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颖悟妙心,古韵紫砂
——论“悟心”的造型工艺与艺术内涵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泥料壶盖手工艺

李 峰

在诸多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当中,紫砂壶无疑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在大多数传统艺术品被置放在博物馆的玻璃窗中接受人们的观赏时,紫砂壶市场却十分活跃。乐于饮茶和喜爱茶道文化的中国人一直在寻找一件能够保证茶叶品质又具有文化艺术性的茶壶,紫砂壶完美地满足了这两点。受不同泥料的影响,紫砂壶不仅在外在色彩上有很大不同,在价值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决定了紫砂壶具有传承的价值。人们在购买一件紫砂壶时除了要看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更在乎的是壶之气质与其中内涵,一件紫砂壶往往是一个人审美志趣与人生理想的的体现。

紫砂壶在造型、装饰上十分丰富,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多样的文化特征。在紫砂壶诞生之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已十分辉煌,历经唐宋后,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茶道文化已经十分完备并远传海外,这些都为紫砂壶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此件“悟心”紫砂壶的分析来具体感知紫砂壶的造型与内涵特征。

紫砂壶从线面构成的造型上可以分为圆形与方形两种,其中方器又可分为四方、六方、八方等造型,是紫砂壶中最具几何特征的一种。此壶将圆器与六方壶造型结合起来,呈现出圆润且棱角分明的特征,以此来达到筋纹器的特征。紫砂壶圆器与方器之间并不是互相对立的,通过艺术手段将二者结合起来可呈现出多种欣赏角度。此壶整体呈圆形,壶身边缘线条硬朗明快,整个壶体英气十足,将方圆之特征融于线面之中。壶面上可见清晰立体的纹线,将壶面均匀地分割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转折明显,在制作时手工艺人要先制作出六个完全相等的泥片,再将其拼接起来,才能呈现出如此立体的线面转折,凸显出六方壶的特点,这样我们就能在此壶中欣赏到圆器的饱满、筋纹器的节奏与六方壶的立体,一壶三“赏”,趣味无穷,尽显紫砂壶艺术结构的开放与多样。

壶整体呈大气华贵的紫红色,细腻的光泽闪耀于壶面之上,在光线的照耀下壶的结构转折更加明显。此壶所运用的是一种“紫茄泥”,这是一种从紫砂中挑选出来的泥料,十分珍贵稀少,是泥中上品,泥性十分温润,黏性极佳,泡茶时可使茶叶味更佳,香气更浓,以紫茄泥制成的紫砂壶不仅具有外形的美观与极强的实用性,更具有传承价值。在此件紫砂壶中,手工艺人以自己精湛的技艺将紫茄泥的特性与美感完美地展现出来,在保留其自然美感的同时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壶身主体部分与泥料特质的展现是紫砂壶中两个主要部分,壶盖、壶钮、壶嘴、把手与壶底则是保证紫砂壶结构完整与实用性的重要部分。首先看壶盖与壶钮,壶盖由宽阔的扁平边缘与凸起部分组合而成,边缘与壶身一样呈六方形,壶盖上也有清晰的棱纹,与壶身保持一致,这样壶盖即使变换各种方向也可与壶身完美契合,可见手工艺人对壶身整体结构的掌握。壶钮为圆珠形状,其上同样有纹线装饰,这样纹线如同从壶钮部分倾泻于壶盖、壶身,使较为硬朗的纹线如水般的活跃动感,增添了壶的生动色彩。

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呈四方形,与壶身的棱纹相互映衬,考虑到二者的使用功能,在线条上以曲线为主,弧度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六方形的壶底部稳定着壶身,增加壶的优雅气质。至此,整件紫砂壶的结构塑造就完成了,在线面构造中,一件沉稳、优雅的紫砂壶展现在人们眼前,壶的线条自由而不散漫,维持壶的整体气韵,如静默地聆听着自然与人生,不闻一切喧嚣,没有一丝杂念,完成了结构上的“悟心”表现。

此壶还结合了陶刻装饰,在壶身正面有梅花图案,梅花由壶身下部向上生长,生命力旺盛。在壶盖处以壶盖为中心环绕雕刻出花瓣,形似莲花,在莲花瓣内部有泼洒的金色斑点,使莲花造型闪耀夺目,更加逼真。梅花与莲花二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有相似的部分,二者均指向一种高尚脱俗的人格与不染凡尘的内心,选择这二者作为壶中的装饰,一方面是考虑到艺术性,另一方面是对于“悟心”这一主题的表达,使此壶的艺术内涵以更加外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也使人们从中感悟了中国花卉文化的内涵。

此件“悟心”紫砂壶整体造型简练大方,每个细节都展现出中国古典紫砂壶的样子,手工艺人以开阔的思维将多种造型、装饰融于这件小小的紫砂壶中,赋予了它丰富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丰富性、深远性体现出来,讲述了一段紫砂壶的悠久历史与中国紫砂壶艺术的优美故事。

结语:本文对此件“悟心”紫砂壶的造型结构、泥料以及装饰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悟心”这一主题是如何通过线条组合与装饰技法表现出来的。一件紫砂壶是一个可以解读的丰富的文本,我们从其中能解到紫砂壶艺术的历史、中国古典审美观念以及丰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紫砂壶经典之所在。

猜你喜欢

泥料壶盖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