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宪法进农村” 助力乡村振兴

2020-05-28袁浩

奋斗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治普法画卷

袁浩

宪法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制度、农民财产和权利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末,农业农村部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开展了“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对于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制定法律的依据、保障公民权利的根基,更是依法治国的基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就是要唤醒社会公众对宪法的重视,同时彰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自治的基础上,通过法治、德治进一步优化乡村环境。“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农村改革越深入,就越倚重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展现了更加秀美的乡村未来画卷,这幅画卷的描绘,需要“奋斗的笔”,需要“经济的笔”,需要“和谐的笔”,需要“发展的笔”,更需要“法治的笔”。可以说,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乡村发展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而宪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制定更在于推广,在于唤醒人们对法治的敬畏,对法治的崇敬,对法治的依赖,对法治的期许。只有法治意识浓烈了,法治理念根深了,法治欲望觉醒了,乡村才能够健康发展,高速腾飞。

当然,“宪法进农村”不能止于一日、一周,而要长期坚持、建立制度、成为习惯。否则,“宪法进农村”活动结束了,留下的依然是法治意识的空白和欠缺。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用法治理念治理乡村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具体路线已经确定,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从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提升社会法治水平的角度,着力推动《指导意见》落地生根,让乡村治理向着更完善、更规范的法治化方向迈进,最终开创出一个活力四射、法治氛圍浓厚、和谐有序的乡村善治新局面。

责任编辑/刘桂华

猜你喜欢

德治普法画卷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稻菽卷起千层浪 丰收画卷耀南粤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荷叶礼赞
普法
普法
普法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