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BAS
--InSAR的辽宁义县中东部区域地表沉降监测

2020-05-20黄龙霄张旭晴赵强高明久程微安继魁吴迪

世界地质 2020年1期
关键词:义县基线速率

黄龙霄,张旭晴,赵强,高明久,程微,安继魁,吴迪

1.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6;2.辽宁工程勘察设计院,辽宁 锦州 121000

0 引言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陷,是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工程地质现象[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遥感技术,补充了已有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和GPS监测[2]。Gabriel等人将D--InSAR技术应用在地面沉降监测领域[3],D--InSAR技术虽然可以获取密度较大的形变值[4],但它着重研究短时间间隔内的单一形变情况。为了弥补D--InSAR技术的不足,学者Ferretti提出PS--InSAR技术[5]。PS--InSAR 技术只关注稳定性较高点,可以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地面沉降监测,但在地表情况变化较大的一些非城市区域使用PS--InSAR技术时很难获取高密度的沉降监测结果。因此,Berardino P et al.提出 SBAS--InSAR 技术[6],该技术利用时空基线较短的SAR数据集形成干涉对[7],充分利用短时空基线影像的相干信息,有效地抑制相位噪声对地形相位的影响,从而获取长时间缓慢地表形变的演变规律[8]。SBAS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时空失相关、大气延迟的影响,还可以应用有限数量的影像得到毫米级的时序沉降量[9],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也相应的减少了数据处理的运算量。

由于辽宁义县中东部地区地形较复杂,为了得到好的监测结果,综上考虑,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该区域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1 SBAS--InSAR技术原理

SBAS技术的主要思想为通过设置时间和空间基线阈值得到L个小基线集合,每个集合之内,干涉对基线较小,而集合之间,干涉对基数较大,共包括M幅差分干涉图,筛选出基线较短的干涉对组成不同的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线较长,可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每个集合的形变序列,再通过奇异值分解法将每个集合联合求解,这种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数据基础上得到高度精度反演,同时不要求主影像必须相同[10--13](图1)。

图1 技术流程Fig.1 Technical process

选取同区域的N+1幅SAR影像,获取时间依次为t0,t1,t2,…,tn,根据设置的干涉条件可以组合得到M幅干涉图,其中M满足下式:

(1)

现选取tA和tB两时刻获得的SAR影像,然后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形成第i个差分干涉对,则差分干涉相位δφi可由下式表示:

(2)

式中:d(tA)和d(tB)表示tA和tB时刻相对于参考时刻t0(d(t0)≡0)的累积形变信息,φ(tA)和φ(tB)表示相应相位值。

现用向量φT=[φ(t1),…,φ(tN)]表示N个相位图,向量δφT=[δφ1,…,δφM]x表示M个干涉相位图,如果主图像先于辅图像的获得时间,则有:

δφj=φtSj-φtMmj,j=1,…,M

(3)

式中:Mm、S分别表示干涉像对中主、辅图像。所有参与生成干涉图的SAR影像可以在不同的短基线集中。现定义一个含有M个方程,N个未知参数的方程组,其表达式为:

δφ=Aφ

(4)

式中:矩阵A[M×N]中每一行对应一个干涉对,每一列对应一副SAR影像,A[j,Sj]=1和A[j,Mmj]=-1,其余元素为0。矩阵A是一个由干涉图组合方式决定的近似关联矩阵。当所有干涉对属于同一个基线集时,A是一个列满秩矩阵。当M=N时,方程组(8)有唯一解;当M>N时,方程组是超定方程,此时可使用最小二乘法求此方程组的唯一解:

(5)

当所有干涉对属于不同基线集时,矩阵A的秩等于N-L+1,出现秩亏,可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计算矩阵A的广义逆矩阵A+,进而求解方程组(4)的最小范数解,其过程如下:

A+=US+VT

(6)

式中:正交矩阵U[M×N],其前N列是ATA特征向量,称为矩阵A的左奇异矩阵,正交矩阵V[M×N],其所有列ATA称为矩阵A的右奇异矩阵。S为M×N矩阵。则:

A+VS+UT

(7)

(8)

式中:ui和vi分别表示正交矩阵U和V的列向量。

将方程组(4)中对相位的求解转化为对平均相位变化速率的求解问题,则待求参数向量为:

(9)

则有:

δφ=Bv

(10)

式中:B[M×N],其中,B[i,j]=tj+1-tj,(Sj+1≤j≤Mmi,i=1,…,M)其他元素值为0。对B进行奇异值分解,即可解出各时间段平均速度v。

2 地面沉降监测

2.1 研究区概括

辽宁义县东部为剥蚀构造中低山区,由变质岩和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山势较陡峭,海拔在400~800 m之间,山脉走向由东北向西南延展,山体多为直坡,局部为凸坡,坡度角为30°~50°,山间谷地,多呈树枝状分布。义县的中部为冲积平原区,分布于大凌河、细河东岸;上部为亚砂土覆盖;下部为砂砾石层;底部混土,地面较平,微倾向河床。中部区域部分岩层性质为白垩系:灰白色砂砾岩夹砂岩和页岩及上部夹薄层煤,中部赋存煤层(图2)。

