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蓓蕾抽开素练囊
——浅谈紫砂作品“菊蕾壶”的创作感悟

2020-05-21佘永卫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盖花蕾形体

佘永卫

树枝上盛开的花朵,温暖的阳光下丰硕的果实,微风中萧瑟的落叶,冰雪中瑟瑟发抖的枝杈。自然的世界比文字所能描述的要更加的如梦似幻,让人如痴如醉,难以自拔。人们在从自然中衍变出灿烂的文明,在喧嚣中追忆远古的记忆,对于自然的追求可以说是每个人出于本能的灵魂印记。在紫砂壶造型创作中,就有数不尽的以自然为师的作品造型。社会发展的进步,并不能阻止我们追求自然的脚步,反而让人的精神更加追逐自然韵味的沉浸,紫砂花货中的种种造型也就应运而生了。

紫砂作品“菊蕾壶”的整体设计来源于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花蕾,它用简洁凝练的造型独立于我们日常喧嚣的生活之外,用细腻的线条,整体的轮廓,饱满的体态呈现出自然的气息。

在紫砂壶造型制作中,用筋纹囊瓣的形式来表现菊花之美已经被许许多多的紫砂制作者演绎了无数遍,每个人都有带有自身对于这一形态的理解,眼前这件作品“菊蕾壶”也同样如此。这把壶的壶身线条较为柔和,符合菊花尚未盛开时的整体气质,壶面筋线浅尝辄止,给予壶面非常整洁利落的块面划分,无肩的设计让壶面线条直通壶口,口盖之间相对相叠,壶盖表面圆润,呈现出大部光洁的意面,而在壶钮的塑造上又再一次强调囊瓣筋线的变化壶面相互呼应,让整体的壶体线条分隔清晰没有断层,上下的形体的转折也制作的清楚明白,没有一丝一毫拖泥带水的感觉,搭配暗接的一弯小嘴以及圈耳壶把,整体的造型偏向传统光素器所带有的简洁利落的形体气质,同时也点出了其中所孕育的自然的味道。

从造型塑造的切入点来看,这把壶从尚未完全盛开的菊花花蕾中获得灵感,观察到了菊花花瓣待开未开之际的形体特点,用紫砂筋纹器的成型方式,在壶身压出分明的棱线,塑造出菱瓣状的壶钮以及如同点睛之笔的壶盖造型塑造,同传统紫砂壶的结构结合起来,简洁而流畅的表现出了菊花将开未放时的美丽姿态,从中既带有静态的规律感,又兼有动态的形体期待,在似动未动之际凝练成形。同时壶身整体的平衡亦把握的相当精妙,在茶壶口盖相对较大的情况下,适当的缩小壶流,使其紧凑更加贴近壶身,再以壶流作为对照的基础来平衡壶把,让两者同步的向中间的壶身靠拢,这样就显得壶腹宽而不肥,整体圆而不僵,是一件自然而生动的作品。

在细节处理上,这把壶的主题所带来的并非是越繁越好,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花蕾的实际观察都是粗浅的,仅仅是对大致的轮廓感兴趣,没有谁会看到花蕾就想将其扒开看个仔细,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作品“菊蕾壶”的细节塑造重心就集中在了壶钮与壶盖镶接的那个点,菱瓣壶钮结合菱瓣的镶接组合非常抽象的表现出花蕾中心一点红的那种形体结构,这样的细节塑造从侧面看是一种形体的连贯和点缀,从上往下俯视则转化成对自然的一种实际描绘,从各个观察角度来思考紫砂本身所要呈现的形体之美。

最后再塑造这类主题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造型本身对文化的包容,看到花蕾我们想到的多是“含苞待放”以及其背后所衍生出来的文韵含义,那么整体的形象处理,泥料选择也就需要搭配适应,对表面肌理的处理追求润而不透,梨皮的光泽为佳,筋线的处理上亦不能走尽,要处处留有余地,因为筋线的走势一旦没有了后续变化的余地,那么也就意味着花蕾永远不会盛开,这与全器的主题是有所冲突的,包容本身也是“菊蕾”这一形象内蕴的风格特点。

总结:在“菊蕾壶”的整体制作商,壶钮的囊瓣切割可以视作造型本身逻辑的起点,随着这并非是制作步骤的起点,但却可以以此来影响整体造型的走向,壶盖、壶口、壶身事实上都是由壶钮延续拓展开来的,茶壶结构的整体性要求这些不同的部位产生联动,从而获得更佳的比例和线条,让“菊蕾”这一主题展现出超越自然形象之美,这正是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

猜你喜欢

壶盖花蕾形体
伪造的情书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我来了
Paper blossoms
我来了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