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尔泰《老实人》的哲理意蕴

2020-05-27李梓钰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
关键词:伏尔泰老实人哲理

摘要: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他不仅是启蒙心智的伟大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學泰斗,小说《老实人》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暗含深刻的哲理意蕴,启迪了人们对神权统治和苦难人生的认知,为黑暗时代的人们带来了新思想的异彩光芒。1758年,伏尔泰写下了这篇哲理小说的经典代表作《老实人》,作者通过荒诞的情节、跳跃的叙事、幽默的讽刺,猛烈抨击了现实社会的丑恶。要理解小说的哲理意蕴,可以从以创作背景、文本分析、对策措施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伏尔泰 老实人 哲理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109-02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学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优点在于,能及时而通俗地表达和传播时代精神、思想和任务,便于达到启蒙的目的,由此成为作家讽刺揭露封建社会现实,热情宣扬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

一、创作背景:莱布尼茨与伏尔泰之争

邦葛罗斯说:“莱布尼兹的话是不会错的,先天谐和的学说,跟空间皆是实体和奇妙的物质等,同样是世界上的至理名言。”伏尔泰在小说结尾处让邦葛罗斯说出了那个老实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德国哲学家的原型——莱布尼兹。莱布尼茨提出了这样一种学说:“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过去所有世界中最好的一个,我们承认它的不完美,但是作为因果链条中的一环,我们要明白苦难的存在是必须的。”人们控诉命运、悲天悯人,是因为只看到了自己的经历和自身周围的世界,这种看法是很狭隘的。放眼大千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在整体上是完美和谐的,一切都处在最好的状态。这种理论能说服不幸的人们接受现实,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其观点也与天主教的诸多信仰相对应,因此,在18世纪的法国信众甚多。

然而,伏尔泰却对此表示怀疑。恰逢1755年,一场现象级大地震降临里斯本,此次地震震级至少为8.5级,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城市建筑被毁于一旦。有感于天灾,伏尔泰发表了诗文《论里斯本的灾难》,表达了他对上帝全知全能的质疑: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完美,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民众在遭受苦难。他修正了乐观主义中过于天真的部分,他认为若用“存在的都是对的”来解释里斯本的灾难,则无异于为灾难和罪恶正名,反而陷入了一种冷酷的宿命论。《老实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生,该书充斥着更为具体的两种学说的碰撞。

二、文本分析:完美的世界与残酷的现实

在小说中,邦葛罗斯作为一个显赫府邸的家庭哲学教师,教授老实人多方面的知识。年少天真的老实人十分钦佩邦葛罗斯,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邦葛罗斯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万物皆有归宿,此归宿自必为最美满的归宿”,以及“一切皆是尽善尽美”等。老实人对邦葛罗斯的话深信不疑,内心也十分依赖老师,每每遇到事情他都会运用邦葛罗斯的观点来发表看法,想象邦葛罗斯遇到这些事情会怎么做。

但事实上,老实人开启了一段匪夷所思的旅程,而且每一段都充满痛苦,这和他所深信的“完美”世界是不相符的。由于男爵发现了他与居内贡小姐的恋情,老实人被赶出了“最美丽最愉快的宫堡”。他在各地没有目的地的流浪,多次受官吏欺压,强盗抢劫,险些丧命。在保加利亚,他被抓去当兵,本想到处走走,结果被绑人起来打了四千鞭子。他还看到在战场上,两军交战血流成河,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宛若人间地狱。在流浪途中,他几乎没有遇到一个好人,这些人都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干着烧杀抢掠的肮脏勾当,狠狠地践踏着美德和正义。

至于那个信奉世界是“尽善尽美”的邦葛罗斯,上帝并没有给他更多的眷顾;相反,他和男爵夫人的侍女私通,不幸染上恶疾,受尽病痛折磨最终残疾,他还被吊死、被解剖、被鞭打,做过奴隶干过苦工,可谓十分悲惨。在这样的世界里,美丽的居内贡小姐也难逃悲剧命运。她的家人都被保加利亚士兵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士兵无情蹂躏居内贡小姐后将她开膛破肚,侥幸活下来后她以色侍人,在两位权贵中周旋以求生存,后来还当过奴隶,受到巨大摧残,终于年老色衰不复光彩。

老实人经历了一系列悲惨的遭遇,终于对邦葛罗斯的的理念产生了怀疑。在这里伏尔泰并没有去让老实人去打破那个“童话般幻想”,老实人是简单憨直的,他只是负责去经历生活、验证那个“最美好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全书尽显伏尔泰的讽刺之能,用一个个极尽的残酷的现实描绘出一幅人间惨剧,而每痛到深处之时都要把邦葛罗斯的学说拿出来鞭打一番。

三、对策措施:理想世界与现实出路

伏尔泰相信,社会历史是前进发展的,人类自身的思想道德是不断完善的,这是他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因此,他笔下的老实人虽看尽世间苦难、经受百般折磨仍不灰心,对生活报有期望。他甚至虚构了一个似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黄金国,并指出这是建设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目标。在黄金国里,人们生活富足,穿着“金银铺绣的衣服”,吃着“珍馐美馔”,住在“仿佛欧洲的宫殿”的房屋,遍地黄金贱如石子。当地民风淳朴,没有法院和监狱,没有宗教狂热,在“贤明的国王”治理下,人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里,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小说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描绘了伏尔泰的社会建设蓝图。伏尔泰把虚构的理想世界中的美好生活情形展现出来,和整个封建制度下的黑暗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认为,黄金国之所以成为幸福国度,最根本原因是开明君主政治,这是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该观点有一定进步性,但这个空想缺乏建设性,伏尔泰还是没能突破阶级的局限,深入挖掘社会矛盾的根源,从而去解决问题。

伏尔泰自身也意识到这个理想社会是难以达到的,因此通往黄金国的道路比通往桃花源的道路更凶险莫测。他思来想去,与其寄希望于如此遥不可及的理想国,不如让笔下的人们在历经磨难之后,说一句“还是种咱们的园地要紧”。从《老实人》中可以窥见伏尔泰从未消失的内心矛盾和不断寻找问题终极答案的挣扎。面对暴虐的命运,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消极悲观,唯一的办法就是尽自己的全力,好好工作、生活,种自己的田地。这是一种淡泊、安定、务实的情怀,而带着这样的情怀,心中又有对最高主宰、自然、神的畏惧,有着普世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解决现世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诚然,伏尔泰苦苦挣扎权衡利弊后得出的答案,只是一个暂时的方案。一个暴虐的时代,人们带着独善其身的出世情怀努力工作,难道就能高枕无忧平稳度日吗?答案是否定的。历史悲惨地指示,法国大革命抛弃了以伏尔泰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他太保守太温文尔雅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支持激进的卢梭。1793—1794年的恐怖统治告诉我们,卢梭的政治哲学是神学政治,他热爱的道德理想国的终极形式只适于神明,他的哲学是神的哲学;而伏尔泰的哲学是人的哲学,但有时又陷于妥协的矮化。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先验与经验共创历史,或许才是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伏尔泰.伏尔泰作品集老实人[M].傅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2]和灿欣.重读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J].文学教育:中,2012(12):14.

[3]范文瑚.启蒙思想家憧憬的理想世界:伏尔泰《老实人》中的“黄金国”[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86():53-56.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李梓钰,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

伏尔泰老实人哲理
请您快来
我为老实而愧恨
真正的老实人是大智者
智者、聪明人和老实人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
不让老实人吃亏
自然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