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土文化的“项目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0-05-29李永仙王志丹马崇梅丁晓娥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汇报英语口语语言

李永仙,王志丹,马崇梅,丁晓娥

(1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学院 外事处,云南 文山 663099)

基于项目的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驱动、教师为辅助的探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1]项目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与社会经验的密切关系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与主体作用。[2]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交流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发现问题、探究方案并最终完成既定项目。项目学习倡导学习者发挥主动性,主动选择项目、主动设计项目方案、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对策、主动与他人合作、主动参与项目评价,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建议、协调和提供必要的帮助。[3]

国外有关项目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而国内外语教学界对项目教学法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末[1],研究的课程包括英语写作、阅读、翻译、口语和ESP课程,而对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则始于最近十年。有关项目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英语口语项目应满足的条件几个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项目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基于本土文化的、以项目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奠定文化和英语基础。

一、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2]基于项目的学习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几个方面。

(一)理论基础

项目学习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互动论”的支持。[4]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非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凭借他人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2]可见,有效的学习即意义建构的完成,必须借助一定的交际情景、通过沟通协作才能实现。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过程的情景化和对话合作。

项目学习同时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支持。实用主义理论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学习者的兴趣和活动的中心地位,因此,基于项目的学习应突出“经验”“学生”和“活动”三个中心。[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在“做中学”“学中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发现学习理论则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教学特点

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评价更加灵活多样。

基于项目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向导(guide)、顾问(advisor)、协调者(coordinator)和帮手(facilitator)等。[3]而学生则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主体。

项目学习过程中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听众为汇报者和实践者。项目学习帮助学生在信息收集、加工和汇报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主动学习;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去参与、体验、沟通协商、研究、发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5]21

项目学习过程中,语言和内容深度融合,且涉及到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情景化的学习活动发生在课内和课外,无论是课内的小组讨论还是课外的查阅资料、信息加工处理,都要求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由组长统筹负责,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在项目学习中,所有组员都必须明确团队目标和个人任务,并且都有机会为实现团队目标贡献个人力量。[5]34

项目学习既关注过程又注重项目结果,整个学习过程是在项目成果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的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考核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综合表现的评估,即“在期末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全面的评价”。[6]兼顾过程性和总结性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评价自己的学习和项目进展,并有助于学生达成项目过程性目标和项目产品目标(process-and product-oriented goals)。[5]35

二、“项目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理念

“项目英语口语”是文山学院2017年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项目开设的一门基于本土文化,依托项目学习英语口语的通识选修课程,项目话题涉及当地的小吃、民族、节日和旅游景点等。通过项目英语口语教学团队3个学期的课程教学、集体议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出“项目—合作—语言—文化”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项目英语口语”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见图1)。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语言和本土文化知识的“教、学、用”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增强本土文化自信,从而为大学生讲好本土故事打好英语基础。

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铭记,项目是起点、合作是途径、语言是载体、本土文化是落脚。因此,在“项目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于项目主题相关的本土文化知识和英语语言输入,落点于项目主题相关的文化信息传递和口语表达。项目结束,学生的项目合作学习完成,但是用英语传递文化信息和文化交流的学习和应用可能不断持续,相反完成项目只是一个起点,一个用英语讲好文化故事的开始。

图1 “项目英语口语”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图示

其次,在项目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理清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关系。只有如此,教学中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教学效果好。课前,教师备课时应重点准备项目话题导入材料、项目要求及评价说明、语言输入材料和课堂活动需要的表格材料(group worksheet & individual worksheet)等,此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需要学习项目涉及的跨学科知识和本土文化知识;课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监控者、小组合作学习的促成者,负责导入项目话题、下达各教学环节的活动指令、监控学生合作学习和用英语讨论的情况并在必要时干预和帮助,通过示范和鼓励促成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课后,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提醒和答疑,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提醒各组按计划进度完成项目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解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辅助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成的关系。课前教师对话题、本土文化和跨学科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项目考核方式、评价指标的整体设计思路直接影响到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后的完成情况;课中,教学指令是否清晰、示范是否有效不仅关系到课堂学习效果,还将影响学生课后项目的准备质量,而课堂活动组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将成为课后教师反思的要点以及下一次课前准备需要考虑的事项。因此,三者的关系为:课前备课促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促课后反思,而课后反思再促课前备课,循环反复,直至一个项目的教学结束。

再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角色。项目教学坚持“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原则,在项目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既是学习者、组织者,又是监控者和协助者。教师不仅需要学习项目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还必须通过明确指令、示范、解释等手段有效组织课堂学习和互动,同时需要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监控作用,引导小组理清思路、更好地完成项目策划、信息整理、成果展示等各环节的准备和展示。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主体作用,通过小组讨论选择项目主题,通过合作和分工完成资料收集、信息加工和应用以及成果汇报等各项工作。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共同学习和成长,教师对项目的导入和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而学生的课后准备和课堂表现则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和反思。

三、“项目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流程

基于“项目—合作—语言—文化”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介绍导入—报告讨论—汇报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实践流程(见图2),明确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有效推动项目教学。

