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分析及成因探析

2020-05-26陶秀娟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牡丹亭

陶秀娟

摘要:杜宝是《牡丹亭》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作为父亲他深爱女儿,用自己的方式关爱女儿,慈祥但又严厉,但他同时也是女儿爱情路上的绊脚石。封建道德和行为规范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这也仅是他人物形象的一个层面。因此,本文针对这一单层人物形象了解其深刻内涵并分析其形象成因。

关键词:杜宝;封建礼教代言人;形象成因

1.封建礼教代言人

杜宝是一个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的人,这种传统封建思想,使他严格遵循着几千年来的古老礼教。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没有儿子就是没有香火传承,被人瞧不起。熟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杜宝心中的哀痛到了什么程度。从这里也能看出一些杜宝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是我们又能看出,他对有这样一个女儿是高兴的,从‘娇女一词中就能够体现在他的心中女儿也是重要的。他重视对女儿的培养,他希望自己的女儿除了学习女工之外,对知识礼节也要重视,这才是大家闺秀所应该做的事情。在这里,他希望女儿能够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能够嫁的一个优秀的夫婿,在为人处世中彰显自己作为杜家女儿的风范,光耀门眉。从这一点可以窥见杜宝作为一个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作为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时刻谨记着恪守行为规范。在为女儿找先生的时候,说:“我杜宝出守此间,只有夫人一女,寻个老儒教训他”,女儿作为大家闺秀,不可以见年轻男子,就找一个年纪大的老先生就行,六旬廪生陈最里良,饱学诗书,可以教授自己的女儿,也可以陪伴他自己。这一点就体现了杜宝在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下的固执和迂腐。知道女儿和柳梦梅私定终身,他大发雷霆,看不上柳梦梅,认定他就是陈最良口中盗女儿墓室的贼子,还将柳梦梅关起来,严刑拷打,知道柳梦梅高中状元,女儿复活后,他不敢相信,拒绝认女,不承认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婚事。自己作为宰相,怎么会看得上一个没有家世的小子,而自己的女儿作为大家闺秀,孝顺父母,知书达礼,怎么又会做下与人私定终身的事情来。杜宝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阻挡了女儿追求爱情的脚步,挡住了杜丽娘对外界认知探索,摧残了女儿的个性和心灵。

2.杜宝性格形成原因探析

谈到《牡丹亭》的杜宝,我们一般把他与封建势力联系起来,杜宝的形象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思想下的人。他不完全是好人,也不完全是坏人,是什么原因让他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将主要从作者的层面来分析。

2.1从作者自身来看

汤显祖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江西临川人,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璀璨巨星,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聪明好学,“于古文词外, 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14岁补诸生,21 岁时中举。汤显祖为人正直,因不肯接受当朝首辅张居正拉拢,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八年( 1580年)两次会试都以落第告终,直到张居正万历十年( 1582年)死后才于次年中了进士,却又因不肯趋附于内阁大学士申时行得不到重用,只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职务。先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改南京詹事府主簿、南京礼部祠主事。

万历十九年( 1591年)上汤显祖以《论辅臣科臣疏》弹劾申时行并历数朝政腐败、科场舞弊、弄臣贿赂、言路阻塞等弊端,触怒了明神宗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并于万历二十一年( 1593 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辞官。汤显祖在遂昌期间按照其政治理想进行了努力实践,清正廉洁、政简讼清、勤政惠民、体恤民情.为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深得遂昌人民爱戴,他弃官后遂昌士民建生祠纪念他。自隋朝以来,遂昌可考县官315人,没有第二个人像汤显祖一样被怀念。汤显祖在遂昌奖掖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 兴学重教,建立了相圃书院、藏经阁,下乡劝农耕读,使遂昌读书成风,极大地提高了当时遂昌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平反冤狱,关心囚犯,五年内没有打死过一一个囚犯、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并且在除夕放囚犯回家过年、元宵放囚犯观灯;惩治豪强,同当地的恶霸土豪进行斗争,维护了普通百姓的利益;消灭虎患,针对当地老虎出没伤人毁物组织百姓灭虎,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汤显祖在遂昌政绩颇佳,深得民心,政声很高,而且朝中也有人替他说话,但却始终因不肯依附权贵无法返回京师,自此绝意仕途,向吏部递交辞呈,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年)回临川闲居。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有多处流露了自已在遂昌任职时的感受和作为。这是遂昌经历对《牡丹亭》创作的现实影响。《牡丹亭》第八出冠以“劝农"之名,离不开他在遂昌任职时奖掖农桑、下乡劝农的作为。而“时节,时节,过了春三二月。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农重,农重,缓理征徭词讼。”和“你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也表现出汤显祖在遂昌时政治清明、为人廉洁、体恤民情的为政精神。同时,牡丹亭第五出题目为“延师”,与汤显祖在遂昌的兴学重教不谋而合。所以,杜宝这一形象是他为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塑造的,杜宝性格的形成除了和社会大背景有关外还有作者自身的原因。

2.2从社会大背景看

《牡丹亭》中所写时代虽然是宋朝,但实际上写的是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明代万历中后期,社会各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新旧观念的冲突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政和边事日趋动荡不安。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哲学。他们倡导人们尽力克服私欲,即使备受痛苦,遭遇困厄也要能够忍受。然而现实社会的发展却证明了,程朱理学并不能为社会带来稳定。从王阳明到李赞、袁宏道等人,以人性复苏为基本特征的人文主义思潮,形成了一股冲击宋儒理学的巨大浪潮。汤显祖提倡至情论,认为:“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之情之所必有邪!”截然将情和理置于对立位置。而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情的代表,杜宝则是一个批判和否定对象。作者不惜大量的笔墨来介绍杜太守这一角色的原型和演化的过程,可见作者对杜宝这一角色的重视和谨慎的创作态度,在他身上赋予深刻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魏会.《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马迪.再议《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大众文艺》.2010.

[3]余治平.建构于特殊人文背景下的人性——杜宝性格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

猜你喜欢

牡丹亭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有感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牡丹亭》之化用唐诗现象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浅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评西北政法大学话剧社演出的话剧《牡丹亭》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