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贵淡 气贵和
——论紫砂作品“修心”的形体塑造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佛像形体紫砂

王 辉

隋唐时期佛教一度兴盛,石窟雕塑因此大兴,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这一时期的佛像雕塑显示出博大、雄强的时代风格,同时也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唐代以后的佛像雕塑创作对佛像雕刻的艺术精髓显示出深刻的理解,逐渐脱离原始的印度佛像形象,成为了中国化的本土佛像。及至宋辽时期,宋代承袭唐制,唐代的很多东西就被顺利的继承下来,其中就包括佛像雕塑,并且在唐代佛像石刻的基础上,衍生出陶雕、瓷雕甚至彩塑等,与宋处同时代的辽国、西夏、大理、吐蕃等亦佛寺盛行,佛像的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装华美,在唐代雕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小型泥塑开始取代大型的石窟雕塑,走进千家万户。

宋代之后,紫砂登上历史的舞台,经过明清的兴盛,紫砂这一源于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的日用陶器,逐步成长为集实用观赏艺术于一身的紫砂艺术创作。得益于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紫砂炼泥工艺的进步,伴随着当下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紫砂雕塑以全新的面貌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其中又以紫砂佛像雕塑创作的作品最多,影响力传播最广。眼前这件作品“修心”便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紫砂雕塑的创作与紫砂壶当中花货的创作有着相通之处,而当代紫砂花货也确实借鉴了许多雕塑上使用的技艺技法,两者皆为三维空间的造型创造,有着丰富的立体感、真实感,而紫砂特殊的泥性让其有别于其他的泥塑、陶塑,在紫砂佛像的塑造中需要在掌握紫砂泥性的同时,对形体塑造有着自身的理解。尤其是初始设计时的功课一定要做好,对于草稿、比例分析等要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并且对于制作材料的准备,存储,制作环境的控制,干湿度变化等等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在做好前期准备后,才能开始具体的形体构造。

当代紫砂佛像雕塑属于古典类雕塑创作,古典雕塑很容易被人误解,认为是一种传统,守旧的雕塑制作。但实际上紫砂雕塑所诞生的历史与传统的金石雕塑比起来尚属稚嫩,其本身并未受到传统金石雕塑条条框框的制约,加上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紫砂佛像雕塑在最初阶段,仍属于一种开拓性的探索,不过任何创新都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同中国最初的佛像雕塑源自印度一样,最初的紫砂佛像雕塑亦源自中国的金石木陶等材质制作的佛像。不同材质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作品“修心”上,可以非常明显的解读出用紫砂来创作佛像的优点。

首先,是雕塑创作整体色调的选择,同传统的石雕、金雕、木雕等不同,紫砂雕塑的颜色具有充分的选择性,神奇的五色土可以烧制出各种所需要的颜色,且烧制完成后亦可以经由上色或调泥、二次烧制等手段加以变化,在成本控制和工艺上皆相当成熟,可以支撑起各种色彩丰富的创作。在作品“修心”上就有着两种色彩的搭配,人物肤色与衣物的强烈对比,让作品轮廓更愈发鲜明。其次,作品“修心”的创作主题十分鲜明,采用圆塑的手法,拍、捏形成人物的轮廓,结合压、印等手法塑造拟人化的肌理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创作本身的人物性格。作品“修心”的人物性格通过联想产生,其折射出了佛的魅力,并从这种魅力中感受对佛的虔诚和圣洁。这一点可以通过人物塑造的神态来重点表现,作品“修心”以“入定”这一佛教中常见的参禅悟道作为其基本的姿态,重点突出人物的面貌特征,强调其专注、凝练,而在头部以下,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放松,通过衣物的线条来进行上下形体的联系过渡,通过手、脚的局部刻画,强化人物神态所给人的感受,这样一来,整个人物的形象丰满如一,整体的姿态产生了内在的形体逻辑,形神合一,给予人沉浸的视觉感受。

佛像雕塑一直一来都是信仰的寄托,但当代紫砂佛像的创作却又不仅仅是信仰的表达,由于紫砂雕塑的易拓展性,使得这一雕塑题材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能够给予创作者近乎没有边界的艺术表达,以紫砂佛像这一创作题材为载体,可以更多的融入创作者自身的个性表达,并且朝着更加精细、更富于变化的形体塑造方向发展。这将极大的提升佛像本身的表现力,也是当今这个时代强调专业化的表征,“修心”即是对自身的磨练,对艺术亦或是对信仰的追求都属于“修心”的范畴。

总而言之,结合传统文化,紫砂雕塑创作让佛文化与紫砂的魅力有机结合,融合成了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紫砂佛像创作。借用紫砂的材质优势让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同时紫砂亦伴随着佛文化的影响拓展了自身的艺术领地。紫砂佛像雕塑,既是传承亦是创新,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必将诞生出更多更优秀的紫砂雕塑作品。

猜你喜欢

佛像形体紫砂
无相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佛像面前的菩萨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