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竹节提梁”的创作

2020-05-21刘亚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竹节宜兴紫砂壶

刘亚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人爱好喝茶,茶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饮茶已然成为一种独具民族性的生活方式,紫砂壶也是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可以说,自紫砂壶诞生起就承载了茶文化的深厚内涵,与茶文化血脉相融。紫砂壶产于宜兴,其材质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泡茶透气不透水,香不涣散,具有优越的实用性,最初紫砂壶因这一特色而深受人们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的提高,为了营造更为清幽雅致的茶文化空间,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人都想拥有一把赏用皆宜的好壶,无论岁月更迭,都能让人百看不厌。而紫砂壶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文化内涵,除实用价值以外,更是集金、石、书、画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表现出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独特的人文性,让人从中领略到更深层次的思想哲理,深入人心。

紫砂壶“竹节提梁”(见图1)以竹文化为创作题材,竹子在我国多处有种植,作为中国十分常见的植物,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在长期的历史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含义,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并且,紫砂壶的产地宜兴也有“竹的海洋”之称,成片成片的竹林不仅美化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也让人们感受到竹子的品性和情操,生活在宜兴的紫砂艺人们长期与竹相伴,耳濡目染,自然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情谊,对竹子的品格有着深深的向往和追求。此壶将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相互融合,是紫砂壶人文性的鲜明体现。竹中直,正如人立身行事应该不偏不倚、端正廉直,不昧自己的良心而不自欺,不贪求身外的利益而不欺人。竹虚空,让我们想到修身进学应该要虚心受教、虚己待人,才能得到贵人的指点,四处逢源。虚空也是一种超脱,心底清净,便能宁静致远。

一直以来,以竹子为题材的紫砂壶数不胜数,佳作迭出,例如“竹段壶”、“龙头一捆竹”、“竹报春”等,这些壶类深受人们喜爱,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不断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要创作一把以竹为题材的作品使之在诸多经典作品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紫砂壶“竹节提梁”以壶嘴、提梁、盖钮为竹节造型,衬托整壶竹节要素,看似简约,但又采用提梁壶式,将壶艺与文人情趣融为一体,明丽高雅,可谓别出心裁。纵观整壶,作品壶身呈高挺的圆柱形身筒,壶身饰以清晰的竹节线,线面光滑流畅,如同一段苍劲而圆润的竹节,稳重敦厚、劲拔有力;壶底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彰显出挺拔之感;壶盖以圆形嵌入壶身,严丝合缝、通转流畅,盖面盈起圆润平滑的弧度,与壶身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充盈着生命的张力感;壶钮为一段小竹节,竹节线清晰,小小的圆柱状,与壶身造型相互呼应,结构比例协调;壶流为较劲挺拔的细竹节,壶流较长,出水顺畅、转折有度、正气十足,彰显出竹子的劲拔坚韧之意;壶把为提梁式,提梁与壶身的重心在一条垂线上,提执时比较省力,也不易损坏。提梁式的把手不像通常那样安在壶体一侧,而是自壶肩凌空升起,气势高昂、古朴大气,方形提梁刚中带柔、方圆并济,两端对称协调,富有节奏韵律和轻盈动感,提梁营造出优雅的虚空间,与敦厚的壶身相中和,平添了几分轻盈之感,可谓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此壶难度最大的就是提梁,制作竹节提梁过程中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注重其衔接的曲线和弧度,稍微处理不当的话便会出现歪斜、卷曲、易倒等情况,而且在烧制过程中火候也要把握得当,不然也很容易变形而报废,所以竹节提梁壶成品率特别低,使之更加珍贵。作品采用原矿段泥,更衬托出作品一尘不染、纯正无暇的特质,显得大气、稳重,仿佛置身于竹海深处,风吟鸟鸣,尘世清净。品茗于壶中,顿觉云淡风轻,岁月悠悠而逝,这份淡泊的情感便是作品带来的财富,于喧嚣忙碌中品位一份难得的清闲与清醒。

图1

紫砂壶“竹节提梁”以“竹”而连为一体,整壶造型比例协调、结构精巧,竹韵荡漾、淳雅灵秀,将竹的刚劲和灵秀两重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从中感受到竹子的品格和气韵,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欣赏此壶,眼前仿若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排排竹子站得笔直端庄,既坚韧又质朴,而竹顶却好似有些害羞地将头垂下,正向我们颔首作揖;当微风轻轻地吹过,那自然上下摇晃的神态,又好似向我们鞠躬致敬。以竹入壶,取其形态和神韵融于茶器之中,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整壶风骨照人,君子之风尽显,实为难得的佳器。

猜你喜欢

竹节宜兴紫砂壶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竹节人”中说“趣味”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