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袭医生陶勇:我不会改变对医学的信仰

2020-05-27李璐璐

环球人物 2020年9期
关键词:陶勇眼科阿婆

李璐璐

陶勇。1980年出生,江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2015年获“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陶勇时,他正在家中进行左手康复训练。他的左臂上,一条触目惊心的疤延伸到手掌心。“前臂、手掌的神经、肌肉、血管都被砍断了,现在整只手没有任何知觉。”陶勇说。4月13日,他在医院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出院,受伤的左手虽然免去了截肢的噩运,但只能轻微地动一动,几乎没有力量。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陶勇在家吃馄饨,左手碰到碗边,烫出两个大大的水泡,却一直没有察觉,直到家人发现才给他进行了包扎。

“我目前主要是进行一些左手的康复训练,每天做两次电疗,每次20分钟。还要去有意识地抓握一些小棍子、小球等物品,帮助肌肉不要萎缩,让手柔软一些。”作为医生,陶勇对自己的预后很清楚:“恢复可能得一年时间。完全恢复是不可能的,以后再也不能上手术台了。”说出这些在记者听起来很残忍的话时,陶勇的声音是平和的,“刚从昏迷中醒来时,我内心十分害怕、恐慌和不解,但现在我已经能平静面对这场遭遇了”。

自受伤后,陶勇的状况就一直牵动着大众的心。他也没想到,自己成为公众人物竟是因为一起性质恶劣的暴力伤医事件。

“幸好砍的是我,我年轻,跑得快”

1月20日,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时期,距离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被害还不到一个月,又一起恶劣伤医事件引起了震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陶勇在出诊时被一名患者持菜刀砍伤,同时被砍伤的还有另两名医护人员及一名群众。陶勇当时身体多处骨折,神经肌肉断裂,失血近1500毫升,命悬一线,经过7个多小时的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苏醒后,陶勇躺在ICU的病床上,对陪护他的妻子说:“幸好砍的是我,我年轻,跑得快。如果砍的是另一位医生,后果更可怕。”

一位去ICU探望过陶勇的亲友告诉记者:“躺在病床上的他脸色苍白、虚弱,整个人都是肿的,两条手臂都裹紧了纱布,头发剃光了,头也隐隐作痛。”尽管如此,陶勇还不断劝解着她。很多探望陶勇的人都哭了,他却表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不断安慰着他们,说话时一如既往地平和、镇定。

醒来3天后,陶勇口述了一首小诗《心中的梦》,托同事代为发在网上,回应关心着他的网友。诗中,他以盲童的口吻,写出了他们看不到光明的不安和自卑。“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他希望通过诗歌鼓励孩子们,就算自己以后不能重返手术台,不能亲手帮他们恢复视力,也想通过组织孩子们进行巡演的方式,让他们自食其力。

左图:陶勇左臂和手掌的神经、肌肉、血管都被砍断。右图:陶勇(右)在住院期间乐观面对遭遇。

这首诗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纷纷转发并留言祝福:“陶医生早日康复,命运一定会善待优秀且善良的您。”一名学生说:“这次寒假,老师只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毫不犹豫地写了一篇关于陶勇大夫的。希望他能早点好起来。”还有人说:“我把陶老师穿着白大褂一脸阳光的照片收藏了。将来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感到迷茫愤懑的时候,要看看他的照片,为自己打气!虽然做不到他那样优秀,也要以他为榜样去尽力做有意义的事!”

陶勇看到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祝福,还收到了大家自发的捐款和打赏。对此,他表示,精神上的鼓励,他心意已领;物质上的资助,他却不愿接受。“我不需要那么多钱,医院对我照顾得很好。”

“每次看到您就像看到亲人一样”

“陶勇医生这么好的人,咋就遇到这种事呢,他还给患者垫付过费用。”朝阳医院一名护士对《环球人物》记者说。“陶勇工作非常勤奋,连续两年,他每周有5天都住在医院的办公室里,睡在支起来的单人床上,周末才回家住。”另一名护士告诉记者。

“勤奋”“善良”,这是陶勇的同事在提到他时使用得最多的两个词语。他总是以慈悲的心怀对待病患。3年前,一名患者得了视网膜脱落加白内障,需要赶紧进行手术治疗。但这名患者经济困难,拿不出全部手术费,陶勇在得知情况后,帮他联系了慈善机构,并自己掏了3万块钱为他做了手术。这名患者托朋友发微博感谢陶医生,陶勇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失明。”

在陶勇治疗过的患者中,有家徒四壁的眼部恶性肿瘤儿童;有曾因為手术风险大而被拒绝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在恢复视力后参加绘画比赛,将获得的5000元奖金捐献给更加需要的病人;还有因煤矿瓦斯爆炸的眼外伤工人;也有艾滋病眼病患者和监狱的死刑犯……每一名病人,他都用心对待。

和记者聊起自己的病人,陶勇就像谈到亲友一样。有一名患白内障的老阿婆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2009年,作为首都眼科专家,他参加了中华健康快车的公益扶贫行动,回到家乡江西,为当地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免费复明手术。

当时,所有医生都吃住在一列火车上。每天,会有一辆大巴车从深山沟里把村民接来进行眼部检查。其中,一个叫王阿婆的病患引起了陶勇的注意。“她的驼背特别严重,几乎呈90度弓,每走一步都刹不住地要向前冲。她的眼部情况也很糟糕,是典型的南方老人的眼睛,深眼窝,小睑裂,而且白内障也特别重。”

