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壮族高腔山歌探析

2020-05-28宋明明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壮族南宁

摘    要: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歌海”广西的首府,主体民族为壮族,文化底蕴深厚。南宁壮族高腔山歌是广西壮族民歌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南宁市西乡塘坛洛、武鸣区、隆安、上林和马山一带,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唱法独特,与南宁一带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但经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许多地区并不称这一类歌曲为高腔山歌,而是有其本地的称呼,笔者对此作出探析。

关键词:南宁;壮族;高腔山歌

高腔山歌是南宁壮族民歌的重要部分,是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依托下,结合内心的真实感受所创作出来的山歌的一种,歌词内容涵盖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情趣、喜怒哀乐的方方面面,是壮族人民世代传唱的歌曲,普遍具有曲调高亢、音域寬广的特点,因此被研究山歌的学者称为“高腔山歌”。但在民间,许多地区并没有这样的称呼,如笔者在走访上林西燕、武鸣锣圩、隆安乔建镇时,许多歌手并不知道高腔山歌这个称谓,他们称这一类歌曲为“调很高的歌”、“高调山歌”、“假嗓子歌”或直接以地名命名,如仙湖镇的“仙湖调”,锣圩镇的“锣圩调”等。因此,对高腔山歌的定义进行诠释,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高腔音乐有戏曲高腔和歌曲高腔两种,虽为不同的音乐本体,但在形式上仍有相似之处,戏曲高腔与歌曲高腔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戏曲高腔

高腔是一种中国戏曲系统的总称,其唱腔结构属曲牌体,关于戏曲高腔的起源说法众多,主要有这两种,一种是由当地民间曲调直接产生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戏曲的高腔起源于江西弋阳,又被称为“弋阳腔”,后于明代派生出多种声腔系统,并于明代中叶流传至全国各地,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不同了风格的高腔唱法,如赣剧种的高腔、湖北清戏中的高腔、川剧的高腔及湘剧、辰河戏、调腔中的高腔等等。

戏曲高腔有着与歌曲高腔相似的特点:曲调高亢悠长,多数使用假嗓演唱,但在演唱形式上区别甚大,不同地区的戏曲高腔演唱形式各不相同。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与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地域间的距离也变的越来越近,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逐步加深,民族间的文化也不短相互渗透,高腔与各地民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戏曲与歌曲相互借鉴,在各地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各自地区的人文背景因素,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音乐风格的高腔山歌1

二、歌曲高腔

在音乐著作《中国民间音乐概述》第一章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中,将高腔划分为一般山歌中唱法的一种:“高腔与平腔本是山歌的不同唱法。高腔是男子用高于真声八度的‘假声来歌唱,尖锐响亮、穿透力强,在山野传播的很远,有些地区称之为‘尖声。”2 高腔山歌便是用高腔唱法演唱的歌曲,具有高亢奔放、激昂,音域宽、曲调起伏大、跳动大,节奏自由衬词衬腔多,拖腔悠长。笔者查阅全国高腔山歌相关的论文,如贵州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黔东北土家族高腔山歌、鄂西高腔山歌、湖南高腔山歌、福宝高腔山歌、广西高腔山歌等,发现其曲调高亢、嘹亮、悠扬之共性,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山歌不出乡,各有各的腔”,不同地方的高腔山歌又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高腔山歌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

对于广西高腔山歌,学术界并未为其下明确的定义,但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著的《蕉林曲:壮乡歌声》一书中有提到,高腔山歌在壮族地区流传广泛,凡居住在山区的壮族人民,多半有唱高腔山歌的习惯,大多在野外歌唱,具有以下特点:“节 奏自由、气息悠长、音域宽广、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常有跳进的音程出现、装饰音较多、歌手多用假嗓演唱。适宜抒发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内容即兴性强,歌声高亢、嘹亮”。3 具备以上特点的高腔山歌主要分布在广西桂西南一带,如那坡、田东、平果、武鸣、隆安、邕宁、马山、上林等地,笔者所调查的南宁壮族高腔山歌均具备以上几方面特点,歌唱时节奏自由,歌词、衬词较多,即兴性和抒情性很强,内容涵盖劳作、爱情、婚姻、亲情等方面,南宁高腔山歌除了具备高腔山歌所有的诸多共性外,还表现在:1、在旋律特点上,多婉转悠长,呈现波浪起伏的旋律走向;2、在节奏变化上,节奏型使用丰富且富有变化性,节拍多为混合节拍;3、在腔调上,多为高声区的喊唱,结实而洪亮,男声假声的运用也独具特色,尖锐富有穿透力;4、在发音上,不同地区的歌曲,使用不同的发音方法,一般行腔较为自由;5、在内容上,多为即兴编唱,随口而出,表现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6、在演唱方法上,歌手大多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演唱高腔山歌时,轻松自如。由此可见,笔者在实地调查中所收集到的被当地人们称为 “调很高的歌”、“高调山歌”、“假嗓子歌”以及直接以地名命名如仙湖镇的“仙湖调”,锣圩镇的“锣圩调”等,属于高腔山歌的范围。

广西壮族山歌根据其区域性特点,可以分为北路、中路和南路色彩区,北路具有音调嘹亮、色彩明亮的阳刚之气;南路具有敦厚朴实、色彩清丽的阴柔之美,而中路由于是两路风格、两种语言的交叉重叠,汇合成一种独特的综合性色彩。其中中路色彩区又可以分为中路西区、中路中区、中路东区三类,笔者所调查的南宁壮族高腔山歌则集中在中路中区的色彩区,包括河谷地带的隆安、南宁、邕宁,大明山区的武鸣、宾阳、上林、马山等县市,这里是中路民歌综合色彩的典型地区4。壮族歌曲“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欢、西、加、比、论“五种5,其中,“欢”又称壮欢,是壮歌的总称也是是壮族山歌中流行最广泛的一种体裁。在方言区分上,武鸣、上林、马山属于邕北土语的北部方言区;邕宁、南宁属南部方言邕南土语区6。因此,笔者所调查的南宁壮族高腔山歌总的呈现出综合性的色彩特点。

南宁市壮族高腔山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创造和传播,也不离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高腔山歌在壮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传唱下流传至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对此笔者将作进一步的探究。

注释:

1参考张敏忠:《黔东北土家族高腔山歌音乐特征分析研究》《音乐创作》2013年第八期

2转引自肖常纬、刘小琴:《中国民间音乐概述》第一章第二节2013年2月

3转引自《蕉林曲:壮乡歌声》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广西人民出版社编

4参考赵毅《壮族民歌的区域性特征》中央音乐学报(季刊)1999年第2期

5参考范西姆《论壮族民间歌曲的风格特征》1995年《人民音乐》第四期

6参考覃彩銮《壮族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宋明明,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壮族南宁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眷恋南宁
黄翠崇、刘丽华
《Cat’s book》
南宁春常在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涂鸦公交车亮相南宁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