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背景、难题与对策

2020-05-20胡宏亮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难题背景对策

胡宏亮

摘要:在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是高等教育领域内国家廉政体系建设预防腐败教育方略的具体实践。廉洁教育资源欠缺、网络监管不力、目标定位不准、理论实践脱离,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个组织统筹、个体参与、环境渗透、各部门各司其责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廉洁教材编写、网络环境营造、教育实效改善、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采取对策,作出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背景;难题;对策

高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来源,他们对廉洁的认知、态度以及实践,影响着全社会廉洁氛围的营造,关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需要,还是促进高校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治腐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一、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历程

(一)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致力于解决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这一伟大事业开展过程之中,国家要做的事情是尽最大努力“摊煎饼”,大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和总量。然而,当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经过改革与开放逐渐累积起来的大量社会财富面临着如何公平分配的新问题,于是,人们将专注于各自自主经营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家层面长期发展积累的对社会财富分配和再分配的领域以及公共产品的公平分配方面。于是,人们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分煎饼”问题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关注。换言之,人民群众开始热切关注政治生活。这一思想动向表现最为典型的就是以公权滥用为基本特征的腐败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大公众长期关注的热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反腐治腐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不但来源于腐败土壤的客观存在,还来源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整体战略布局和治党治国结构性调整的内在需求,更来源于公共意识不断觉醒的人民群众对日渐增长的公共利益的正当诉求。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是将来国家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人才,是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群体的丰富供应源。这一精英集团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独特而重要,他们的专业素养水平、思想道德状况、廉洁自律意识,直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因此,在大学开展廉洁教育,是对大学生强化思政教育的必然,是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头防腐的重要举措。另外,从国家廉政体系建设层面来看,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政体系建设中预防腐败教育方略在高教领域的分层实践与具体实施。

(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发展历程

2000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各自的廉政研究机构,之后西安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等几所高校也相继成立廉政研究机构。这些高校的廉政研究机构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石和母体,其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实践打下了理论与知识的基础。2004年8月,国际民间组织Tiri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召开第一届廉政教育咨询会。这次会议成立了“廉洁教育国际网络”,标志着廉洁教育国际合作体系的建立。我国清华大学的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有幸成为其创始成员。2005年6月,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中国廉洁教育网络”,积极在国内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探索廉洁教育进课堂的渠道和途径。2005年秋,研究生选修课廉政理论与实践在清华大学开设,这门课程将研讨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引入廉政教育课程实践,为后续教育实践积累了经验。同一年,党中央要求各级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将廉洁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到2007年,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完成了试点工作,随后,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2007年5月至2012年7月,中国廉政教育网络推动和开发了包括组织廉洁教育研讨会、培训师资、开发案例、培训廉洁公务员等的一系列内容科目,搭建了大学廉洁教育实践的总体活动框架和基本运行制度,建起了我国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架构体系。2013年,中国廉政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内高校廉政研究机构建立起正式的组织架构平台。廉政学会进一步整合了我国高校廉政研究资源,不断推动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我国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难题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欠缺,师资力量不足

在我国当下的廉洁教育实践中,高校廉洁教育内容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开设独立的廉洁教育课程。为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大多数高校都是把这项教育内容放在了思政课中开展,特别是放在大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统一由专门的思政课老师授课。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的欠缺,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廉洁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向上。当前,我国尚未设置廉洁类的学科专业,廉洁教育类型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往往只能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通过临时性挂靠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进行,或者是通过自主设定的纪检监察学、国际反腐法制与合作等二级学科专业,以及现有的学科专业中设置廉洁类方向来实施。当前,从事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思政课教师虽然承担了教学任务,但事实上部分思政教师不但缺乏廉洁理论知识的更新,更缺乏一线的廉洁实践经验。先天条件的欠缺,很难赋予他们开展廉洁教育的重担。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监管不力,缺乏反腐倡廉的積极引导

