。

从那以后,形成了布面重彩画派。此画派成员以韩书力为首,其中还包括余友心、巴玛扎西、次仁朗杰、次旦久美、计美赤列③、德珍等艺术家。

据计美赤列所讲,目前正在进行“百幅唐卡”艺术创作工程,这里的唐卡是指“新唐卡”,虽然被称作“新唐卡”,其实质上就是布面重彩画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它跟传统唐卡是有区别的。这项工程主要以布面重彩为主,表现的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题材,而是西藏现当代的内容。这项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批主要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第二批主要表现动物题材、自然题材、人文景观等,第三批主要表现西藏地区的风俗、民俗等。

关于布面重彩画,韩书力先生有过一段经典的解释:“布面重彩画就是在唐卡的基础上,又走了半步,实际上还是唐卡。”这里所说的“还是唐卡”即上面所说的“新唐卡”,或可视作西藏绘画新表现形式的延展。所以,布面重彩画的形成并不是无根可寻、无源可探的,它继承和吸收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如唐卡和工笔画中的线描、渲染技法,也吸收了一些西方油画的艺术语言和绘画表现形式,然后再加上艺术家本人的个性发挥等多重因素。

在表现形式上,布面重彩画虽然多多少少借鉴了佛教绘画中的抽象性、符号性等元素,但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并非完全服从于宗教,而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借鉴传统元素来表现西藏的当代性、现实性。

在表现内容上,布面重彩画重在表现与西藏有关的题材,也区别于唐卡、国画工笔重彩、油画等画种。

在材料上,布面重彩画也不同于唐卡、国画工笔重彩、油画等。比如,布面重彩画不像唐卡或油画那样做底子,而是将浓茶水均匀地涂在棉布、细质棉麻布或帆布上,先做一层底色,再借鉴工笔技法或油画绘画中的薄画法进行绘画创作。布面重彩画中的厚颜色较多,其目的是实现艺术家想要的画面肌理和质感。同时,布面重彩画不像国画中的工笔重彩那样,在宣纸或绢等材料上赋彩作画,布面重彩画多采用厚薄结合的方式,以展现特殊的空间感和透明感。

虽然布面重彩画派的艺术家成员数量不多,但是风格多样。有的以抽象风格来表现西藏的当代艺术,有的则以具象表现,有的画家偏重于表现西藏的风景或建筑,有的则偏重于对西藏人物的表现,有的画家偏爱画牦牛,有的画家偏重于装饰性的藏式绘画,也有一些画家对以上诸多风格皆有涉及。

该画派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不断成长并壮大,一直发展到今天。以布面重彩画派的成员计美赤列为例,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布面重彩画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计美赤列也是一位西藏艺术家,数十年扎根雪域高原,坚持关于藏地的绘画创作。计美赤列的布面重彩绘画创作多以表现藏地人物为主,他钟情的艺术主题有两个:一是表现“藏族女性”题材的系列绘画,二是表现“母与子”的母爱主题创作(图2)。不仅如此,他在用色、用线、造型设计方面以及对装饰性绘画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古海云舞》(图3),描绘了三个藏族女孩跳舞的场景,她们所跳的是阿里地区古兰县的舞蹈,每逢过节人们才跳这种舞,它有一套特殊的仪式,画家把这些内容有意识地铭记在心,随后创作了这幅画。绘制此画用的是综合材料,运用了国画、丙烯、油画等技法以及特殊的矿物颜料。这幅具有实验性的创作,曾获得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优秀奖。据计美赤列所讲,这幅作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而是借鉴了油画中的某些技法而已,其实就是一幅布面重彩画。

另一幅布面重彩作品《阿里云舞》(图4),是计美赤列1988年在西藏的阿里地区临摹阿里托林寺古格壁画时受到当地古壁画的启发,吸收其传统元素,经过画家本人的艺术加工所创作的。虽然这幅作品借鉴了托林寺壁画的绘画构图样式,但托林寺的壁画表现的是宗教题材,计美赤列将其构图借鉴过来,重新以布面重彩的形式加以表现,其意味已经不再是服务于宗教了,而是重在表现阿里地区藏族妇女的形象,这是一种当代的人文情怀。

计美赤列对古代藏地壁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对古代藏地壁画中的诸多元素,如构图,绘画材料,特别是矿物颜料的运用等研究得十分透彻,这对他之后的布面重彩画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帮助和深远的影响。

计美赤列曾说,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来表现西藏当代人物形象,这是他进行布面重彩绘画创作的思路之一。他说,对于艺术创作,画家要善于运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将其从生活中提炼、升华,最终变成艺术作品。

像计美赤列这样扎根西藏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其中男性艺术家多于女性艺术家,这样的比例与世界艺术史中艺术家的性别比例相同。在西藏又有着比较特殊的原因,比如在旧观念中,一般只有男性画师才被允许画唐卡,女性是绝对不被允许和不被认可的。如今,新西藏在和平解放,不仅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速发展,而且西藏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数量也在不斷增长,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就布面重彩画领域来看,有次仁卓玛、德珍等优秀的女性艺术家。

注释:

①叶星生,1948年生,四川成都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②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协理事,西藏美协主席,西藏书画院院长。

③计美赤列,藏族,1961年生于西藏拉萨,1981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西藏美协副主席。

参考文献:

[1]次旺扎西.20世纪西藏美术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8.

[2]张亚莎.西藏美术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西藏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当代艺术》封面艺术家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