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时代的终结,英国结束在德驻军75年的历史

2020-05-25希弦

兵器知识 2020年5期
关键词:莱茵集团军北约

希弦

“今天,我认为,不仅对我来说,而且对整个英军而言,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2月21日,在标志性的苏格兰风笛军乐声中,英军驻德国比勒费尔德市(Bielefeld)卡特里克营地内缓缓降下了两国国旗。至此,英国结束了战后在德国的75年驻军生涯,将最后一座军事基地的控制权移交归还德国。

1945-2020年,过去的75年间,超过100万的英国官兵在这个中欧国家服役和生活着,英德两国之间经历了从征服者、占领者到盟友和朋友的关系演变。想必在英国人的叙事视角中,自1945年以来,德国一直是英军故事的核心重点,在二战后帮助这个饱受摧残的国家重建与新生;在冷战中为这个国家提供了庇护与安全,也见证了它从分裂走向了统一;在后冷战时代、新世纪里,成千上万的英军士兵从驻德军事基地出发,以“美英联军”之名一头扎进了中东那片是非之地。

如今这一切都结束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驻德英军(British Forces Germany,BFG)是英军三军的总称,由驻扎在德国的军人、英国公务人员和他们的家属组成,在二战后成立,其中的大部分为莱茵集团军(British Army ofthe Rhine,BAOR)和驻德英国皇家空军(RAF Germany,RAFG)。

这是英国武装力量在英国境外的最大规模部署,从最初二战刚结束顶峰时期的十余万人,到冷战时期大兵压境常驻西德,直到苏联解体后从53000人一下子缩减到25000人。本世纪以来,在英国国防预算削减的大趋势下,2010年时的驻德英军规模已不到2万人,也是在这一年决定要在未来10年内从德国撤离、搬家回国。

上世纪80年代柏林街头阅兵式上的英国“酋长”主战坦克

莱茵集团军,BAOR

1945年8月成立的萊茵集团军,前身就是西线战场上攻占德国的第21集团军群,它成立初期是作为英国占领区的军政府,而后成为在德英军的总指挥部。随着冷战大幕拉开,从1952年开始,莱茵集团军的指挥部设在了德国西北部的比勒费尔德,与此同时北约内部以莱茵集团军为基础成立了北约北方集团军群(NORTHAG),指挥部就在比勒费尔德。莱茵集团军的总司令也是北约北部军团的司令,负责指挥协调英国、比利时、荷兰的对苏防卫作战。

莱茵集团军下辖的主要作战单位是第一军团,含4个师级部队:第2步兵师、第6装甲师、第7装甲师和第11装甲师。另外,莱茵集团军中还包括一支加拿大的轻型师,有一个6700人规模的机械化旅。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一军团改组为下辖3个装甲步兵混成师,规模有所缩小。而后因英国兵役制度的调整,核威慑兴起后的常规力量削减,第一军团的规模又从大约77000人减少到不超过55000人。

进入80年代冷战巅峰时期,第一军团下辖的4个师已是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3装甲师和第4装甲师。按照北约的分区域静态线性防御计划(这个计划被形象地称作Layer Cake“切片蛋糕”),英国陆军的第一军团将要迎战的是军部设在东德马格德堡的苏联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3rd“Red Banner”Combined Arms Army,北约方面习惯称其“第3突击集团军”),这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装甲部队之一。

面对苏联钢铁洪流的梯次进攻,左翼北部的第1装甲师和右翼南部的第4装甲师将作为梯次防御作战的前沿主力。第3装甲师被安排为预备役部队,准备与“第3突击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决战、争取战场主动权。而第2步兵师则是以维瑟河作为后盾来拱卫战场后方地区的安全,同时将第24航空旅配属于第2步兵师,这是为了在苏军突破层层防线、或第一军团的装甲师不堪重负之时撑起最后的空中反坦克屏障。

80年代后期的苏联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辖4个坦克师,主战坦克以T-80BV、T-64BV为主,而莱茵集团军方面同样是千余辆的“酋长”和“挑战者”坦克。今天莱茵集团军的老兵们对驻德岁月的回忆中总少不了这样感慨:若“冷战”转为“热战”,即便没有核武器,也会是世界末日一样的惨烈。比如,第3装甲师的老兵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那时,我们知道与苏联的作战仅能支撑两到三天,我们不得不投入这场战斗,并很可能因此全部丧命。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