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程进一步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科技时代。互联网以其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共享性、无序性等特征,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廉洁意识等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微时代”场域下,网络已成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虽然各所高校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纷纷建立并完善了学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和平台,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尽最大努力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内容。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适合大学生廉洁人格塑造的网络资源与内容依然十分有限,最后导致由于缺乏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再创造而失去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造成廉洁人格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的确立,直接决定廉洁教育主要内容。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概括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其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一定位是以大学生将来的从业者主体身份来确立的,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是以形成廉洁职业道德为目标。但是目标的道德化和身份的单一性必然导致大学生廉洁教育仅仅重视塑造廉洁职业人,而忽略了大学生廉洁公民角色的培养和形塑。受这一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限制,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陷入只专注于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大学生廉洁技能培养的窠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理论教育与生活现实存在较大反差

有些高校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授课方面做得较为扎实到位,老师们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得也很透彻清晰,但是把理论和道理结合到工作实际与岗位实践的情况比较困难,“高大上”的道德说教无法超越“直平快”的实际困难解决方式。“狼孩”的案例一再表明,不但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受所处的周围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校廉洁教育的成果还没有真正延伸至人才培养的全人员、全过程、全领域。从调研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专业调整、评奖评优、党员发展、招生录取、成绩评定、困难补助、论文指导等方面多多少少还存在着递条子、打招呼、走后门、拼关系的现象。这些存在于大学生身边的负面“微腐败”,严重地“消解”着廉洁教育正面的努力与功效。当前,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还多多少少存在着人情风、关系户,一些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个别教育者自身还不够硬,制度的笼子还没有完全编织紧密与牢靠,有关高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腐败案件不时见诸媒体,部分教师学术腐败和道德失范现象对高校教育主体的形象造成巨大破坏,进而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效带来系列负面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化廉洁类教师队伍

当前,我国专业化廉洁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组织建设,加强廉洁教育的科学化研究,创造条件凝聚人才,打造队伍。要完善专业化的廉洁类型教师队伍建设,花大力气设立廉洁教育教研室,通过提供技术、资金等,加大各种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专业的、稳定的廉洁教育师资队伍。要以教研室为阵地,组织开展各种关于廉洁教育的研讨活动,对廉洁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等等进行充分研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成立廉洁类研究中心,承担相应的廉洁类科研任务,以研促教,承担高校内大学生廉洁教育任务。可以借助廉洁文化研究成果,优化和指导廉洁教育教学,再通过廉洁教学,实现对廉洁研究的丰富和转化。要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分割界限,注重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廉洁类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通过非学历教育培育廉洁类教师队伍。例如,可以通过访学进修、挂职锻炼、培训讲座等途径加以实现。可以把有意致力于廉洁研究和教育的教师通过骨干教师进修与国内外访学的形式推荐到廉洁教育研究实力较为强势的大学进行学习和进修,也可以采用外引的方式聘请国内外学者来学校对相关老师进行廉洁培训与讲座。基于廉洁和反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校还可以推荐有意致力于廉洁类研究的教师到党政机关部门挂职锻炼,增强他们对廉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社会对廉洁类人才的需求呈日益专业化趋势,因此,从长远来看,廉洁教育类教师队伍的培养,应该主要依托学历教育。

(二)加强教材建设,形成廉洁教育教材资源的完整统一体系

高校要遴选专家,组织力量做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材编写工作。在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应由廉洁教育教研室组织编写相应的适合本校专业与本区域特色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材。所编写的教材要避免笼统地以各种层次大学生为对象,要充分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廉洁教材编写的主体上,要体现一定的权威性和层次性,要把廉洁教育专家和学者组织起来,委派到廉洁教育教材编写工作中去。在廉洁教材的针对性方面,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编写专业版的和非专业版的教科书。另外,要重视廉洁教育方面辅助性资料的编写,要大力收集和积累廉洁教育方面的典型案例、学术论文、法律法规等,以汇编成册的方式以提供给老师们教学参考使用。同时,作为廉洁教材的补充,也要重视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当前,虽然一些高校一定程度上开设了专门的廉洁教育课程,并配备了专门的教材,但是他们在廉洁教育教学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要把廉洁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读本编写以及辅助资料汇编整合打造成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把廉洁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网络监管,净化廉洁教育的网络环境

