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社区视角下的出行便利场景研究

2020-05-27

绿色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私家车交通居民

1 智慧社区出行便利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数据驱动型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亦是能够实现空间和时间上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城市,其重要价值之一是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出行体验。一个智慧城市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其重要的基本组成单元——智慧社区,只有后者不断迭代实现智慧化,智慧城市才能真正落地。腾讯已于2017年发布智慧社区开放平台“腾讯海纳”,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物业、居民、政府、媒体和社区服务提供方,形成“互联网+ 社区”一站式解决方案;阿里巴巴也于近年发布“钉钉未来社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 技术,实现政府、物业、居民、社区新零售等多方生态的链接,指明“互联网 X 社区”的内涵。随着未来5G 的发展普及,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将在社区实现落地,消除不同的信息孤岛,使信息流在社区中流动起来,为各版块赋能。

一个典型的智慧社区包含互融共生的九大场景,其中重要的场景之一即为智慧社区的交通场景,具体如图1所示。智慧社区的交通场景如图2所示。

图1 智慧社区九大场景

图2 智慧社区的交通场景

上海市浦东新区于2019年1月开展了加快推进15min 服务圈布局的工作会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对交通场景内涵做出进一步阐述,指出其应瞄准差异化、多样化、全过程的出行需求,构建“5-10-30 min 出行圈”,最终实现“人”畅其行,“车”畅其道,“物”畅其流,满足社区层面真正意义上的出行便利要求。

2 智慧社区出行便利的典型场景

(1)非私有交通出行场景。非私有交通出行场景主要是指社区居民通过步行、骑行、乘坐公交或地铁轨交等方式到达目的地过程中所涵盖的各类场景。该出行场景倡导居民低碳出行,以实现交通无缝衔接,打造居民便捷交通站点出行圈为目标,需从顶层设计层面对街区道路进行创新规划与分级、设计便利化的慢行交通,并给予信息服务支持。此外,在共享经济理念下,滴滴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为居民提供的网约车、拼车等移动出行服务的解决方案也是该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有交通出行场景。私有交通出行场景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借助私家车至目的地过程中所涵盖的多种场景。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规划布局以及居住区建设、管理和车位设置,均是按照私家车发展速度与规模来确定的,按照可能容纳的私家车数量设计的。虽然各国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出行,但也必须迎合私家车发展的世界趋势。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以千人拥车量173辆排第17位。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生活圈的快速延伸,社区居民的出行场景需求由10至50km 的城市区域扩展至近郊及远郊出行旅行、节假日的跨城市自驾游等,由此,私家车成为重要的第三生活空间。《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方案》中就汽车实现快速取停、车位资源统筹、自动引导设备(AGV)等智能停车技术作出发展指引,并强调为5G环境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运行预留空间,完善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海南省则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全岛使用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在全岛有序推进建设分散式充电桩。

除上述两大典型场景外,智慧社区特别强调针对儿童及老人群体出行移动的安全场景。如万科智慧社区提出的“危险区域进入预警”,若孩子在无法看管的情况下进入地下车库或其他危险区域,社区摄像头捕捉到的镜头会在显示屏上自动报警,迅速通知保安。其“防走失管理系统”在小区所有的出口处设置无人陪同孩童进出报警系统,并会立即通知保安,安全场景也将成为未来保障智慧社区出行便利的重要因素。

3 智慧社区出行便利的发展要素

(1)文化观念的重塑。除了技术层面的发展,文化对于城市交通系统和社区居民出行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盛行的自行车文化,城市居民对于公共交通的态度呈现积极态度。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可斥资对其交通出行体系升级,但若居民不认可公共交通的文化属性,则文化障碍将会对社区未来出行造成巨大挑战。主流的观念需要重塑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出行便利格局,从私人独享、资源闲置的传统观念演变为人人共享、按需取用的出行社会文化。

(2)物联网的渗透变革。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传感器和互联网等技术的渗透,让普通物理对象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测、调度等功能,将会变革居民生活空间的各个维度,在社区的安防、出行、停车等子系统发挥积极价值,社区居民可以享受智能化停车引导和人脸及车辆识别安防服务,在 ProTech 3.0 时代,信息的搜寻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居民产生的各类数据都能借助物联网与万物互联互通,出行体验将得到全面优化。漫步在城市中可以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管理优化,如智能交通调度,减少拥堵,合理控制车流与人流等。 出行的数字化升级将让每个人、每辆车、每条路都成为“数字节点”,“人-车-路-城市”未来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变革,并深刻改变每个人的出行生活。

(3)多主体参与构建多种模式选择。未来共享出行需要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如政府、移动出行平台、汽车制造商等主要角色及智慧城市数据平台、新基建范畴的基础设施企业等共同参与。 此外,各类共享服务的涌现及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将促进多种交通模式的发展,让社区居民拥有多种出行方式选择,使得目前城市居民出行场景发生彻底改变,居民可以针对不同的出行场景选择不同的出行车辆类别。如辅助个性办公的商务车,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无障碍车,私家车的价值也将从私享重新定义为共享,成为一个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多功能移动空间,社区内和城市各级道路将能提供更多的空间给骑行和步行,形成绿色智慧化的出行模式,进而缓解目前的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实现出行效率与出行体验的全面提升。

4 智慧社区出行场景的未来展望

随着疫情常态化下的意识推动,居民对于社区的“安全性”与“便利性”要求愈发凸显,传统社区的“滞后性”问题逐步曝露。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从推进社区升级变革,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反向推动了社区的智慧化进程。未来,智慧社区的出行场景将打破原有的传统出行模式框架,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落地,将逐步由当前的“点状”场景发展为“线状”和“面状”场景,最终成为渗透社区居民出行方方面面的 “立体”场景,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具备“头脑”的智慧化社区可与各类交通工具交互,二者又可以进一步打破物理边界,实现与人的交互,成为每个居民数字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非私有交通场景下,如公交车能够智能服务于多个社区的居民,提前依据乘客上下车地点、乘客数量、道路交通状况等因子综合考量并选择最佳路线。如有居民需要紧急就医,医护车会在前往救治的路途中发出讯号给其他智能车辆,这些车辆将会自动避让,使其快速通过,实现全新的出行救治场景。在私有交通场景下,私家车甚至能成为居民生活的管家,帮助人们处理生活日常事务,如自动在停车场寻找车位、自动泊车、自动接送、自动缴费、自动规划最佳出行路线等,让人从汽车驾驶中彻底解放出来,汽车空间成为办公、就餐、娱乐、社交等场景空间。

智慧社区出行场景的全方位实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及开放数据平台将为其提供多方位支撑,亦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畅想与努力实践。只有认知发生转变,技术升级革新,场景相互融通,才能让每一个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新时代的安全出行、便利出行,让出行成为一道无限美好的场景。

猜你喜欢

私家车交通居民
乘坐私家车
石器时代的居民
繁忙的交通
图说
小小交通劝导员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高台居民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