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野下金华斗牛的延续与发展

2020-05-29李宛荫王一思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斗牛金华民俗

李宛荫 王一思

引言:金华斗牛俗称“牛相操”、“轧抄牛”或“抄牛角”,它不同于西班牙斗牛、黔东南斗牛、回族聚居区斗牛,是牛与牛相搏,且往往选用黄牯牛在水田相斗。金华斗牛主要分布于金华、义乌、浦江、永康、蘭溪、武义等县,其中尤以金华北乡为盛。据《重修浙江通志稿》记载,“金华斗牛之风相传始于赵宋明道年间”,明清时期逐渐兴盛,民国年间呈衰落之势,解放后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其起源或因“祈赛”,或因“庆祝神殿开光”,或因“解除杀气”,或因自娱自乐,或因生活实利,或因尚武传统。但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再加之饲养“操牛”极度奢靡,耗费巨大,甚至导致不良之风盛行,金华斗牛几近消亡,虽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现复兴之势,但由于政治经济原因,受众有限,目前还未形成规模。如何在非遗视野下,保护和传承金华斗牛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金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题中要义。

1 文明与陋习:历代诗歌中的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是一种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还是躺入历史尘埃中的恶俗、陋习,历来文人墨客评述较多,特别是清代以后,诗歌中多有反映。

1.1 斗牛的挑选和饲养

清乾隆时期金华举人,号称“文坛四虎”之一的傅文光,在《东山草堂诗抄》中作了《观斗牛》一首,“子颓喜饭牛,伺之以高粱。王孙亦已往,此风传村氓。刍汤细料理,喘息伺温凉。”虽未显露明显的批判色彩,但字里行间反映出作者目睹牛主饲养斗牛的精心和不易,可见不良的斗牛风俗已经显现。

此后,清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出身,著名的天文学家、诗人张作楠,在《斗牛谣》中谈到:

“我牛屡胜菩萨佑,斗牛慎毋使牛瘦。归来嘱儿勤饭牛,甑无勺米儿泪流。叱儿安得使牛饿,怪通邻牛比我大。”

可见,金华斗牛的饲养已为世人诟病,为了饲养“操牛”,毋使牛饿瘦,甚至斥责饲养者饲养斗牛不够用心,相比而言邻牛更健壮,为此宁愿“甑无勺米儿泪流”。

清末,这一陋习蔓延,为诗人批判、责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金华蒲塘人王廷扬在《斗牛歌》中,句句充满对金华斗牛的批驳,“牛食人食不知恤,牛之肥兮人之瘠。”为了饲养斗牛,不惜减少口粮,导致食不果腹,耗费万贯家财。

1.2 斗牛的组织和费用

金华斗牛活动总称“案”,组织斗牛的庙会主要执事叫“案首”,介绍双方约斗者谓之“牛头”,临场分拆使息斗者谓之“拆手”。在斗场上,“牛头拆手巧举抑,人方斗智牛斗力。一牛胜负何足云,仇雠相寻逐牛迹。”为了在斗牛中取胜,“牛头”和“拆手”私下暗谋,甚至因为斗牛导致胜负双方争执不休,对簿公堂。

此外,饲养斗牛皆以“上宾之礼”相待,价格昂贵、养尊处优、耗费不赀。“每日饲以大麦四斤至六斤,庞大肥腯需缓不任耕。斗之日饲以人参、鸦片、鸡蛋、白糖之属,饮之醇酒使奋迅勇往,期以克敌。”更有人相食,兽食人的现象发生,富户或中产以上家庭家道中落,甚至家破人亡。这种景象在20世纪80年代,金华政府批准创办金华斗牛场时,大有改观,叶锡衡在《续斗牛诗》中提到:“今日斗牛非昔比,胜固可喜败无忧。”斗牛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娱乐方式,而非之前的陈规陋习,不论胜败皆对饲牛者无扰。

1.3 斗牛的买卖和市场

嘉庆六年(1801)进士出身,“婺州三才子”之一的方元鹍,曾作《观斗牛用韩孟斗鸡联句韵》一诗,“买骏费千金,斯言闻郭隗。谁知景升畜,但供庖丁宰。吾诗特解嘲,陋风何足採。” 对当时花费千金购得斗牛一事进行嘲讽,令人深省。后该诗《光绪金华县志·风俗》中有载,题为《观村社斗牛》。对此陋习,官府已引起重视,并训诫诸人,勿仿此习。

然而民国时期,此风不减,金华中学退休教员,民盟成员叶锡衡,每回乡省亲,常能观看斗牛景象,曾赋《斗牛诗》一首,诗中云:“千金买牛破半家,十年生聚逞一触。”为购得善斗的“操牛”,争得荣光,不惜耗尽家财,美酒为饮,华饰为装。

