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战火洗礼和磨炼铸就的人民兵工之魂

2020-05-19杜人淮王鸿

中国军转民 2020年4期
关键词:献给党兵工兵工厂

杜人淮 王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人民兵工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道已经载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之中,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伟大精神。在纪念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人民兵工题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并深刻指出“这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之时,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红色基因》已将“把一切献给党”为内核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人民兵工精神首次纳入党的伟大精神之中,成为我们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人民兵工精神已经从一个行业的精神品格升华为全党的精神品格。由此,由“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共同构成了人民兵工独特的、丰厚的精神内涵,是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是经历长期战火洗礼和磨炼铸就的中国兵工之魂。

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

“把一切献给党”是人民兵工的精神信仰、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是深深根植在广大兵工人的理想信仰之中的“根”和“魂”。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与人民军队共同经历了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人民兵工跟党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听党指挥,把一切献给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革命时期的“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特等劳动英雄刘贵福、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沈鸿、“炮弹大王”甄荣典、“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赵占魁、黄崖洞“十二勇士”等为代表的广大兵工人,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听党指挥、跟党走”,主动扛起了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而促进兵器工业发展的历史重任,以实际行动甚至牺牲生命铸就了人民兵工精神。这些先进兵工人是千千万万兵工人信念信仰、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是鼓舞一代代兵工人不断奋取、创造丰功伟绩的精神动力。“工人发明家”倪志福、“独臂总师”祝榆生等为代表的广大新中国军工人,正是传承人民兵工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高信仰,才促进中国军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发展,创造一个个辉煌成就。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激发兵工人献身人民兵工事业的不竭动力。许多兵工人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投身于党领导下的人民兵工事业,而且为人民兵工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能够支撑他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就来自于“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人民兵工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习仲勋誉为“兵工泰斗,统战功臣”、被聂荣臻誉为“鞠躬尽瘁,奉献毕生”的刘鼎同志,就是人民兵工精神的典型代表。毛泽东曾多次肯定了他的功绩。从1933年刘鼎在闽浙赣苏区简陋的兵工厂里设计制造出中国红军第一批自制火炮开始,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战斗在军工事业战线上。在抗日战争中,他领导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制造出大批枪炮弹药,保障和支援了作战部队,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解放战争中,他在晋察冀领导组织了武器研制和生产,使解放军战斗力迅速提升,加速了中国解放的进程。新中国建立后,刘鼎同志继续积极谋划兵工的发展和建设,历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空工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要职。他一生战斗在兵工战线,为国家兵器、机械和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贡献毕生,即便在“文化大革命”身陷囹圄,也不忘兵工事业,写出了10多万字兵工技术总结与建议的手稿。而能够支撑他的,就是“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焕发兵工人忠于人民兵工事业的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战斗在兵工战线上许多勇士,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痛苦,始终没有动摇过他们对兵工事业的忠诚,因为他们心中永远装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就把他撰写出版的自传体小说直接取名为《把一切献给党》,并在书中真实记述了他的铮铮誓言:“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吴运铎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事业,为中国兵工发展竭尽所能。吴运铎会造枪炮在全军闻名,被称为“枪炮大王”。在战争年代,吴运铎多次负伤,其中三次负重伤。吴运铎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研究枪炮弹药,血肉之躯多次负伤,浑身上下被炸伤200多处。他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仍留有几十块弹片。正因为心中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坚强信念,吴运铎一生为人民兵工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吴运铎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他无限感慨地说:“爹亲娘亲,不如党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假若我能返老还童,假若我有来生来世,我还要选择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把一切献给党!”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感召广大兵工人矢志于人民兵工事业的精神支撑。人民兵工事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百的人们不断加入进来,并矢志不移坚守和发展我国的兵工事业。在“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的感召下,不仅一批批工农大众和知识分子选择了人民兵工事业,与人民兵工同生死、共患难,而且也感召了一些旧商人、旧军人。他们在与中国共产党党員的接触中,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中,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中,心向共产党,自觉投奔共产党领导兵工事业,并最终脱胎换骨,有的还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和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并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兵工,把矢志人民兵工事业作为自我价值追求。毛主席亲自题词称赞为“无限忠诚”的沈鸿,原为自办机器厂的实业家。受到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政策影响,他带领7个工人和11部机器以及两箱技术书籍来到延安,一心想为抗战尽力。他当时所带来的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等机器都是延安急缺的工作母机;所带的《机械工程手册》《化学工业大全》等书籍,都是搞兵工技术的重要资料。他将这些无偿地献给了党的兵工事业,对延安兵工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表扬沈鸿“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心和共产党员一样,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艰苦奋斗的。”“有工业家沈鸿先生,自愿以其私有的11部机器迁来边区,为八路军服务,沈先生亦来边区工作。从这时起,又有许多科学技术人员先后来了边区,使得边区聚集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作为建立工业的指导力量。”在共产党的感召下,他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毕生献给了党领导的兵工事业,成为我国著名的机械工业专家。

