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番茄栽培品比试验

2020-05-28赵娟王莉萍张同燕陈珺卫亮姚蒋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转色糖度枯萎病

赵娟,王莉萍,张同燕,陈珺,卫亮,姚蒋

(1.上海明缘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599; 2.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上海 201699; 3.上海禾希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599)

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喜温性蔬菜,一般适宜温度在15~35 ℃,低于5 ℃或高于35 ℃停止生长[1]。棚室秋番茄是秋季增种的破季蔬菜,既可丰富蔬菜秋淡市场,又可使农民增收致富[2],人们对秋延后保护地栽培越来越重视,但棚室秋番茄栽培技术较为严格,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大面积发展[3]。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有机番茄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多[4]。本研究,一方面引进多个番茄品种进行秋茬栽培,筛选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另一方面,在有机转换地进行全程有机栽培管理,探索番茄有机栽培技术关键,供生产者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引进5个品种,分别为来自于石家庄农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农博粉霸1639和农博粉霸1533,以及上海富农种业的浦粉7号、浙江农科院的浙粉702、上海农科院的申粉19。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本试验选择经过3年休闲,并处于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避免重茬种植,前茬作物为甘蓝类蔬菜。棚室秋番茄栽培条件恰恰与春番茄相反,对品种选择比较严格,应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等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适应消费市场的番茄品种。

1.2 栽培方法

试验区选择为上海禾希果蔬专业合作社五连栋大棚,每个品种种植80 m2,重复3次。试验时间为2019年7—11月。全程采用有机栽培管理方式,生长期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基本栽培措施如下:1)播种机自动播种,然后在日光温室进行催芽,出苗后转至育苗床培育壮苗;2)所有品种定植前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 kg,不进行追肥,株距45 cm,667 m2种植1 600株,无限生长型植株,不打顶;3)在水分管理上,保持80%左右的土壤相对湿度,根据植株长势及天气状况及时灌水,保证不同生长期的水分供应。4)病虫选用人工摘除的方式,不进行药剂防治。

1.3 数据统计

统计番茄播种、定植、转色等生物学时期节点。生长后期统计灰霉病、病毒病、枯萎病、潜叶蝇和夜蛾发生情况,统计方式为随机选取连续20株测定发病情况,重复3次,取平均值分析。植株生殖生长期统计植株花序高度、茎粗、坐果、节间长度等生长指标。在采收期进行果高、果径、单果重等统计,同时使用PAL-BX/ACID(Easy ACID)糖酸一体测定糖度。采用完全随即取样的方式测定,每个指标测定重复3次,最后用SPSS18软件邓肯氏多重比较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色采收

本试验各参试品种的播种均于7月10日播种,8月8日定植,苗期28 d。由表1可见,申粉19、浙粉702转色最早,定植约110 d开始转色,转色期在11月下旬,申粉19于12月3日进入采收盛期。11月底上海气温骤降,最高温均不超过14 ℃,最低温维持在3~8 ℃,不适宜番茄的生长和转色,故12月上旬停止采收。所以,有机种植情况下,5个品种只有申粉19、浙粉702可少量采收,其他品种无法转红。果实采收后进行常温后熟,采集果实数据。浦粉7号于11月29颜色转白开始采收,后熟13 d后转红色;农博粉霸1533转红最晚,直至12月20日左右才转色。综上,秋番茄有机栽培需要特别注重果实转色,申粉19和浙粉702相对早熟,可少量采摘。本试验未进行打顶整枝处理,可能营养生长抑制了生殖生长,导致果实发育延迟。所以,后期需要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加强整枝,缩短从定植到果实转色的时间,保证采收产量。

