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网络IPv6改造方案分析

2020-05-28刘建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造方案广电网络

刘建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服务范围与受众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使IP地址的容量在日益增加,传统的IPv4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国际互联网工作组开发新一代的网络协议模式,也就是IPv6。但是由于IPv6与IPv4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当前多数网络仍将IPv4模式作为基础。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来适应这个过渡阶段。

关键词:广电网络;IPv6;改造方案

前言:为有效解决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用户地址短缺问题,需要从网络安全性、数据传输质量以及调控效率等方面出发,针对传统的IPv4网络模式进行优化革新,使其能够逐渐转变为全新的IPv6模式。在此过程中,广电网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IPv4模式的应用劣势制定优化措施,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的IPv6基础框架。然而,在实际转型中由于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建立在IPv4模式的基础上,各类移动终端、网络设备以及IT系統对IPv6模式的支持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也影响了IPv6模式的升级效率。因此需要从本质环节出发,针对IPv6的改造技术与方案进行深入分析,这对IPv6模式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IPv6改造原则

在IPv6模式的转型过程中,需要躲过漫长的过渡期,虽然当前IPv4模式在应用中存在大量无法克服的问题,而且也逐渐体现出服务乏力的特点。但是在新协议对旧协议进行替换时,首先需要保证基础设施与大部分配件符合新式运行规则,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IPv6的应用程序与设备还有待完善,这样势必会造成IPv6模式的孤立现象。因此在这段过渡期需要遵循合理的IPv6改造原则,这样才能形成IPv6和IPv4共同运作,并且前者在数量与规模上逐渐替换掉后者的过程。具体原则如下:在IPv6改造工程中,必须保证成本控制、兼顾现网与保障业务,也就是要合理控制改造成本,使改造利益最大化,同时还要保证现有网络与业务的服务状态。

二、IPv6改造技术

1.双栈技术

双栈技术是最容易理解的IPv6升级技术,也是IPv6模式在升级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传输链路与门户网站进行连接,在针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时能够同时保证IPv4模式的运行状态,这样可以对原有网络的业务与状态提供保障。此外,IPv6用户通过渠道对互联网进行访问,对于改造后的用户渠道来说,双栈技术可以智能选择传统渠道与优化之后的渠道,这样可以使网络系统与服务系统同时支持运行两种协议模式[1]。

2.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在应用中可以分为有状态模式与传统模式,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便是翻译技术的差异。有状态的翻译技术主要有NAT46与NAT64两种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针对相关程序进行调试,以此来实现新旧模式之间的兼容程度。而传统模式的翻译技术在应用中普遍使用IPv4模式,这样在用户端与网络传输通道中无法实现IPv4与IPv6双模式的同步运行。因此,需要在数据接受终端对两种信息进行翻译,并且在反馈信息前也要对信息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实现双模式的同步运行[2]。

三、IPv6改造方案

1.具体改造方案

在某广电网络的IPv6改造工程中,重点采用翻译技术与双栈技术进行建设,并且在部分特定环节中采用各类技术的融合方式,以此来促进IPv6对IPv4的替换效率。其中广电网络从接入层、主要传输层以及终端设备等方面进行全程双栈技术的搭建,同时增加区域内IPv6与IPv4模式的用户数量,保证原有的服务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在应用翻译技术中,针对IPv4模式中功能有待完善的问题进行优化,进而为网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可以帮助IPv6模式顺利度过各个发展阶段。

在实际改造环节,采用IPv6升级模式改造的整体框架,针对接入层与骨干层的信息网络进行构建。在针对骨干层双栈进行搭建时,利用汇聚层、骨干传输层以及各类网络分支部分,对网络中的现有节点进行优化革新,保证设备终端同时处于两种服务模式。此外,在针对接入层进行翻译技术设计时,需要在城域网络出口位置部署1V1设备,在保证服务状态的基础上,针对IPv4与IPv6进行翻译转换,并且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部署,使IPv6模式可以继续沿用IPv4模式的安全防护系统,以此来避免升级优化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3]。

采用上述方案对IPv6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可以实现平滑升级过程,不仅能够分阶段性进行部署,还能够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护现有的网络业务情况,使服务器终端可以合理兼顾IPv6新业务的顺利开展。

2.具体项目方案

在实现IPv4模式与IPv6模式双运行状态后,还需要根据现网业务情况制定具体的项目方案,例如采用分布式部署模式与集中式部署模式。具体如下:

分布式部署指的是IPv6模式在应用初期需要对IVI设备的部署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并且在数据传输终端与路由器中装置核心交换机,以此来对数据信息进行短节段的保护与翻译,这样可以对整体工作质量进行优化。而集中式部署则是重点对宽带上网业务进行调整,保证用户可以同时采用IPv4与IPv6模式对后台进行访问,而且在未完全替换IPv4模式前,两者的使用费用保证相同,并且在应用中逐步实现计费认证系统,为后期IPv6模式的应用提供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IPv4模式势必会被IPv6模式所取代,然而这个转型过渡阶段却是复杂且漫长的。为提升IPv6模式的优化效率,需要针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针对广电网络IPv6改造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IPv6改造原则,其次介绍了IPv6改造技术,最后对具体的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只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科学选择技术与方式,才能推动IPv6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志贤,李建华,HeZhixian.广电网络IPv6规划与实践[J].广播电视信息,2016(10):26-29.

[2]李培琳,牛妍华,崔竞飞.浅析广电网络IPv6化进程中过渡技术的选择[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6):88-95.

[3]谭俊光,周成鹏,梁海斌.广电网络IPv6过渡技术的实用性对比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19(5):56-57.

猜你喜欢

改造方案广电网络
河南移动IPv6升级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云计算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与广电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广电网络营销话术的应用
TD—LTE分布系统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调度自动化PANS2000系统造为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系统应用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