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习题效能,让语文教学走出零散分析的尴尬

2020-05-26刘凤英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

刘凤英

【摘 要】 课后习题是编者为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所精心编著的抓手,也是语文教学在使用统编版教材中走出分析式阅读的简单模式。縱观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都是以具体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的,相对于具体的“抄写、背诵、默写、批注、圈画”等要求,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状态下捕捉其中所蕴含的情境资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获得素养。本文提出“推进习题,搭建情境支架;依循习题,渗透相关方法;融合习题,统整练习资源”三大策略,让语文教学走出零散分析的尴尬。

【关键词】 搭建支架;渗透方法;统整资源;习题效能

课后习题是编者为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所精心编著的抓手,也是语文教学在使用统编版教材中走出分析式阅读的有效跳板。纵观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都是以具体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的,相对于具体的“抄写、背诵、默写、批注、圈画”等要求,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状态下捕捉其中所蕴含的情境资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获得素养。

一、推进习题,搭建情境支架

课后习题任务的完成不是教师随意布置完任务就草草了事,教师要能够根据具体的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巧妙设计,为学生言语实践的表达铸造鲜活的情境支架。比如对于朗读的训练是每篇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要求的,统编版教材根据具体要求,对“读”提出了更鲜明的形式,比如默读、快速读等,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借助怎样的环境、设置怎样的框架来达成具体的任务目标,引领学生在鲜明的支架下展开体悟与思考,真正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以统编版教材中《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课后习题设置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练习,如何为学生设置情境支架呢?笔者进行了两步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紧扣内容梳理文本的故事情节。紧扣课文中“发通知”的情境,鼓励学生思考:什么是通知?课文中是谁在发通知?通知谁去干什么事情?然后从这篇文章的角度来审视,狗熊一共发过几次通知?一直到课文18自然段才真正开起了大会,相机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理清文本的内在结构;其次,分好角色,进入情境,展开朗读对话。教师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人物的角色进行梳理:课文中分别有哪些人物?他们在故事中分别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第一次发出通知的语段,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了解狗熊要求大家做什么,然后再加上“喇叭”这个道具进行二次朗读,狗熊替代学生发出相应的通知来丰富学生的神情,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以此来感知每个人物、每个角色的定位,在后续三次朗读就可以将主动权下放给孩子们,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紧紧依靠习题,创设了完成习题要求所匹配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此情境作为支架,更好地落实到习作过程中,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内容的生长服务。

二、依循习题,渗透相关方法

在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中常常会设置“找找语句”“画画语句”的要求,这是训练学生提取和感知信息的能力,进入高年级之后还设置了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批注的要求。很多教师常常会将课后习题的这些要求融入文本内容中去,成为一个布置任务的“甩手掌柜”,但学生究竟能不能完成?学生又是运用怎样的方式去完成的?是否还存在着进一步调整的空间?这些问题教师基本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就需要教师依循习题设置的本质要求,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设置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打开学习过程。

比如统编版教材二上中《一封信》课后就设置了两个习题:(1)朗读课文,思考露西给爸爸的最后一封信中写了什么内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试着将这封信读出来;(2)在露西所写的两封信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封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准确地将两封信圈画出来依然是一个难点,教师把握了学生在完成习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点拨与指导:首先,圈画出露西所写的第一封信的内容,并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彼此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提炼出来的“看引号”“看提示语”等方法自主圈画出第二封信的内容。

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让学生自主完成了课后习题,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获得了结果和方法的双重丰收。

三、融合习题,统整练习资源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就曾经指出: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就必须要保障课堂中有相对完整的学习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鲜活可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组织语言的时间、表达自我的时间以及答案空间。

以统编版教材三上中《带刺的朋友》一课为例,课后习题的第一、二题就包含了多个学习任务,比如朗读课文、寻找相关语句、体会生动的语言以及练习复述。如果每个任务都要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课堂就会因为教学环节过多而不利于学生练习过程的开展。为此,教师就可以对习题任务进行统整:首先,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学生在自主性阅读之后填写动词,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刺猬的机灵聪明主要体现在哪个词语上,并以动词为线索讲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将讲述出来的故事与原来课文中的故事相比,哪个更加吸引你?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生动性,还原语言描述的情景,深化学生内在的认知体会;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这一关键句,再次进行故事讲述,并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生动的表达。

整个过程完全依照“复述”作为表达的核心,同时将课后习题中所涉及的朗读课文、寻找相关语句、体会生动语言表达等多项任务都融合其中,所设置的每一步教学都将教学的关注点融入文本理解的过程中,将文本信息的理解、语言的感知与理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指向文本内容的生动讲述。

总而言之,将课后习题转化为驱动型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进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把握、处理课后的习题,将教学的中心从文本的理解向文本的核心转移,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阅读教学从原本机械的分析式转向任务的驱动式,在认知突围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在的语文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简谈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控制变量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