图2 研究区域Fig.2 Research area

2.2 监测数据

Sentinel--1数据具有较好的空间基线控制,并且重返周期较短,适合地表形变监测[13]。由于辽宁地处中国东北部,冬季多雪,而C波段影像受降雪影响会出现严重的失相干现象,导致成果获取的相干点数量降低,误差增大,所以在本次监测中未采用冬季影像。最终选取由欧空局提供的IW宽条干涉的降轨SAR影像,C波段,分辨率为5 m×20 m,极化方式为VV,2017年—2018年2月到11月的18景影像数据,具体时间见表1。同时使用Sentinel--1卫星精密轨道数据(POD精密定轨星历数据)和由地理空间数据云将ASTER GDEM(V1)数据进行加工得来的GDEMDEM 30M 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作为辅助数据。

表1 Sentiel--1数据

2.3 处理流程

利用SAR Scape 软件,通过设置时间基线、空间基阈值控制生成干涉对的数量。本次监测设置270 d的时间基线和最大45%的临界空间基线阈值,生成88对像对,生成的时空连接如图3所示。

图3 时空连接图Fig.3 Space-time connection map

然后基于干涉对进行SLC影像配准,干涉图的生成、去平,经过自适应滤波、相干性生成及相位解缠获取一系列相位图。解缠相干系数阈值为0.2,解缠方法为Delaunay MCF,滤波方法为Goldstein。然后再选择其中1景干涉效果中等的干涉图,根据相干性图选取相干性高、相位好的GCP点,为轨道精炼和重去平做准备。选取近100个控制点,通过多次筛选将各个点的误差降到了1.5以下。然后经过两次SBAS反演,精确估计且去除地形残余相位、大气效应相位,最后结合DEM数据进行地理编码后获取WGS--84坐标系下的各期累积形变图和平均形变速率图[1,10]。

2.4 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次监测使用SBAS--InSAR技术通过对Sentinel--1数据的处理,结合ArcGIS软件,得到2017—2018年成果沉降速率渲染图(图4)、沉降速率统计图(图5)和2017—2018年成果沉降速率等值线图(图6)。

图4 2017年—2018年成果沉降速率渲染图Fig.4 Rending map of results settlement rate from 2017 to 2018

图5 沉降速率统计图Fig.5 Statistical map of settlement rate

由图4可知,在研究区的左下角部分即义县县城周边存在较明显的沉降,义县中心地区沉降最为集中,由图5可知,2017 年 2 月 21日—2018年 10月26日期间,研究区范围内大部分PS点的沉降速率为5 mm/a±,平均沉降速率为3.5 mm/a,最大沉降速率为 98 mm/a,说明研究区地面沉降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地面沉降不均衡。

使用克里金法进行插值,绘制出该区域的形变量等值线图(图6),叠加到谷歌地图上,便于沉降区定位;发现在A、B、C 3个小区域存在沉降漏斗且沉降量较大,对这3个小区域进行重点分析,从这3个区域中分别选择一个能够代表本区域形变特征的、形变量较大的 PS 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处理变形观测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发现各形变点的时间变化规律,可以对沉降区域进行短期的预测与分析[14]。由图7~9各曲线可得,沉降区A的沉降中心沉降量>-180 mm;沉降区B最大沉降量大约为259 mm;沉降区C有3个较明显的沉降中心,沉降量>-275 mm。

图6 2017年—2018年成果沉降速率等值线图Fig.6 Contour map of results settlement rate from 2017 to 2018

图7 A区PS点形变时间序列Fig.7 Deformation time series of PS point in region A

图8 B区PS点形变时间序列Fig.8 Deformation time series of PS point in region B

图9 C区PS点形变时间序列Fig.9 Deformation time series of PS point in region C

图10 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Fig.10 Detailed survey map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Yixian

为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将图10与监测结果对比,发现义县地面塌陷情况与所得结果基本吻合。地面沉降主要是由地壳构造活动、矿产资源开采、地下水过量采集与城市建筑荷载增加等因素造成的。为分析义县地面沉降成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研究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有煤矿21个、黏土矿10个、采石厂11个、铁矿2个和硅石矿1个(表2)。义县矿业开采强烈,尤其是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且易发生灾害的煤矿、花岗岩矿的开采,其中对煤矿、黏土矿的开采会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据统计,截至2004年义县中部地区的聚粮屯煤矿和九道岭煤矿采空区,使2 km2多耕地成为沉陷区。一些个体企业无规则开采对山体破坏严重,极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沉降区的分布与义县的矿区分布较为一致,且处于采空塌陷易发区,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导致的,其中矿产资源开采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表2 矿产资源汇总

3 讨论

本次监测改进之处:①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了能够选出形变量更小、稳定性更好、误差更小的 GCP 点,通过控制每个GCP点的误差值,使结果更加的精确,减弱了人为因素对轨道精炼误差的影响。②监测结果分析采用了等值线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统计学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义县地面沉降情况,成功地获取研究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和形变序列并结合野外实地验证,确定了主要沉降区的位置、最大沉降量以及沉降趋势。

4 结论

(1)监测发现义县地表沉降分布不均匀,在义县中部地区存在多处较明显的沉降区,如聚粮屯乡和前杨乡附近。在监测时段内研究区沉降量在-275~5 mm范围内。

(2)义县的沉降区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矿石资源开采中,土体开挖卸载时开挖面土体向开采面内移动、地下结构整体下沉均可造成地表沉降。

(3)义县地表沉降趋势显示下降,时间序列与季节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雨水充沛期和冬季降雪期,沉降速率都会出现减缓或与总趋势相反的小幅度变化。

猜你喜欢

义县基线速率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措施成效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速度和速率有什么不同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义县商代饕餮纹板足悬铃青铜俎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
莲心超微粉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