表1 不同番茄品种的转色期

2.2 病害

有机种植模式下,本试验未进行任何化学农药防治。11月26日统计病虫发病率显示(表2),农博粉霸1533最不抗枯萎病和病毒病,其发病率分别达55.3%和49.35%。浦粉7号最抗枯萎病、病毒病和灰霉病,其发病率分别只有12.7%、0.6%和18.8%,对病毒病抗性极好。浦粉7号的潜叶蝇发生率最高为29.3%,申粉19最低只有6.7%;农博粉霸1639叶蛾发生率最高,为10.2%,其他均不超过3.5%。由此可知,浦粉7号抗枯萎病、病毒病和灰霉病,适合秋季栽培,但需注意防治潜叶蝇。申粉19和浙粉702的抗病性相似,抗性为中等,其中申粉19表现更好一些,而浙粉702需注意防治潜叶蝇。农博粉霸1639和农博粉霸1533对枯萎病抗性差,农博粉霸1533对病毒病的感染率特别高,秋季栽培效果不好;农博粉霸1639需要特别防治夜蛾类害虫。

表2 不同番茄品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2.3 植物生长性状结果

测定各花序高度和坐果率数据(表3)显示,农博粉霸1639和农博粉霸1533的第一花序高度高、节位高、节间长度偏长,为晚熟品种;坐果数、坐果率均较高,若全部成熟,单株可采收4~5个果。申粉19发育最早,为早熟品种,第3花序高度119 cm,不进行打顶处理的情况下,植株总高度为160 cm。相比其他3个品种,申粉19、浙粉702的花序较矮、茎较粗,属矮壮品种,其中浙粉702节间最短。浦粉7号早熟,植株较高,茎细。

表3 不同番茄品种的生长情况

2.4 果实性状结果

到12月初因天气冷凉,果实采收结束,此时只有申粉19和浙粉702转色,其他品种则选用采摘后熟的方式,12月19日统计果实性状(表4)。申粉19的果实最小,单果重126 g,果高、果径5 cm左右,糖度4.5,口味适中;浙粉702果实较大,单果重为214 g,仅次于浦粉702,糖度4.7,口味佳;浦粉7号果实最大,单果重达219 g,果高6 cm,果径7 cm,有丰产潜力,但糖度最低,口味偏酸;农博粉霸1533果实大小适中,果重153 g,果高、果径6 cm左右,糖度4.9,果实发育晚,皮厚且果实硬度高,为后熟果;农博粉霸1639果重181 g,大小适中,果实比农博粉霸1533偏大,糖度最高为5.6,为后熟果。

表4 不同番茄品种的果实质量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5个番茄品种中,申粉19、浙粉702、浦粉7号适合本地秋季栽培,其中申粉19早熟,糖度4.5,口味适中,但果实最小,单果仅126 g。浙粉702早熟单果重较高,为214 g,仅次于浦粉702,糖度4.7,口味佳。浦粉7号果实最大,口味偏酸,有丰产潜力,抗枯萎病、抗病毒病、抗灰霉病,性状优良,适合秋季栽培,值得进一步推广示范。

秋番茄有机栽培需注重果实转色,早熟品种才能保证上市量,申粉19、浙粉702相对早熟。农博粉霸1639、农博粉霸1533第一花序高、节位高、节间偏长,为晚熟品种,发育过晚,不推荐在长江流域秋季栽培,但其坐果数、坐果率均较高,若全部成熟,单株可采收4~5个果,可调整茬口安排,发挥品种潜力。

有机种植模式下,本试验未进行任何化学农药防治,秋番茄病害发病率均较高。农博粉霸1533最不抗枯萎病和病毒病;浦粉7号最抗枯萎病、病毒病和灰霉病。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才能保证秋番茄的有机生产。

加强田间整枝管理。本试验未进行打顶整枝处理,营养生长抑制了生殖发育,导致果实发育延迟。故后期需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加强整枝,缩短定植到果实转色的时间,保证采收产量。

秋番茄枯萎病发病率相对较高,除浦粉7号外,其他品种发病率均达35%以上,植株死亡较多。需要在定植前做好土壤杀菌消毒处理,并合理安排茬口。

猜你喜欢

转色糖度枯萎病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蜜红’‘白玉龙’火龙果果实糖度分布规律分析
糖度高、类型多、瓜味足 “炫彩”系列小西瓜 亩产值3.5万元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基于不同物候期苹果树叶片光谱特征预测果实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