在北约的防御计划中,第一军团面对的是苏联第3突击集团军

驻德英国皇家空军,RAFG

与莱茵集团军类似,驻德英国皇家空军也是在“占领军”的基础上组建,并因时而变成为冷战时期捍卫北约的一支骨干力量。同样与莱茵集团军在北约北方集团军群中的角色类似,驻德英国皇家空军的司令官也是北约第二盟军战术空军(2ATAF)的总指挥,后者囊括了在中欧地区的英、比、荷、德、美等多国空军力量,负责向北约北方集团军群提供空中支援。

50年代初期,英国皇家空军在德国基地部署的多为“堪培拉”轰炸机,单单在古特斯洛空军基地就部署了6个中队。到了50年代下半叶,由于北约的战略调整,加之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的财政吃紧,英国皇家空军削减了在西德的部署规模,也将大多数空军基地移交给了新成立的西德政府。

1959年,驻扎在西德的英国空军力量正式统合到了驻德英国皇家空军的名下(Royal Air ForceGermany),部署在这6个空军基地:皇家空军怀尔德纳拉斯(Wildenrath),拉尔布鲁赫(Laarbruch)、耶弗(Jever)、古特斯洛(Gutersloh)、盖伦基兴(Geilenkirchen)和布鲁根(Bruggen)。进入60年代,英国空军“堪培拉”轰炸机的打击力进一步提升,具备了战术核武器的使用能力,一声令下即可在15分钟内完成准备,对东方阵营发起核突击。而驻德英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为“堪培拉”轰炸机和“猎人”战斗机,以及作为侦察机来使用的超马林“褐雨燕”、作为防空截击机的格洛斯特“标枪”,英国电气的“闪电”战斗机也曾在德国驻防。

耶弗和盖伦基兴两座空军基地分别在1961年、1968年归还了西德。驻德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单位都部署在了余下的4个机场,每个机场基本都是4个中队的规模。规模最小的驻扎在怀尔德纳拉斯空军基地,有两个中队“鬼怪”FGR.2战斗机和一个中队的“安多弗”(Andover)运输机,以及8个“轻剑”导弹发射单元。古特斯洛基地有两个中队的“鹞”GR.5,和各一个中队的CH-47“支努干”和“美洲豹”HC.1直升机,以支援莱茵军团的地面作战。

驻德英国皇家空军部署在布鲁根和拉尔布鲁赫这两处基地的规模最大,两个基地部署的作战单位数量和类型大致相同:都是4个中队的“狂风”GR.1(每个中队配置12架),还有作为机场守备力量的15辆FVl03“斯巴达人”装甲运输车、6辆FVl01“蝎式”轻型坦克。两个基地的唯一显著区别是,部署在拉尔布鲁赫基地的一个中队装备的是侦察型“狂风”GR.1A。

1967年6月,在怀尔德纳拉斯基地举行的一次“交流会”上,集合了英国空军的“堪培拉”轰炸机、西德空军的F-104G戰斗机、法国空军的“幻影”3E战斗机

部署在古特斯洛基地的英国“闪电”战斗机,其上下布置的双发布局独树一帜

基地周边部署8个“轻剑”发射单元,这是每个驻德英国空军基地的对空防御基本配置

难说再见?

随着两德统一、红色帝国轰然倒塌,英国也出台了新的国防改革规划。“威胁解除”后的驻德英军首先在规模上做了大范围调整,“第一军团”“驻德英国皇家空军”先后在1992年、1993年做了裁撤。到了90年代末,驻德英军的总兵力缩减到近30000人,地面作战力量仅留下了第1装甲师,常驻基地主要集中在了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和和下萨克森州。在北约任务框架下,这些驻德英军的基地依旧是英国陆军的“大本营”,不论是作为大平原作战的演兵场,还是从这里出发投入中东的对萨达姆和“基地组织”的作战。

时间到了2010年,英国国防部的《战略防御与安全评估》报告出台,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制定了名为“猫头鹰行动”(Operation Owl)的政策,要在10年内将驻德英军全部撤离,将驻防基地全部移交归回德国。也就是在这之前的2009年,驻德英军刚关闭了奥斯纳布吕克基地,这座英国境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奥斯纳布吕克基地的关停,从经济角度来说,德国当地肯定不舍得驻德英军的搬离。两德统一后,法国撤出了全部驻军,英美两国削减了驻军规模,而德国政府从未要求英美两国撤军。毕竟从当地经济角度来看,驻德英国陆军雇佣了近6000名德国本地雇员,同时驻德英军和家属每年在驻地的消费创收估计在15亿欧元左右。

驻德英军的搬出,无疑是德国当地经济的不小损失,同时还留下了偌大的基地如何利用的不小难题。过去在90年代初,腾出来的英军营房曾被用来收容来自前东德和苏联的德国移民,而这次新闻中的卡特里克营地可能会被德国警察接手改为警务培训学校。但综合过去德国当地媒体的报道、驻德英军老兵们的故地重游来看,这些基地多半还是处于人去楼空、一片荒芜的半废弃状态。