图2 “项目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流程图

“项目英语口语”为通识选修课程,每周2个学时,18个教学周,共36学时,可完成3~4个项目教学。每个项目需要3~4个教学周,教学设计围绕项目介绍和导入、项目报告和讨论、项目汇报评价三个阶段,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面进行。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关注点和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各有不同,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共同为项目成果产出服务。

项目教学第一阶段为项目介绍和导入,计划2学时。该阶段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话题,查阅和学习话题相关的本土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准备在此环节计划输入的语言知识,设计教学中需要的活动及其材料,如话题相关词汇和句型,小组讨论的活页练习及课后个人活页练习(group worksheet &individual worksheet)等。课中要求教师导入并介绍项目话题、分组要求、项目学习流程、学习要求、时间安排、考核方式等;其次要求教师通过互动教学活动进行话题相关语言输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并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项目话题相关的本土文化知识;第三,要求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时起到监控和辅助的作用,发现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给予及时帮助,回到正题;学生遇到语言问题导致讨论中断时适当给予帮助,辅助讨论继续进行。课中,要求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组长,选定具体的项目主题,讨论完成group worksheet,初步完成项目策划,明确项目任务和分工。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项目策划以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在组长的统筹协调下完成项目主题相关的信息材料收集,要求教师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回答学生在收集材料、分工合作和完成课后作业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可见,在项目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主要扮演课堂活动组织者、小组讨论监控者和辅助者、以及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监督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项目学习的中心和主人翁,有利于发挥其学习者、合作者、实践者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第二阶段为项目材料收集、报告和讨论,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项目时间进行1~2轮,计划2~4学时。该阶段课前要求教师设计好课堂上需要的worksheets,帮助学生准备报告收集材料的情况,同时要求教师预测学生报告时需要的语言,并准备项目考核评价标准;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准备好收集到的材料。课中,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报告时需要的语言,同时组织小组通过讨论完成worksheet的方式为报告做准备,最后要求教师介绍项目成果展示汇报要求、考核指标和权重。要求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材料收集的报告,每一组同学的报告需包含材料收集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成果预期及其展示。报告过程中,各组听取并记录来自教师和其他组的意见和建议,报告结束后教师组织自由交流,学生可以到任意一个感兴趣的小组学习和交流,然后组内讨论完善项目策划,明确下一步材料整理、成果汇报方式、成果制作及展示汇报的分工。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方案和具体分工在组长的统筹下合作完成项目成果制作(语言+内容),准备项目成果展示和汇报,完成个人作业(individual worksheet)和小组作业(group worksheet)。在项目教学的资料收集和报告讨论阶段,教师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报告的倾听者和建议者、课后作业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是项目材料收集情况的汇报者、报告倾听者和建议者、方案调整者、项目成果制作者、学习者和合作者。

项目教学第三阶段为项目成果展示汇报、考核和反馈,计划2学时。该阶段课前要求教师准备项目考核需要的打分表、小组互评评价表(不要求学生打分,只要求写出亮点、不足和建议);要求学生明确分工与合作,准备好项目成果(产品)并提前好汇报准备。课中,要求教师再次复习项目成果汇报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倾听、欣赏汇报并打分,记录学生表现并在汇报结束时给与反馈和评价;学生依次按组展示汇报,认真倾听、记笔记并完成小组互评评价表;课后,要求学生个人用英语完成项目反思,包括项目学习收获、项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帮助学生通过反思监测个人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学会客观评价学习投入和收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该环节,教师发挥的主要作用是组织者、倾听者和评价者;而学生主要是汇报者、表演者、本土文化讲述者和体验者、倾听者、评价者和反思者。

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前提,能促进其不断学习,了解新的话题和文化,了解跨学科知识,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是推进整项目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执行力的体现,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促成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较强的反思能力是推动教学良性发展的保障,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学习和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项目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教学活动的情景化,要求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成项目成果制作和展示汇报。“项目—合作—语言—文化”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要求教师始终把“做中学、学中用”的参与性、实践性原则放在英语口语学习的第一位,符合英语口语作为实践性技能的特点,口语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做项目、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练会的。项目学习中要求建立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统筹协调下,各组员分工又合作为团队目标的达成而努力。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大量接触目的语的视听和文本材料,不同渠道进行语言输入和隐性语言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语言和内容的深度融合,“项目英语口语”教学中,学习语言是目的,了解本土文化、讲述本土文化故事是核心育人目标和语言应用目标。把本土文化相关的话题作为项目主题能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一种真实实用的交际情景,建立学习者、学习内容和语言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获得学习成就感。

“项目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包括“介绍导入—报告讨论—汇报评价”三个主要阶段,各个教学阶段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不变的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参与者和实践者。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也是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项目话题、本土文化知识、跨学科知识和新的语言知识,通过介绍导入的环节激发学生思考、讨论选定项目话题;学生在报告讨论环节不仅可以检测前期项目准备的情况,而且可以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完善前期工作,为展示更好的项目成果做准备,该环节是一个自由交流、分享学习、互鉴互惠的过程。汇报评价是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检验的过程,学生能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及反馈中进行自我学习评估和反思,并且能获得完成项目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项目英语口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满堂灌为学生做的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真正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教学中,教学活动要求从“教材中心”向“项目和情景中心”转变,教师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合作和参与,让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说起来、做起来、用起来。

猜你喜欢

汇报英语口语语言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语言是刀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有我语言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