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线条
——谈紫砂作品“汉云”壶的制作要点

2020-05-21王云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把形体紫砂壶

王云智

紫砂壶的诞生是因为宋末明初时饮茶方式的改变,从原本宋代团茶使用茶碗转变为之后散茶所用的茶壶。这一饮茶方式的变化让紫砂壶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中普遍化的茶具,在经历了明清两次发展高峰以后,伴随着大江南北的茶楼茶馆而蜚声海内。紫砂壶艺术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萌芽、发展并衍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当下时代的紫砂壶艺传承生生不息,跟文化的相互融合让其除了具有实用性之外还获得了更多的额外的价值,鉴赏、把玩、收藏,渐渐地发展成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

当下的紫砂壶创作者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紫砂壶制作不能脱离文化这一核心要旨,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浩瀚如海,各种不同的创作主题,各种形象的表现方式都可以通过紫砂易塑的特性来加以展现,文化环境对创作群体的浸染让紫砂壶本身被深深的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特别是以文人为核心的人文思考。我国自古以来的文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通过奉行经典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主旨,这塑造了很多世所公认的道德准则,同样也崇尚出不少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要素,且这种要素在不同的时代还会表现不同的风格特色。

《汉云(摹顧景舟)》

紫砂“汉云”壶就是深具这种时代风格的紫砂壶造型,这一壶形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周正严谨,堂皇大气,稳重挺秀,从其命名上就能感受到其形体背后所带来的气质,这样的气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装饰来进行加持,纯以线条取胜。就以眼前的这件作品“汉云”壶为例,其借鉴了顾景舟大师所做汉云壶的做法,由圆形,线条构成成主体身筒,平口薄肩,壶面的线条带有非常显眼的转折,仿佛将壶体一分为二,壶身筒的下半部分呈一碗形,壶流折曲,壶把先是取流形后耳中带隐飞直落壶面,长长的壶把曲线先刚后柔,同壶流的折线造型对应完美。从整体的造型特点来看,壶流、壶身、壶把采用了完全相同的黄金线分割设计,将原本可以圆润过渡的部分立分层次,而壶盖的设计则又似壶底部的镜像,上下相加形成了一个宛若倒影的抽象观察角度,钮盖似远实小,壶身似大实近,这样的造型组合就如同现代摄影中常见的对水面和天空的拍摄,让两个原本相距很遥远的事物在视野中贴的极近,从而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画面。

汉云壶这一造型来源于汉代的瓦罐,在哪个遥远时代的制陶技术显然没有后世这么发达,所以汉代的陶制品带有一种粗犷的魅力,这种形体融合到当时哪个时代大背景之中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加工从而产生了别样的魅力。当下的创作者想要重现那种基于形体本身的魅力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还原当时的造型,但很显然,由于制作工艺、制作环境、制作条件都相差甚远,单纯的摹古并不能还原出那种具有灵感的形体气质,这就需要我们从当下人的思维去理解和诠释那种基于时代的魅力。在制作这把“汉云”的时候我不禁思考,我们的前辈大师们是如何理解的,又是如何诠释的,在反复的实践中我终于明白,原来是通过线条。

“汉”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多热血青年都曾听过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西汉名将陈汤给汉朝皇帝的上疏,短短数言却能让人热血沸腾。因为这能让现代人联想尚武的风气,联想金戈铁马,联想到坚定如钢铁的意志。尤其是最后的意志,因为人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内心,这些都可以通过创作时的感受转化为线条的走向,最终变成形体的气质,线条中含有“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来源于形体本身,另一方面还来源于文化的加持,两者并不需要分开来看,因为线条的变化扎根于文化而最终呈现的还属于造型。作品“汉云”壶的线条简洁、直接、连贯,并带有现代思维的切割。“汉云”的制作让我明白,我制作的并非是一个汉代瓦罐为基础衍生的茶壶,而是在茶壶中融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所加工过后的汉代风韵。

总结:时代的线条不但具有力量,还可能具有重量,具有韧性,具有任何符合所要塑造时代的特性,随着对美术设计,制作的深入,创作紫砂壶更像是在用形体讲一个故事,需要从开头到结尾构筑一个完整的描述,合理并且自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更多的人融入到我们民族文化生态之中,生生不息,传承开拓。

猜你喜欢

壶把形体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一粒珠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