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集约视角下的办公空间运营模式研究

2020-05-27潘逸瀚

绿色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会议室集约工位

办公空间的形态是管理方式与信息处理方式的直接体现。随着近百年来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管理方式与信息处理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领社会发展的产业从以生产为主的制造业转为以研发为主的高科技、互联网产业,办公空间也从工厂式大开间办公转为强调隐私的格子间办公室,又转为提倡平等的开放式办公。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封闭的室内交流被病毒阻隔,办公空间的定义变得模糊,无线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远程办公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对 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未来的办公模式将打破中心式组织所营造的“深井效 应”,以远程办公为依托,通过分布式协作转变成为“无边界办 公”。其企业管理更加灵活,人员流动性更大,员工将在园区内外 的各个区域展开合作。办公空间需要在空间、时间、资源多维 度上集约化发展,才能在满足灵活高效的办公模式的同时保 证自身的持续运营。

1 办公空间的空间集约化运营

集约化这一概念出自经济学领域,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当拓展至城市规划学与建筑学领域后,集约视角常集中在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上。但建筑落成后,其对空间运营的集约利用却是缺位的。随着全国各地产业园区的大量兴建,办公空间大量出现,但产业资源增长速度却未跟上。大型城市的核心地区建设规模已达上限,但产业集聚仍在进行,办公空间需求不断增加,资源日益紧张。在供给与需求极不平衡的现状下,办公空间的集约化运营势在必行。

传统的集约视角常集中于资源集约利用,更关注办公空间的建造方式与能源系统。但同时,办公空间的运营方与建设方应更关注空间集约。对于已固定土地范围与空间形态的办公空间而言,集约利用的意义在于将有限的空间基于分布式协作的办公模式进行拓展,既让企业享受产业集聚优势,又能破除空间边界的局限性,将失衡的办公空间需求分布重新配置。同时,集约化的运营方式将提高空间利用率,在保证员工舒适的前提下,实现办公楼坪效的最大化。

2 城市尺度:分布式的空间运营模式

传统的办公空间多以写字楼的形式出现,占据城市核心区的黄金位置。随着研发办公、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办公空间开始以园区的形式出现。此类办公空间的运营模式独立且单一的,运营方即为建筑物的所有方或其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运营范围小至单栋建筑,大至整个园区。

对于工作范围固定、工作内容固定的办公人员而言,单元式运营的办公空间已完全能满足使用需求,但此类空间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各类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设置办事处、分公司的情况已十分普遍。对于此类以分布式协作为基本工作模式的企业来说,单元式运营的办公空间已无法匹配其发展需求。

因此,办公空间的分布式运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办公空间运营商在多个城市的多个地点建设运营统一体系的办公产品,企业可选择固定区域的办公空间产品,亦可在此基础上于全国各地享受运营方的统一服务,组建本地团队,通过移动设备与信息网络统筹团队生产能力。企业可将对内为主的职能型总部设置在写字楼以便树立企业形象,将研发板块设置在产业园区以方便产业交流,将对外的业务板块设置在各地的共享办公空间内灵活调用。分布式运营将协助办公空间闲置资源的利用,同时为办公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分布式运营的办公空间

3 建筑尺度:共享式的空间服务模式

在城市尺度上,办公空间将通过分布式发展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但在建筑尺度上,办公空间则要通过共享式的空间服务模式达成内部的空间资源整合与利用。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下,共享办公空间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共享办公平台数超过300家,运营面积超过3000 万 ㎡,工位数约300万个。但是目前的共享空间的盈利方式大多依靠租金赚取差价。虽然通过将空间化整为零出租的方法提高了办公空间的利用率,但以创业者为主的客群导致共享办公空间仅能采取低价策略。

共享办公的发展模式存在困境,但其核心理念与对办公空间的运营管理与无边界办公模式相符,存在一定的推广与借鉴意义。办公空间的共享可极大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在企业中,职能部门的工位相对固定,所需的办公空间也相对恒定。市场部门、销售部门乃至业务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大,出差频率较高,若按员工人数配置工位,则将有大量工位闲置,空间利用率低下。因此,此类部门设置共享型办公空间,可减少所需总面积,在保证员工舒适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空间服务更多的员工。

同时,产业服务空间的共享也是实现办公空间集约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企业的日常办公过程中,大型会议室、实验室、报告厅等面积较大的空间服务设施利用率较低。因此,产业园区在园区中引入公共产业服务中心,提供共享式的产业服务功能来满足企业的办公需求。

4 空间尺度:灵活的空间布局模式

在内部空间的使用上,通过精细化的办公场景设计与空间布局的灵活调整,亦可实现空间利用的集约。创新型、知识型企业的出现愈发强调办公中的互联、互动和合作。未来,合作将成为办公生活的本质核心,多样化的办公空间、洽谈空间与会议空间将逐渐取代标准工位与隔间的组合。但空间功能类型的增加意味着单个空间利用时间的下降,员工在工位上办公的时间与在洽谈室交流、在会议室讨论的时间相差无几。为了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需要通过结合可移动家具与智能化设备,实现功能复合化与空间的集约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类场景。

(1)大型会议室与多间小型会议室的复合。传统大型会议室通常为10人以上的会议室,用于对外接待或者大型部门会 议,占地面积较大,但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将大会议室增加移 动隔断,同时将固定的大会议桌替换成多个可移动的小会议 桌的拼装组合,即可在需分组会议或多组洽谈的场景下实现 灵活分隔,增加大型会议室的空间使用效率。

(2)开放式会议桌与共享办公工位的复合。在以项目为主 的协作场景下,常需要在工作中讨论、洽谈,在传统的办公场 景中此类需求需要工位与会议室两种空间才能满足。为了达成空间的集约使用,可用开放式会议桌替代中型会议室,可节约占地面积,半包吸音材料解决噪音问题。同时开放式会议桌可作为共享工位使用,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

(3)边角空间的有效利用。办公空间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 无法预计后期使用方式与空间布局模式,导致企业在入驻办 公空间后常发现存在大量的边角空间。边角空间降低了办公 空间的利用效率,但其亦有可发挥利用的余地。墙边的狭窄空 间可增加贴墙工作台与墙面吸引软包,用于个人专注工作位。 墙角的狭小空间则可放置小型的单人电话间,保证单人电话 或远程会议的私密性。

经由复合化、高效率的利用空间,开放而灵活的办公空间既能完善功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中的空间舒适度,又能够提升单位面积服务的办公人数,实现空间运营的集约利用。后期通过智能化设备的持续监测,可根据员工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低效空间,通过拆卸装配式隔墙、调整可移动家具灵活调整功能布局。

分布式运营的办公空间

5 结 语

中国正在产业转型的关口,产业集聚区内产业空间资源 常十分稀缺,而未形成聚集态势的产业空间则空置率较低,资 源溢出。除了政策引导之外,通过合理运营亦可实现空间的集 约利用。在城市尺度上,运营方应通过整合不同区域的办公资 源,发挥其各自优势,为企业的分布式协作提供空间基础,同 时平衡产业集聚区与其他区域的空间资源。在建筑尺度上,运 营方应将价值相对较低的低层空间打造为公共服务空间,提 高低频辅助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可通过共享工位的方式提升 单位办公空间服务人数。在空间尺度上,运营方应通过可移动 家具与智能设备实现功能空间的复合利用与灵活调整。通过 多个维度的运营方式,运营方将协助办公空间实现空间上的 集约利用。

猜你喜欢

会议室集约工位
LCA在焊装车间人工上件工位应用和扩展
大树会议室
精确WIP的盘点方法
工位大调整
方璇空间设计作品
被炒鱿鱼了
开撕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