在西德的林间,隐蔽待机的英国皇家空军“鹞”式战斗机,凸显了其短距垂直起降的独家优势

最大规模的搬家

驻德英军,这背后注定是波澜宏大的历史长篇,有国家间的敌人与盟友,有冷战铁幕两端剑拔弩张的对抗。对于置身历史进程之中的驻德英军官兵来说,记忆里有一轮轮大规模军事演练后的硝烟散不尽、有前沿之地的一次次谍报暗战交锋,还有派发的当地导览手册中标明的军人俱乐部、军人服务社、当地著名景点与介绍,还有德国啤酒、德式香肠等当地味道,也有每个随军家属在陌生国度开启的新生活新体验,有家人祈盼在中东战火纷飞前线的他们能一切安好,有孩子在今天社交媒体上晒出老照片、回忆儿时在德国驻地上过的幼儿园……

与“猫头鹰行动”这个10年撤军计划相伴的就是“法兰行动”(Operation Faran),这个被称为英国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家”,涉及重型装备的运输(题图)、军事人员的重新部署、英國本土基地的新扩建、家属的住房、就业、入学等各环节。而这场历时十年的搬家,此前有评估称将花费约50亿英镑。

驻德英军的规模,2010年4月的数据是19100人,到了去年4月的统计已仅剩2850人。英国媒体的报道中,每周都有50-150个家庭搭乘轮渡回家。剩下最后这批驻德英军的安置主要是在威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平原地区,分布在布福德、蒂德沃思和拉克希尔这3个驻军城镇,在过去的4年中这里已为军属新建了数百套住房。与搬离德国时当地的不舍之情相对应,英国本土的这些城镇对于驻德英军的回家也是非常欢迎的。

在德国部署的英国皇家空军“狂风”战斗机中队,具备投掷WE.177战术核武器、遂行战术核打击的能力

手拿L85无托步枪的英军士兵走下德国CH-53直升机,这样的联合训练场面未来还能继续看到

英军在德国,还有续篇

2010年以来,对“猫头鹰行动”英国媒体、军政界不乏反对之声,主要是强调要加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存在,从德国全部撤军将会影响到与北约盟国在国防安全问题上的“打交道”,不能轻视俄罗斯的威胁。但大潮已难逆,对此也有“悲观”评论称:驻德英军代表着英国在海外部署大规模常规地面作战部队的能力,如今“回家”了,这样的能力也就成为了绝唱。而支持英军撤出德国的观点,则列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今日的德国已不是战后、冷战后的德国,今日的德国GDP早已超越英国,德国在国防预算上的开支只是受限于政治因素而非经济,今日的德国有能力抵御任何可预见的威胁。“花英国人的钱,为德国人站岗”,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将常驻基地的控制权移交德国、作战部队陆续接回家后,英军在德国并不是自此江湖再见了。“作为北约的创始成员,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欧洲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继续在德国开展工作。”预计将有185名英国国防部的军人和60名国防部的雇员继续留在德国,主要工作集中在训练上。

对于英军来说,德国的实弹射击训练场地是难舍的,未来还少不了在德训练

英军第23两栖工程师中队,他们一直都与德军工兵部队联训演练M3两栖架桥车

特别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帕德博恩市的森纳拉格(Sennelnger)训练场,这片117平方千米的训练场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都是英国和北约部队的实弹射击训练场地,未来这里依旧会有英国“挑战者”2等装甲部队的身影。同样,以北约基础设施和资产之名还有部署在明登(Minden)地区的英军第23两栖工程师中队,他们一直以来都与德军工兵部队联演联训操作M3两栖架桥车,保障北约部队的渡水渡河能力,这般难解难分的状态应该还会继续下去。另外,英国陆军在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Monchengladbach)的车辆储备中心(存放约2000台车辆)和乌尔芬(Wulfen)的弹药储备中心也都还是要由英国陆军自己来看守。

英军结束了在德国的75年驻军,对英国民众来说是个不小的新闻,也有太多切身感受,很多老兵和他们的家属都在社交媒体上重温了这段异国记忆段

最后,自去年驻德英军的“十年搬家”接近尾声之时,美国陆军就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增兵德国1500人,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欧洲的安全。2020年的美国是否会向盟友兑现承诺?目前大约有38600名美军驻扎在德国。

猜你喜欢

莱茵集团军北约
走向北约?
理发师的境界
理发师的境界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挂在树上的罐子(大家拍世界)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