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品工作室模式的CAD/CAM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

2020-05-19李彦范亚萍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考核方式

李彦 范亚萍

[摘 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机械CAD/CAM课程考核方式的分析,发现其存在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没能得到很好体现等问题,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分析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考核方式,进而提出了对机械CAD/CAM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院校;CAD/CAM课程;机械产品造型工作室;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1-0070-03

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以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2017年,教育部下发教高司函6号文件明确提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需要,地方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2]。

目前,工科院校开设的CAD/CAM相关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能力,随着机械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课程逐步发展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双线并行、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重要专业课程。为实现国家新工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成立了机械产品造型工作室,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及评价,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

CAD/CAM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3]。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CAD/CAM课程大部分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纸质考试,主要以客观题理论考核为主,由老师根据课堂所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出卷,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结束后,由老师批改考卷,学生获得该门课程的成绩;另一种是综合实训考核,由教师布置一个课程相关的综合性题目课下由学生完成。

(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没能得到很好体现

《CAD/CAM技术》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结合实践环节实操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使学生最终具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纸质考试考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能較好地实现实践部分的考核;综合实训考核方式,学生课后完成考核内容,学生随意性较大,不能有效地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两种考核方式都是重总结性考核、轻过程,评价维度少、方式单一[4],不能较好地完成该课程的考核任务和培养目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更好地得到提升,从而影响了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使得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考核方式

早期的工作室教学形式——作坊式教学形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欧洲现代教育发展史中的包豪斯及其设计教育理论体系中[3]。工作室模式结合教学与实践项目,营造开放自由式的教育教学环境,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术并举,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教育认同与采纳[5]。工作室模式强调“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适合传播类、设计类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在形式上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工作室设计为开放模式,场地选择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的职业导向性,教学成果的实用性,取得了创新性的教学效果。通过在工作室展开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完成了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采用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中,本身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学与就业的有机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的新工科人才。

成立机械产品造型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工作室可以承担CAD/CAM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例如,机械产品造型设计、AutoCAD工程图设计、数控编程。专任教师承担工作室管理与学生学习的教学任务,工作室模式在课程考核改革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竞赛项目为引导模式

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总结机械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与CAD/CAM相关的比赛内容,例如,“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智能控制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比赛内容中与CAD/CAM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将实践教学内容以竞赛的形式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比赛内容设置成为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按项目进行学生分组,以团队形式参与到项目中,项目细分为任务,细化每个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循序渐进,最终的项目成果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之一,并且将过程考核纳入到最终的考核成绩中,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以科研项目为引导模式

利用工作室开展科研项目参与式教学,学生参与到由院系教师承担的相关专业的课题研究中,将课题内容中与机械产品造型相关的部分,以任务的形式安排到学生个人或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实践内容,在工作室中完成课题的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将研究项目作为该学期CAD/CAM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例如CAX课程精品课程群、学习资源的开发。选择学生中优秀的研究成果融入实际项目研究中,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又能解决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人手不足的问题。

(三)以服务社会为引导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任课教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可以提高专任教师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以工作室为依托,可承接社会上有关CAD/CAM技术应用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完成项目内容,项目完成情况可以直接作为学生本门课程考核的成绩。

以上三种模式在工作室中可并行展开,可以更好地实现CAD/CAM课程实践性、创新性的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考核模式的多样化。工作室模式要本着“合理化”“实用化”的原则,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三、对CAD/CAM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

CAD/CAM课程考核方式应采用“理论+实践”的过程式考核方式,即“终结性考核成绩=理论知识的考核+成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表现成绩”。

(一)理论知识的考核

主要以课程的基础知识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可以通过闭卷或者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此部分成绩重在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实践内容的考核

实践内容可以依托机械产品造型工作室的三种模式建立的项目,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

实践能力考核分为成果考核和过程能力表现考核。成果的考核成绩获取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个人成果部分,可以根据软件的掌握程度和任务完成质量来进行评分;小组共建成果可以采用演示、总结报告等展示方式,实行小组之间互评、内部自评或教师评价的方式确定考核分值。过程能力表现考核即包括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性、创新性等维度的考核,同时计入总分。

这种过程式、多维度的考核方式既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训练能力,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结语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用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5]。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机械专业CAD/CAM相关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基于机械产品造型工作室的CAD/CAM课程新的考核方式,开展三种模式的教学与考核,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了学习模式的开放性,考核的过程式,解决了学、用脱节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达到良好的学习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小利.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考核改革思考[J].职业(中旬),2012(10).

[2]李志鸿.邹复民《“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5).

[3]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4]宋娟.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工科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5]孟红莉.教考结合教学相长——公关文秘专业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兵团教育学院报,2011(4).

[作者简介]李彦(1986-),女,山东济宁人,潍坊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CAD/CAM课程教学;范亚萍(1976-),女,山东潍坊人,潍坊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责任编辑 郑 鸿]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考核方式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