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作品“知秋”的创作理念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把紫砂创作

高 琳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艺术,而往往文化氛围越浓郁的地区,诞生艺术的比例也就越高。这是由于在社会行动中,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不少活动甚至还需要足够多的人参与,只有受到众多人的认同,艺术才能够获得物质之外的精神价值。在古典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足,所以往往只有社会上层才能拥有欣赏和创造“艺术”的权利,但无论是哪个阶层所创造的艺术品都会追求更多人的意识认同,所以古人创造了一个词就叫做“雅俗共赏”,这出自《东郭记·绵驹》,这将人分成了两类——雅和俗,但我们历来对雅俗之意的评判标准都是很主观的,往往屈从于权威,所以在古代社会定义雅和俗的往往也是能够生产艺术的社会上层,事实上的将整个社会分成不同阶层——有文化和没文化。这一点在与喝茶绑定在一起的紫砂艺术体现的尤为明显。

现在流传下来的经典的紫砂造型,其源头大多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基于这一传统,优秀的紫砂作品往往都需要披上一件文化的外衣,虽然社会已然进步,但传统所主导的文化风尚以及审美取向,依旧伴随着社会整体的文化环境而不断流传,就如在眼前这件作品“知秋壶”的创作中,单纯的塑造一些树木的枝干是不会具有普遍认同的美感的,但当这些造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理解就会展现出深厚的文化韵味,所以我国传统的士人阶层虽然不存在了,但“雅俗共赏”的审美倾向依旧通过紫砂壶的造型继续流传。

作品“知秋”的创作理念就是借用这种自古流传的,通用的具有普遍认识的文化形态为自身的造型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紫砂本身有着极高的易塑特性,紫砂花货在具体的制作中可以塑造出自然界中所见的各种造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毕竟是一件茶壶,其有着茶壶本身固有的经典结构,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对局部做出一定的改变,在花货制作中这种变化实际上非常普遍,典型的就比如壶钮的塑造,有桔梗、有菱瓣、有拱枝形态等等,如作品“知秋”就采用了弯曲的树枝作为壶钮,用合适的造型特点提炼出对紫砂壶本身有益处的部分,结合整体的形态塑造风格,用或少或多的塑造语言来进行演绎诠释。

这把“知秋”的造型从整体上来看就相当的简洁明快,周身给人一种光货的素净感,所以为了搭配这种整体给人的观感,壶流、壶把、壶钮的自然装饰形态也就需要作出相应的简洁化处理,所谓的简洁化并非是指点塑造更少的形态造型,而是在突出所要塑造形体特点的前提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细节描述表现出足够多的内容。以这把壶为例就在于其壶流、壶把的肌理处理上,流把之上的树木碎痕少而精,且都集中于壶体上半部分,整个壶身的下半部分完全留空,将造型变化的重点集中在了壶钮的位置,这样一来整把茶壶的主题就非常鲜明了,即凋零的树枝预示着时节的变化,那么没有树叶的枝干不是秋天就是冬天,在此基础上,壶身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暗示就可以缩小形体理解的范围,即以压身筒的方法在壶面上构筑了隐约的棱线,让壶体有若瓜形,因为只有秋天才代表了收获的季节,所以从壶的装饰造型结构上,隐隐约约就在提示着整体的主题,那就是秋天到来了。

《知 秋》

结语:痕迹的处理是紫砂花货塑造中常见的工艺手法,不同的主题就需要不同的轻重手法的加持,在当代紫砂花货的创作中,对于细节处的肌理变化要求越来越高,工艺也越发的犯难,但这并非意味着带有传统紫砂壶简洁语言的花货创作的全面退潮,这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因为这意味着简洁型花货创作更加需要在文化内涵的表现上下功夫,对我们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更加正面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品“知秋壶”具有非常传统的紫砂花货韵味,但其整个创作中也带有十分鲜明的当代造型开拓的痕迹,这一点在壶把的处理上显得较为明显,由于前部壶流的造型与壶身风格非常统一,所以在壶把的处理上就必然要继续延续,否则就会造成形体上的突兀,但依照传统的壶把布局显然不能满足这一点,所以在这件作品上,壶身后部做出了略微夸张的变形,而壶把便从这里延伸而出,并在壶把上端以一个小小的装饰技巧,掩盖壶把镶接的不和谐,那就是从壶把上部延伸出装饰的小枝,并在这个小纸条上缀上一片摇摇欲坠的枯黄树叶。

炎黄秋凉,落叶归根,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是一项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在众多的艺术创作中,一片枯黄的树叶,往往代表着浓浓的秋意。这种简单的形体塑造,却有着非常鲜明的文化指向意味,是中国众多的民俗手工艺术中常见的手法,紫砂材质优良的可塑性,让这种处理显得十分流畅,逼真的形象让人产生联想,并通过茶壶主体投射出一种“当知秋日临”的玄妙感觉。作品“知秋壶”的主题思想也由此点明。

“知秋”并非是时间的表述,而是场景的还原,“知”是一个思维动作,它无形无质,由每个人不同的经历感受映射而来,“秋”则是实实在在的场景形态,或者说我们创作“秋”并不是在单纯的展示一棵树一片树叶,而是一个场景、一个简单的世界。在紫砂花货的创作中、在静态的形象中赋予其真实世界的律动,它没有生命,但观察它却能让人感受到生命,每一次创作便是为了引起不同的人的共鸣,让人收获小小的感动,让紫砂壶艺的光芒继续传承。

猜你喜欢

壶把紫砂创作
无相
刘少白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一粒珠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趣味多音字(十)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