总之,从以上金华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可知,金华斗牛经历了从原始习俗到陋习、蛮俗到文明风尚的一系列转变,这种转变既有官方的禁止和改良,也有民众自发的参与和提倡。

2 提倡与禁止:金华斗牛的历史命运

关于金华斗牛的衰落,最常见的说法是民国后期至现当代逐渐消亡。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天灾人祸。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的影响,农村经济破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何谈饲养斗牛,参加竞技,光耀门楣。

此外,斗牛毁坏农作物使农田荒芜,更加重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斗牛场,多属于庙产或由私人捐献者,常整年用作斗牛之用武地,大多任令荒废而不事种植,即令有人承租耕种,遇有庙会而须斗牛时,则铲除农作物而毫不吝啬。”

二是胜败皆易倾家荡产。饲牛者多为地方富户或中产以上家庭,千金购牛,并以饲养“操牛”为荣,但往往因为耗资巨大,导致倾家荡产。《兰溪风俗志·斗牛》记载:“饲养斗牛本钱大,穷人养不起,殷户化数百上千块钱买牛败于一旦,家境因此低落,被人讥为‘败家子。”因此无论胜败对饲牛者来说都无异于倾其所有,斗胜者需大摆筵席、宴请宾客,斗败者从此一蹶不振,名声扫地。

三是不良之风盛行。金华斗牛期间,经常与庙会一同进行,迷信赌博成风,甚至贩卖鸦片、毒物,导致民风败坏。另外,胜者多与“拆手”私下暗谋,用暗器伤牛,导致对手失败。

四是惊险异常,引发诉讼。斗牛活动惊险异常,常常拆手在拆解斗牛时身负重伤,同时观牛者也往往因为牛性大发,疯狂乱窜而不幸被撞。另外,因斗牛而引发胜败两家、两村刀枪相向、争端不休、诉讼迭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五是开支浩大、浪费惊人。斗牛之俗为淫祀,劳民伤财。《光绪金华县志·风俗》记载:“至斗牛之俗,由于赛社会,郡国志所谓好淫祠(祀)是也。一会之兴,有烟火,有戏班,且多至十馀,农家终岁勤动。”因此官方多次劝诫、禁止此风盛行,加之后来又分了戏田,断了斗牛节的经济来源,使斗牛之风逐渐走向衰亡。

3 延续与发展:金华斗牛的当代蜕变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俗亦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民俗面临着继承中的蜕变,如何改良金华传统斗牛民俗,延续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人们文娱活动的一部分,从而推动金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是民俗爱好者思考的课题。

3.1 保护非遗“活态文化”,传承中华游艺民俗。

金华斗牛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休闲娱乐的民俗活动,虽政府三令五申,金华斗牛仍屡禁不止,当代更有复兴之势,“盖农民除为酬神外,兼以娱乐视之,因得风行乡里,历久不衰。”因此,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的方针,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发扬优秀传统民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力保留金华斗牛这一“活态文化”,并加以适当的改造,摒除陈规陋习,体现金华人勇敢、无畏、拼搏的精神,展现中华游艺民俗的魅力。

3.2 激活旅游文化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首先,借助乡村旅游、智慧农舍,组织适当的节事活动,给在喧嚣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度假场所。目前在金华雅畈、武义、义乌等地仍有一年一度的斗牛节,通过斗牛,既向世人展示非遗传统文化的风采,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其次,金华斗牛可与大中小学实践教育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金华传统民俗文化。众所周知,现在很多民俗传统已经被边缘化,只有少数长者口耳相传,当代青少年知之甚少。对此,可以考虑在大中小学实践教育课程中增加金华斗牛民俗传统的相关介绍,让金华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再次,通过打造“斗牛+”品牌,可以将斗牛与庙会、杂耍、戏曲、物产、旅游相结合,既呈现古时金华斗牛的风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

3.3 保护非遗传承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金华斗牛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金华重要的文化宝藏和宣傳名片。如何保证这一民俗传统经久不衰,发扬光大,首先应该考虑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在金华斗牛中,“拆牛者”是其中重要的人物,也是世代承袭,不仅要求体力强健,有勇善斗,而且没有工资,除三餐饱食外,再无其他,因此现在面临着“拆牛手”后继乏人的现象。对此,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同时在相关制度层面规范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不断弘扬金华斗牛传统文化。

3.4 利用数字宣传媒介,加大斗牛文化宣传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自媒体遍及大街小巷,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加大金华斗牛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是通过线下的节事活动,庙会活动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数字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发挥线上平台的辅助作用,让更多地受众群体感受金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公共基础部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斗牛金华民俗
“牛气冲天”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金华特色小吃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