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柿圆”的造型艺术和吉祥内涵

2020-05-21孙梓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泥料器型柿子树

孙梓之

中国陶都,陶醉天下。宜兴自古以来就是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前段时间在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发掘的宋代古窑址,更是有力地证明了宜兴制陶历史的悠久和丰富。碧波万顷的太湖水携带着大自然的灵气,郁郁葱葱的天目山余脉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上天赐予宜兴人民的珍贵礼物就是天下独有的五色富贵土——紫砂,让宜兴这个江南水乡在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的同时,也靠着紫砂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说起紫砂泥料的神奇,所有的爱茶之人可谓是如数家珍,紫砂壶独特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成为了上等茶叶冲泡的不二利器,可以充分地挥发出茶叶本来的清香,而且没有熟汤味。经过长时间的把玩以后,紫砂还会像玉石一样沉积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痕迹,散发出幽幽暗光,让人爱不释手,颇有养壶的成就感。

勤劳善良的宜兴人民很懂得用紫砂泥料来制作陶器,久而久之,从宋代开始就有关于紫砂陶器的记载,而真正紫砂技艺的形成,据考证从明代开始。一代代的宜兴紫砂艺人在传承古老紫砂技艺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作灵感,演绎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力作,不断地丰富着紫砂艺术的宝库,也在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中后来居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宜兴紫砂独特的手工拍打泥片成型技法使得其可以塑造变幻多端的造型,这是世界上任何瓷器所无可比拟的,所以紫砂壶的造型艺术自成一派却体系完善,形成了光素器、仿生器、筋纹器等几大门类。从紫砂壶的这些基本传统器型来看,每一款都有着其灵感的素材和代表的内涵,线条的起承转合,力度的轻重缓急,细节的匠心独运,内涵的吉祥隽永,充盈着每一把紫砂壶中,闪耀着紫砂器物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不一样的紫砂故事。

紫砂壶作品“柿圆”(见图1)就是典型的光素器,讲究的是用简洁流畅的线条来勾勒出器型的造型特征。对于广大的紫砂壶爱好者来说,光素器是最为常见的入门首选器型,表面上看起来制作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就可以完成。其实,紫砂艺人都知道,越简单的器型越难以掌握。“柿圆”这款紫砂壶器型就是非常考验传统紫砂功力的壶型,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粗心大意,反复设计最佳的比例搭配,经过反复的修改才最终确定了和谐的比例搭配,呈现出最终满意的造型效果。此壶壶身饱满圆融,底部稍微收紧,既显得毫不臃肿、落落大方,又实用美观、不落俗套;壶嘴自然胥出,和壶身紧密地融为一体,小巧可人、出水利索;与之呼应的壶把优美婉约、圈握舒适;壶颈部的细节处理颇见功力,壶口和壶盖严丝合缝,没有半点的犹豫不决,壶肩部的线条过渡自然,把各个要素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圆珠壶钮点缀其上,把“圆”的意味更加浓郁地表现出来。从整体上来看此壶,色泽古朴丰润,造型简洁有力,韵味自然天成,把“柿子”这一中国传统吉祥果实所蕴含的美好寓意都通过“圆”的特征表现出来,可谓是简约而不简单。

图1

柿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果木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根据考证,柿子树在我国存活时间大约1200万年之久,就是有文字资料记载也至少3000年以上了。柿子树所需要的的生长环境比较简单,所以种植范围广泛,全国许多地域都可以看到。柿子树既可以种植到庭院里面作为观赏的果木品种,也可以大规模种植,作为经济林栽培。柿子结果成熟期间,累累硕果挂满整个树枝,黄灿灿、红彤彤,宛如万盏灯笼高高挂,是家庭日子红红火火、喜事连连、财运满满的美好象征。我们中国人在过春节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也都会买一些柿子饼作为零食,所以柿子的形象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早就是吉祥的象征了,以柿子为题材的紫砂艺术作品也层出不穷,无论是仿生器,还是和紫砂作品“柿圆”一样的光素器,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祝愿大家生活美满幸福、万事吉祥如意。

在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中,紫砂壶的造型可谓是最为丰富多彩和变幻无穷的,这得益于宜兴所特有的紫砂泥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还有就是宜兴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赋予紫砂以生命的演绎和情感的表达,才使得紫砂造型艺术在汲取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之上,又把民间传统吉祥寓意内涵也融合在一起,让紫砂器从物的层面飞跃到了质的变化,从简单的民间喝茶实用工具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精神寄托的一种载体,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紫砂文化的浪潮。

猜你喜欢

泥料器型柿子树
柿子树秋季咋管理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柿子树
柿子树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