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 边民姓长制与贡貂赏乌绫

2020-05-28周喜峰

奋斗 2020年2期
关键词:边民乡长黑龙江

周喜峰

清朝前中期,清朝政府对于黑龙江东部边疆地区的民族采取了与八旗制度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即将边疆各族就地编户入册,“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按期纳贡,这就是边民姓长制。这里的边民是指居住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以及滨海地区和库页岛等地的赫哲、费雅喀、奇勒尔、鄂伦春、恰克拉、库页人等。

早在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便对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各族边民进行编户管理。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甲午,皇太极派萨尔纠等率兵出征库尔喀部落时,就明确指示他们将其归附者,编为户口,令贡海豹皮。并劝其弃恶从善,共为良民。这标志着清朝统治者开始实行就地编户为民进行管理的政策,将大部分的边民留在当地,编户纳贡。清兵入关后,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边民计以户”,年“每户纳貂皮一张” 。通过计户贡貂,清朝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黑龙江东部边民的统治和管理。

顺治年间,清朝政府多次派遣官兵,深入到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对散居在这里的各族居民进行编户入册,加强管理。顺治十年(1653年),宁古塔总管沙尔虎达,派遣库力甘额夫等12人,招抚高富斯哈喇等十姓赫哲居民,编为432户,贡貂217张,并保证“二百一十五家欠缺貂皮,待来年进贡添进”。此后,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各族的贡貂编户不断增多。据乾隆十五年(1750年)大学士傅恒的统计,“康熙十五年赫哲费雅喀贡貂之一千二百零九户。自十五年至六十一年,陆续增加七百零一户,计一千九百一十户。雍正元年至乾隆十五年,又增加三百四十户,现有贡貂之赫哲费雅喀二千二百五十户。”加上库页岛贡貂148户,总计“赫哲费雅喀、库页费雅喀贡貂者二千三百九十八户”。

清初,黑龙江下游、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及滨海和库页岛地区的各族边民除赫哲人外,都没有固定的族称,主要是以姓氏相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府根据他们固有的血缘姓氏及其居住的地域村屯分别设立姓长、乡长及穿袍人,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地方基层组织,对当地边民进行管理。姓长、乡长一般都是各姓氏及村屯的头目。他们也相当于清朝政府在当地的地方官员,由政府任命并发给他们“顶戴、文凭”,实行长子世袭制。姓长、乡长的职责是管理户籍、催纳贡物,并负责处理乡内不平不法诸事。与此同时,他们每年要率领和组织所属人丁到清朝政府指定的地点交纳贡貂,并接受清朝政府赏赐的衣、布等物,这就是“贡貂赏乌绫制度”。姓长、乡长下设穿袍人,由姓长、乡长长子之外的子弟担任,不世袭。他们是协助姓长、乡长进行管理的差役,每年贡貂时可得到清朝政府赏赐的“缎袍”一套,故名穿袍人。这样,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朝政府对黑龙江下游滨海地区及库页岛上分布于252个村屯中的56姓2398户各族边民,先后设置姓长22名,乡长188名,穿袍人108名,进行管理。这些少数民族最初由宁古塔副都统管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后划归三姓副都统管辖。

对于黑龙江下游及滨海地区的赫哲、费雅喀、库页等族人民,清朝政府则采取贡貂赏乌绫的奖赏政策,并形成制度。乌绫,也写作乌林,是满语“财布”之意。按清朝政府“定例,岁贡者宴一次,三年一贡者宴三次,皆赐衣冠什器,名曰赏乌绫,自诸部言之则曰穿官”。顺治年间,黑龙江下游及滨海地区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各族人入贡领赏地经常变化。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三姓协领衙门设立,雍正十年(1732年)改为副都统衙门。三姓协领衙门负责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一带赫哲、费雅喀及库页人的贡貂赏乌绫事宜后,在黑龙江下游奇集(今俄罗斯奇集湖附近)、德椤(今俄罗斯特林一带)设立“赏乌绫木城”衙门,每年派官员到此,就近办理相关事宜。清朝政府的赏乌绫,是按照前来进贡的赫哲等族人的地位等级、官职大小来进行的。贡貂人一般分为萨尔罕锥(满语,意为“少女”,指以皇室宗女身份下嫁给赫哲等族人的满洲旗人之女,当地人称“皇姑”)、姓长、乡长、子弟(也称“穿袍人”)、白人(普通百姓)等五个等级,赏赐乌绫。清朝政府赏赐的乌绫最初为成衣服装及日常生活用品。每年五月进贡貂皮时,“将军设宴,并出户部颁赐进貂人袍帽、靴袜、鞓带、汗巾、扇子等物各一捆赐之”。后因制作费工及成衣不合体等原因,清朝政府将赏乌绫改为给布料及日用品。清朝政府对赫哲等族的赏乌绫是非常丰厚的,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张貂皮的价值。在当时,“乌绫”是赫哲等族难得的日用必需品。

清朝政府对“贡貂赏乌绫”非常重视,对前来贡貂的赫哲等族都设宴款待,且赐宴耗费是非常可观的。不仅如此,清朝政府还承担赫哲等族贡貂人来往路途及逗留期间的口粮。另据日本人间宫林藏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黑龙江下游德椤所见到的赏乌绫情况,“贡礼毕,赐予赏物。与喀喇达(即姓长)锦一卷,长七寻(一寻为八尺),与噶珊达(即乡长)缎类品四寻,与庶夷则为棉布四反(日本长度,一反长二丈八尺,宽九寸),梳子、针、锁、绸巾及红绢三尺许”。由此可见,这项耗费也是很大的。清朝政府不惜代价地推行“贡貂赏乌绫”制,就是为了笼络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边疆各族人民,使其从内心归顺清朝,作臣服清朝的边民。

清朝政府就是通过边民姓长制和“贡貂赏乌绫”制,进一步密切了和黑龙江下游地区赫哲、费雅喀等族的关系,并加强了对这一地区各民族的统治和管理。

(作者单位:黑龍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边民乡长黑龙江
羡慕等
福利来了
不凑巧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
高乡长爱扶贫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