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网络已经深深融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也必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技术条件的逐步发展和大学生网络工具的多样化,大学生上网的频次与时间也日益增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受众与网络逐渐有机融合,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范式渐渐被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式服务范式所替代。基于用户身份的实名制,网络服务商能够根据用户的访问习惯与喜好,分析出用户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向好,进而建立起客户的大数据资源库,使得信息发布和传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精确化倾向。在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信息中,积极正面的内容无疑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正向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但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也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很多与廉洁文化相悖的内容,如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贪图享乐、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等消极思想,它们一定程度上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形成一定的负面消解和反面影响。大学生在网上的学习行为、交往行为和模仿行为也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尽管各学校加强了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和删除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廉洁文化相抵触的网站与资讯,但仍有少数学生依然可以轻易绕过校内网登陆校外网,并借助校外网络接触到大量的负面信息和资讯,给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做好校园内外网络生态的综合治理,严格监管网络资讯泛滥情况,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活动月报制度,构建绿色、和谐、友好、清正的网络安全体系。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然要求。当然,实施这一举措,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持,需要相关从事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承担起监督管理的重要责任,扛起对校园网络监管的职责,以努力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廉洁教育场域与生态。

(四)准确定位目标和内容,加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知识本身和社会化都不是目的,只有人才是目的。马克思认为,人具有社会性。社会本身就是人们基于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而发生联系的共同体。一方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紧紧依赖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又与个人的劳动生产合作密不可分。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既具有从业者的主体身份,同时也具有公民主体身份,是从业者主体与公民主体两种身份的双重统一。大学生的双重主体身份是指,从法律角度来说,高校大学生具有国家公民资格,享有宪法保障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高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必然以一个从业者的身份从属于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和职业。具有从业主体身份是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从事某一职业,获取生活资源,维持自身发展的必要性身份。其主体身份特征表现为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而在其职业范围内享有相应的权利。因此,从业身份主体往往是行业职业制度约束的主要对象,是腐败行为的主体。公民主体身份是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維护其基本权利的必要性身份,公民主体身份确立了其对拥有公权力的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有建议、申诉、批评、控告或检举等公民监督的基本权利,它是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是廉洁社会的基石。因此,对大学生实施廉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必须注重从从业主体与公民主体两个主体身份角度来考察和确定。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而言,从业主体身份的廉洁教育主要以形成热爱岗位、敬业乐群、廉洁自律的职业观为主要目标,而公民身份的廉洁教育应以提升公民的廉洁意识为主要目标;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来说,从业主体身份的廉洁教育应该以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而公民身份的廉洁教育应以提高公民的反腐参与意愿与提高公民反腐参与能力为主要内容。

(五)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形成廉洁教育的有效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与方式方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廉洁教育纳入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过程中,总体考虑,统筹推进,一起顶层设计,共同组织推进,一并评估整改。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实施机制、评估机制、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尤其要通过选择树立的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激励和影响广大大学生自觉加强科学精神的培育、规制意识的尊崇以及思想道德的修养,做好对大学生行为目标的积极正向的引导。要创新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明确教育的指导思想、内容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体系,科学制定高校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中长期教育规划,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教育实践中,要切实把廉洁教育和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发挥高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廉洁教育实践平台的作用,使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入脑、人心,将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成果,最终变成高校大学生当前及将来进入社会后的立身、处事、做人的根本实践与遵循,进而夯实大学生廉洁奉公、崇尚道德、依规办事、遵守法律的思想根基。

猜你喜欢

难题背景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5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巧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