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

2020-05-25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一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画屏精神家园白鹭

@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一(9)班

我踏上这条熟悉的小路,感受着每一步的可靠与踏实。路边新鲜的蔬菜惊喜地问候着我,那一粒粒不起眼的石子还是像往日一样俏皮地躺卧着,马上就要到奶奶家了。

我的老家在一个奇怪的村子里,一条窄窄的小路贯村而入,名曰“朱家园路”,因为整个村子所住的农户都为“朱”姓。或许正因如此,不论血缘亲疏,村里人与人之间都异常亲热密切。

这里是他们数代先人共同守候的家园。脚步声逐渐隐去,一阵阵欢欣的笑声盘旋在破败的老屋上空,给这处年事已高的安身之所增添了不少生机。

奶奶耳背,我立在木门边,扯着嗓门唤她。连唤了好几声,她才急急应了,随后是桌椅的搬动声。屋内,一张不大的桌子团团围坐着好几个老人,你一句我一言地闲聊着,眼中透露出明亮欣喜的光。地上零散堆放着几瓶牛奶、半袋麦片。我知道,这是他们的小秘密——每每去别人家串门,老人们总要携些自己子女带来的“补货”,就当是他们之间的“应酬”。

看见奶奶脸上满足的神情,我也受到感染。家园绝不仅仅是一处地名啊!我想,对这些老人来说,正是这些不论血缘亲疏而汇到一起的大家庭里的成员,才使得彼此都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奶奶似乎记起了什么,一瘸一拐地朝门外走去。我怕她摔倒,紧紧跟了上去。

“奶奶,出去做啥?”

“今天的豆苗忘了松土。”她没有停下脚步,浑浊的眼中猛然透露出一束明亮的光,落在门前那片不大的菜园上,“你爷爷以前非常喜欢吃蚕豆,农忙季节,每每从上海回来都要和我一起播种……”奶奶碎碎地念叨着,长长地叹了口气,便又操起长长的犁耙,娴熟地碎开地衣,小心翼翼地起身,又捶下……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爷爷死于突发性心肌梗塞,这也是一家人至今都无法淡忘的伤痛。奶奶年事已高,我们拦着不让她再干农活,但她总不听,似乎只有执起锄头,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心中才有慰藉。

我想,这是属于老一辈庄稼人的精神家园。抬头望去,他们仿佛还能见到几十年前,与小伙伴在玉米丛中捉迷藏的景象;低下头来,还能感受到往日阳光炙烤脊骨的滋味;松开土来,又能见到已故伊人上下起伏的胸膛,闻到往日泥土的清香……

这温情的土地,是岁月的记事本,它纳着一代代人的回忆,收着远方一个个游子的乡魂。

哈利勒认为,土地不同于其他事物,它是最忠诚老实的,既不会遗忘也不会背叛。它保持着自己的庄严,凝视着所有的一切。它张开双臂拥抱所有落下的和倒下的。它容纳所有的事,所有的人。奶奶的记性早已不好了,但这片忠诚的土地,都帮她记着呢。

我想,土地应该是每个人的家园,我们生于此,也将逝于此,我们从中获得生命,探索未来。

每个人的心间都有自己的家园,因为那里有岁月的寄托。

我望着眼前这位耕作的老人,只觉得踏实安心,但又无法诉诸言语。也许,正如史铁生所说:“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将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与我同在。

寒云留言

本文充满了乡间泥土所带来的朴实气息。每一个出身乡村的同学看了都会心有戚戚焉吧。农村是典型的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比城市中热切许多,尤其是邻里之间,互相馈赠几乎是常有的事。而农村人最重要的身份特征,就是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就像文中的奶奶,即便年事已高,依然要坚持下地,仿佛离开土地,就是失去灵魂。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来说,农村与土地,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五月赏诗

五月赏诗

稻田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

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

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

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这样,诗的意境便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了。

猜你喜欢

画屏精神家园白鹭
失乐园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白鹭于飞
白鹭
游漓江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到皖南
观海有感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