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对壶“品梵”的意境之美

2020-05-21勇丽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梵音宜兴紫砂壶

勇丽琴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江南水乡宜兴,古称阳羡,自古就是一个山明水秀、物华天宝的富饶之地。这里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唐朝的时候被选为贡品,“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的千古名句让宜兴茶叶更是名震天下。与茶叶相伴而来的,是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民们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泥料,那就是紫砂原矿,用来烧制紫砂壶可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颜色和特征,明朝的时候,紫砂壶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爆发式的增长期,明式紫砂器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明式审美,和明式家具、明式园林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历代紫砂大家的精湛技艺和文人雅士的诗书画印相结合,开启了紫砂从民间走向高层贵族的雅玩之路,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紫砂从普通的喝茶实用器有了质的飞跃,赋予了紫砂器不同的文化意境,启迪着人们对于紫砂艺术的全新认识。

由于紫砂壶独特的手工拍打成型方式,让艺术家们有更加自由和随性的塑造力和表达力,紫砂逐渐成为了陶艺家们最受欢迎的艺术表现载体,譬如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就和紫砂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已经有四十多年的紫砂情谊了,同时还专门开设了韩美林紫砂艺术馆来记录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紫砂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紫砂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宜兴的紫砂历史上,著名的紫砂鼻祖“供春壶”的由来就是在金沙寺里面诞生的,而且自古以来茶叶产区的寺庙中一般都会产上好的茶叶,宜兴本地的寺庙之中也有许多的制壶高手,“僧帽壶”、“心经壶”、“济公壶”等佛教题材的紫砂壶都深刻地反映出紫砂艺术与佛教思想的深度融合。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之下,年青一代的紫砂艺人把紫砂和佛教的共同点提炼出来,用更加抽象的设计语言和紫砂技艺的表达方式,探讨和挖掘佛教文化在紫砂领域的全新内容和与众不同的意境感受。

图1

这组紫砂对壶“品梵”(见图1),就是区别于传统的紫砂器型,用比较简洁的造型设计和素面朝天的紫砂本来面貌,来演绎在我的审美情趣中,紫砂与佛教题材如何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把紫砂元素中的天然烧制色泽和佛教元素中的梵音袅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这组对壶分别采用了青灰泥和紫泥来制作烧制,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组合。青灰素雅清淡,代表着安静和祥和,暗红色的紫泥代表着包容和热爱,仿佛阐释着我们的生命一般,动静相宜、阴阳平衡,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哲学道理,不用泡茶,就是简单的陈列出来,也是一组完美的艺术品。壶身采用了立体的三角造型,干净利落的平面组合,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更加自然清晰地呈现出紫砂本来的肌理和面貌;壶嘴顺着棱线胥出,小巧可爱,毫无一丝一毫的违和感,仿佛天然生成的一般;壶盖嵌入壶口,和壶口持平,严丝合缝,在精细之处颇见传统紫砂技艺的功力。此壶的点睛之笔在于音符一般的把手和壶钮,流畅的线条构成了和谐的天籁梵音,让我们在把玩此壶的时候,如同静静品味一首美妙的音乐,让整个人都变得很安详,心神平静、心态安和,沉浸在这组作品营造的美好氛围之中。

《长阿含经》中说:“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梵音的殊胜微妙让我们闻之喜悦,每当我们进入寺庙听见僧人唱诵的声音,或者在音乐中听到佛歌的时候,整个人精神都沉淀了下来,情不自禁地双手成合,心生敬爱怜惜之情。品味梵音,就是在体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和过往经历,然后在袅袅的梵音声中,抛弃那些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保留那些快乐和充满希望的念头。正如我在梵音声中,一丝不苟地创作这组作品“品梵”一般,当音乐响起,所有的一切都成虚幻,只有自己的双手抟泥,幻化成我脑海中紫砂呈现出来的模样,在品味中自省,在品味中参悟,在品味中真正领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紫砂艺术之所以具有如此迷人的魅力,除了它与生俱来的独特透气性和可塑性,可以很好地完成其作为实用性茶具的功能以外,还在于陶艺家们充分地运用了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的艺术设计理念,来赋予紫砂壶新的文化内涵,从而体现出更为深邃悠远的意境之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追求生活品味和艺术享受的目光投向了紫砂艺术,从而也促进了紫砂艺术水准的整体提高,为紫砂艺术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猜你喜欢

梵音宜兴紫砂壶
罗海涛作品
寒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购买紫砂壶4忌
在台湾新竹的寺院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