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龙鲤壶”的造型装饰创意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体壶把茶壶

杨 丽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跟水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可谓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对于水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形象色彩,这一形象就叫做“龙”,我们自称龙的子孙,在“龙”这一形象中寄寓了无穷的期待和美好的想象,这些想象伴随着历史长河化作了众多宏伟的历史名迹,化作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紫砂壶造型的塑造中,就有众多与“龙”相关的作品,例如“鱼化龙壶”、“八卦龙头一捆竹”、清代宫廷盛行的紫砂龙纹彩釉壶等。身处这一浓烈的“龙”文化氛围之中,自免不了受其熏陶,眼前的这件作品“龙鲤壶”就是由此诞生的。

我们其实都明白,“龙”其实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所虚拟幻化出来的一种美好想象,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由于伴随着我们悠久的历史传承,所以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服装、建筑、家居装饰、器皿装饰之上,这些形象久而久之就化作了印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后世之人以此来进行艺术创作,就免不了受到影响,但艺术塑造终究不是简单的复制,仍然可以充满变化,之所以会产生区别,就在于需要懂得哪些形象可以变,哪些不可以变。在制作这件“龙鲤壶”的时候,就需要仔细的思考这一问题。

在设计这把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关于对“水”的理解,无论是龙还是鲤都是与水有关的,成功的塑造出水的存在也就为“龙鲤”的造型装饰创造了存在的条件,让其能够更加合理自然的存在于茶壶之上。水本身是没有固定的形体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时常会接触到水,都知道水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当一粒水珠或者水处于光滑的表面的时候,水的边缘呈果冻状,是没有丝毫棱角的,所以在“龙鲤壶”的塑造中,首先就需要去掉棱角,这在紫砂壶制作中是非常成熟的工艺技法,即块面转折的时候采用浑角,倒角的时候留有一定的余地,让整个壶体任何一个块面都不出现直接的转折,这一点在这把壶的口、盖、肩、身、底的承接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口盖的处理,边角圆润,黏性十足,既有弹性亦充满层次,圆形的壶盖平压在壶口之上,以想象中的“龙鲤”作为壶钮,从形象构造上来看,很容易就引导人联系起在水面探头的鲤鱼,波光缓缓向外荡漾,壶扣盖的层叠圈线自然而然会在想象中转化为一层层的波纹。

其次作品“龙鲤壶”采用了平肩的造型,这样的造型会让壶身过宽,让壶面过大,整个茶壶就会显“胖”,所以在壶面向下三分之二处到壶底部的这一部分塑造成碗形,腹容底收,整个壶体不但不会显胖,还隐隐向上挺拔,这样的造型结合壶钮和壶把的主题装饰,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起“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力争上游本身就带有向上的含义,壶形上体现这一趋势自然能够更好的呼应主题。

最后,在壶流和壶把的处理上同样需要顺应壶体的曲线变化,制作这把壶的壶流时需要注意,倘若采用传统的弯流造型,会造成壶流和壶身造型的脱节,组合起来并不美观,所以壶流根部要与整个壶面的曲线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解决了外形上的连贯性,还将流管的长度加长,流口的压力增大,出水更加流畅。壶把的塑造也同样如此,龙头壶把在很多作品之中都有出现,在壶流与壶身几乎融合的情况下,龙头吐水不应向外而应向内,这样无形之中流把就通过“龙吐出的水”联系在了一起,流口出水可以看做是龙口出水的延伸,在传统文化中,龙的口水被称为龙涎,一种知名的香料就以此命名,这样的寓意在一把茶壶中显然是极好的。从整件作品的结构、主题、装饰来看,相互之间互有联系,造型独特却不断裂,既延续了传统,又塑出了新味,将自身的创意成功的融入到了茶壶造型进而表现了出来。

结 语

在紫砂的世界,一个新造型的诞生是基于创作者自身的想象,更基于对自身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理解和感悟,因为想象不会凭空而来,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都有各自的源头,这在紫砂造型制作中就代表了形体诞生的逻辑,学习好紫砂全手工制作的基本功,理解和掌握好形体形成的逻辑,那么紫砂壶就会在创作者的手中千变万化,绚丽无穷。

猜你喜欢

壶体壶把茶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养生壶 你了解吗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一壶清泉
一粒珠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