王阿婆的病情相当复杂,考虑到治疗环境和条件,且为病人安全考虑,陶勇不建议为她做手术。可让他很意外的是,王阿婆说了一句话:“阿汹治浅秀依嘞。”陶勇听懂了她的方言,她说想给自己做件寿衣。原来,王阿婆的丈夫已经过世多年,5年前,她唯一的儿子也在意外事故中遇难,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最近,王阿婆肚子里长了个瘤子,没多少日子了。“王阿婆想在临走前,再看看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看看多年来照顾她的乡亲,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这个简单的愿望,朴素而真实。我被打动了,为阿婆实施了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王阿婆的视力达到了0.5,老人很满意地回去了。

等陶勇启程回京时得知,王阿婆在手术一个星期后,满意、安详地过世了。“那一个星期里,她给自己做了件寿衣,衣服上缝了两个口袋,一个口袋里装着丈夫和儿子的照片;还有一个口袋装着她出嫁时母亲送的梳子。这两个口袋的开口,都被她缝住了,不用担心掉出来。”王阿婆请人转告陶勇,谢谢陶大夫给了她七天的光明,完成了她的临终夙愿,帮她找到回家的路。

“一直以来,医学就是我的信仰。”陶勇对记者说,“我的家乡江西,历史上曾是沙眼重灾区,我的母亲就是一名沙眼患者。小时候,我陪她去南昌治疗,看到医生用细针从母亲的眼睛里一粒一粒地挑出了20多颗结石,心就揪了起来。妈妈的奶奶也是沙眼患者,并因此失明。妈妈常对我说,担心自己也会失明。我那时就觉得,当眼科医生是特别有价值的,可以帮人解除痛苦。”

20年后,陶勇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他做了上万例眼科手术,亲手帮助无数的眼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2018年3月16日,陶勇在医院献血。

有患者给陶勇写感谢信:“每次看到您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陶勇对此却觉得很平常,他在回复患者的感谢信时写了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有一种爱是不顾一切地与你同在”

很多人为陶勇惋惜,年纪轻轻就成为主任医师,却遭遇了猝不及防的伤害,从此不得不告别手术台。陶勇也经历了内心的无助和茫然失措,但他庆幸自己走了过来。

“我当大夫这么多年,上过这么多次手术台,一下子手废了,说实话,打击很大。我有过脑水肿、脑出血,以后也肯定不能随便熬夜。以前一天能看上百个病人,以后都不行了。”陶勇说,“尤其是刚受伤那会儿,正是过年期间,心情特别低落。但我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这些年帮助了很多重症、疑难症患者,看到过很多悲惨的经历,但也发现,在特别黑暗的地方总有人性的坚强闪耀。这让我促进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变成更强大的人。医学这条路上有苦有乐,我的内心更加和谐。”

陶勇的家人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安慰着他。陶勇的父親对他说,自己小时候上山砍柴,不小心砍伤了腿,只能忍着痛一瘸一拐地走了30里路回家。陶勇听后,对父亲说:“我会坚持走完这条路。”

陶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做眼科手术。

陶勇在2019同仁眼科白内障论坛上发言。

病床上的陶勇不忘自己作为医生的使命,依然时刻关注着武汉疫情。3月3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梅仲明在工作中不幸染病去世,陶勇在微博上表示沉痛哀悼。他说:“当下抗疫之战还未结束,作为一名医生,湖北的同学和老师们,我也想和你们说:有一种爱是不顾一切地与你同在。”

同时,作为受害人,他也在思索着如何能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3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里面特别提到医院要建立安检制度,并明确了医生回避原则。对此,陶勇感到非常振奋:“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不仅对医生是很好的保护,对患者也是好消息,有了安全保障,医生才能安心给患者看病。我出了事之后,就有不少年轻医生动摇了学医的信心,但这些保障措施又重塑了他们的信心。”

陶勇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建立这方面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一旦有人破坏了就医环境,那么就会得到差评,引起医护人员及他人的警惕。

在陶勇看来,医生和患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医生在就诊的过程中,如果有太多的焦虑和负担,医生也会变成一个患者;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很多鼓励和支持,他反过来也会影响家人,影响身边的环境,这时他也是周边环境的治疗者,他又是一个医生。“我觉得最美好的画面是医生和患者就像家人一样,彼此信任。所以我常常跟患者说,你一定特别希望医生把你当成亲人一样去治疗。”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陶勇在微博上开了“陶勇说”短视频栏目,向网友科普“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医学常识、讲解眼病相关知识以及医学发展等自己熟悉了解的知识。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想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科普”“想了解人工泪液”“从小见风就流泪是什么问题”……陶勇表示网友的留言他都会认真看,并选取一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视频录制讲解。

如今,陶勇已经能平和地讲述自己的遭遇。这场不幸的变故改变了他的工作和人生走向,在谈到未来时,他说,以后会转到科研方向。“眼科现在走向了精准医疗。过去很多疾病靠观察,而未来会进入分子检测层面,可以通过眼内液体的检测查出早期疾病。这些年,我一直关注着这方面,发表过很多论文,也参加了不少国际会议。未来我将专注于这项科研。”用不了多久,陶勇所著的《眼内液检测》一书就会出版,这是他在科研道路上的一次突破。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

近日,词作家、编剧谷传民专门为陶勇写了一首诗《十万吨光明》:“既然,我的眼睛承诺给你光芒,我就不会,让你在黑夜里哭泣……”陶勇深受鼓舞,他说:“我会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去帮助更多的患者脱离痛苦,给更多的人带来光明!”

猜你喜欢

陶勇眼科阿婆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医者陶勇:笑着去蹚人生的河
陶勇:笑着去蹚人生的河
董卿对话陶勇:为何这个时代在呼唤“温柔”
阿婆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阿婆的汤勺
1967:海军第一大案
心疼阿婆
看!阿婆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