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大师给后人留下的争议

2020-05-28丁智琼韩熙燕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亚里士多德

丁智琼 韩熙燕

摘 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们两人也是师徒关系。但是与西方哲学史上大多数师徒关系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之间的亲情关系和二者哲学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争议。本人将围绕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师徒关系和哲学关系这两个方面浅谈这两位西方哲学大师给后人留下的争议。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理念;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8年, 死于公元前347年, 雅典人。他20岁左右就开始从师于苏格拉底直至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含冤而死。柏拉图的一生非常忠诚于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在他老师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专门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著书立说以此来纪念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而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北方马其顿人,古希腊帝国皇帝亚历山大的老师)和柏拉图同样也是师生关系,但是两人的亲情关系在后人看来却不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间的那样亲。再者,柏拉图哲学承袭了苏格拉底哲学寻找一般定义的辩证法思想,也承袭了苏格拉底将善视作是最高级东西的思想。可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柏拉图哲学之间的承袭关系就不怎么那样清晰了,人们对之争议纷纷。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介绍后人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师徒关系和哲学关系的争议。

一、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师徒关系的争议

后人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师徒关系的争议主要起因有两种:第一是起因于亚里士多德自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第二情况是柏拉图死后没有让最有哲学才华的亚里士多德继承他的柏拉图学园掌门人的地位。

鉴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很多人往往抓住了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吾更爱真理。”来判断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关系不好。在西方哲学史上,弟子往往都是忠诚于自己老师的哲学思想的,即使自己的老师说得不对, 他们也是要极力维护自己老师的观点的,例如在柏拉图之前的爱利亚学派芝诺就是例子,还有毕达哥拉斯的弟子也大多数都不背叛自己老师的观点的。可是, 亚里士多德却公开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比如柏拉图哲学中的核心思想“理念”学说根本就是错误的,为此,他还在课堂上与老师柏拉图争辩,其他学生都知道柏拉图当时对此很不开心。因此,人们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师徒关系很不好。

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中的前半句话即“吾爱吾师”。亚里士多德自己曾多次解释,他与柏拉图之间只是哲学观点不同, 但是不代表他们二人之间的师徒关系不亲密,学术思想有分歧不能等同于二人的师徒感情不和。亚里士多德自己在柏拉图的葬礼上说他其实很爱他的老师柏拉图。

二、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关系的争议

(一)亚里士多德是完全不赞成柏拉图的哲学还是批判中有所保留?

(1)持“亚里士多德完全不赞成柏拉图哲学”的观点

国内外有一些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柏拉图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哲学,理由主要有一些:第一, 从性质上说二者完全不同, 柏拉图哲学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而亚里士多德哲学则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之间的一种中间派哲学。第二,从亚里士多德撰写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中判断,亚里士多德完全不赞成他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其中亚里士多德写了大量的篇幅来批判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思想“理念论”和哲学基础“两个世界”的思想。

(2)持“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既批判又有所保留”的观点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认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既批判又有所保留, 持这种观点的人远比认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完全否定的人占了上风, 理由主要有一下几种:第一, 亚里士多德虽然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学说, 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极其荒唐的学说, 但是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关于“实体”的时候, 又极力抬高“第二实体”(即事物的形式或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比第一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更为重要、更为高级, 这显然是对柏拉图唯心主义哲学的让步和保留;第二,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事物构成的“四因论”学说中,虽然世界万物都是由质料因、形式因(柏拉图的理念)、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 但是在这四因中只有形式因(柏拉图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时, 认为, 认识事物就是在认识事物的形式(柏拉图的理念)。所以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数都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他老师柏拉图的哲学既批判又保留, 甚至有些人认为,保留的东西比批判的東西还多。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性质是否与柏拉图一样的争议

国外有些学者认为,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 但是二人的哲学和哲学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互为相反的。例如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Oliver A. Johnson在他所编写的英文版Ethics(《伦理学》)认为, 亚里士多德哲学自始至终注重物质, 而柏拉图哲学则注重精神理想,所以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柏拉图哲学性质完全不同。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二者性质最终还是一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柏拉图的哲学毫无疑问是唯心主义哲学,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虽然他有时强调个别事物是最第一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但是当亚里士多德再进一步解释具体事物如何产生时即他的著名的四因论时,他又强调形式比物质的质料因的重要性,认为形式因大于质料因,形式因第一;非但如此, 亚里士多德还把他的这种强调精神性的形式因第一的思想带到了他的哲学认识论中去了,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实质其就是在认识事物的形式, 而不是在认识事物的质料。还有, 亚里士多德在他哲学的最后还得出了形式的形式第一推动者——神,他是万物产生和推动万物运动变化的的最后根源。

(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二者哲学共同性大于差异性还是差异性大于共同性

中文版的西方哲学史教科书在介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时,一般都认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哲学的差异性远远大于二人哲学的共同性,理由如下:第一,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理念论,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多余的,而且是错误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世界并非像柏拉图所说的有两个世界: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世界只有一个,即现实世界。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没有正确处理好一般和个别或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所以犯下了将一般和个别二者割裂开来的错误, 殊不知一般和个别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中, 个别表现一般,而并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一般(理念)先于个别(现实世界事物)而存在;第二,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万物的本原时,提出了四因说,完全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是万物的本原,亚里士多德只是将柏拉图的理念作为他的构成万物四种因素中的其中一种“形式因”;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思想中很重视感觉对象和认识的后天因素在人们获得知识中的作用,这与柏拉图倡导的人的知识是人先天获得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哲学的共同性大于二者哲学的差异性,比如,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哲学教授Oliver A. Johnson就曾这样说道:“Although differences between Plato and Aristotle undoubtedly exist, the two are much closer to each other, both in their owns views and in their historical influence, than either is to the third great Greek metaphysical think , the materialist Democritus.” -----(虽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差异性毫无疑问地存在, 但是,如果把他们二人的哲学拿来与第三位古希腊形而上学思想家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相比,他们二人的哲学不论在他们自己的观点上还是他們二人在历史中的影响来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就显得相互更亲近了.)------(合肥师范学院2019级英语师范生韩熙燕译)

三、结语

对待古代西方历史人物的争议是很正常的,因为通过这些争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哲学大师的哲学思想,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参考文献

[1] Ethics, Oliver A. Johnson .CBS College Publishing:54-55,1984.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亚里士多德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