不仅如此,一些外国人士甚至当时日本的一些开明人士或被俘人员,也深深被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政策主张感染,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兵工事业,为人民兵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光(原名真岛茂树)原来是一名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在人民兵工队伍里,他逐渐成长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我们的工程师”,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44年,日本东邦电力公司的工程师李光来到山西省的发电厂做电气技术工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政府命令在华日本人迅速回国。经过与电厂中国工人代表的交谈,李光选择了继续留在中国。1946年8月,八路军解放太原,李光增加了与八路军的接触后就决定跟着八路军来到解放区工厂做电力技术工作,把自己毕业奉献给了人民兵工事业。李光的事迹还被八路军文工团编成了话剧。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把一代代兵工人塑造成兵工战线上的坚强战士。中国兵工人始终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之心,成为中国兵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引领和信仰引导。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曾这样评价人民兵工:“从简单的兵工作坊逐步发展为专业化生产、品种相对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人民军工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人民兵工被喻为“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人民兵工作为我党领导和创建第一个工业部门,历经无数战火洗礼,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一步步走来,发展成长为今天的现代高科技兵器工业,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和发展了航空、航天、船舶、电子、核能等国防科技工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工奇迹,在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就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顽强斗争的精神。我军建军之初,人民兵工的生产装备极其简陋,又受到极端恶劣环境制约,条件极为艰苦。为解决生产的原材料问题,1934年4月18日,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与朱德联名签署命令,指出“子弹壳及铜锡等是重要兵工材料”,要通过打土豪、清扫战场、发动捐献、估价购买等多种途径收集子弹壳及铜锡,“迅速交兵站或经军区送给总供给部应用”。人民兵工从几把锉刀、几把老虎钳、几个小火炉、几个工匠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艰苦奋斗”正是当时兵工人献身兵工事业的生动写照。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由人民兵工所处的艰难环境条件决定的。人民兵工所处的环境条件极为艰困,不仅根据地和解放区存在着缺设备、缺材料、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而且外无援助,还长期面临着敌人的严密封锁,甚至经常遭到敌人的武装破坏。年轻人民兵工随时都有被扼杀可能。在这样一种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我们人民兵工除了自己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别无办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特别是南昌起义后,革命军民开始兵器生产。最早只能靠简易工具,手工生产大刀、梭镖等简单武器。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兵工厂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创建时,官田兵工厂技术力量缺乏,装备设施落后,原材料匮乏,干部和工人仅250余人。人民兵工正是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共修配步枪4万多支、机枪2000多挺、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生产子弹40多万发、手榴弹6万多发、地雷5000多个,有力支持了反“围剿”斗争,帮助保卫了工农红军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延安时期,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是我党我军的重要舆论工具。当时的延安既没有电,又缺乏柴油和汽油。兵工机械厂在军用物资特别缺乏的情况下,便将汽车发动机拆下来代替发电机、用木炭代替柴油,用车床加工出的木制旋钮代替电台的调整旋钮,使党中央声音和指示命令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了支援抗战需要,1938年11月6日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人民兵工响应党的艰苦创业号召,在资源贫乏、没有现代工业基础、交通困难、缺乏外援的山沟、水边建设兵工厂。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人民兵工的政治本色和主要精神支柱。人民兵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政治本色和精神,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和吓倒。特别是面临强大敌人围堵、围攻、围剿,能够不屈不饶、迎难而上,创造了许许多多“前所未闻”“举世无双”的人间奇迹。人民兵工压倒和征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是惊人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这种气概和精神,己经突破了时代与国度的界限,已成为人类征服艰险的丰碑和共同的精神财富。据黄崖洞兵工厂老兵工回忆,兵工厂当时的军工生产条件奇差,“军工处技术研究室及三个化学厂均无一架完整供化验用之天秤,其它仪器药品更是一无所有。如九厂炸药,每出一批后,即凭耳朵听爆炸声之大小以掌握质量。”“在室外制作硫酸,工人们忍受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操作,牙齿被腐蚀,衣服被烧坏,有的人甚至患上哮喘、咳嗽等疾病,但仍然坚持生产。”“为多造武器,支援八路军抗战,厂里的职工们经常加班加点。厂领导为保证工人的健康,下班后把工厂的大门锁上,但工人们晚上跳窗而入,继续干活。领导把灯收了,工人们用自己节约下来的食油点灯,坚持生产。”当史沫特莱得知这枪是修械所造枪班班长吴运铎在没有图纸、设备简陋情况下,自画图纸,用简易工具在凳子上造出来时,史沫特莱极其敬佩:“奇迹!没有机器,凭着智慧热血制造出了枪,我见过许多兵工厂,可从未见过没有机器的兵工厂,这个兵工厂是世界上少有的。”并对吴运铎说“吴运铎同志,我以一個国际友人的名义,向你表示敬意!”。

人民兵工只有在不断艰苦奋斗中前进,在克服困难中取得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虽然我们的武器弹药需要通过缴获敌人来补给,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军作战需要,兵工厂不仅要担负修理枪械、填装和制造弹药的艰难任务,还要承担研制、试验和生产各种兵工生产设备、材料及其仿制枪炮等的艰巨任务。在环境极为恶劣、条件极为艰苦情况下,只有不断艰苦奋斗和克服困难创业,才能保证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更好支援和保障前线作战和胜利需要。抗战时期曾在炸弹总厂工作过的老军工郭培芝回忆道:“那时的手榴弹制造技术十分简陋,手榴弹的威力不大,爆炸后弹片最少的只有两片,多的也只有十几片。我们就想办法改进弹壳,使爆炸碎片由十余片增加到了二十余片,大大提高了杀伤力,深受战士们好评。”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出击中原、挺进大别山。为支援前线武器弹药军火物资的供应,黄崖洞兵工厂许多工人义务加班干活,不领工资。老百姓为支持兵工厂生产,把自家祠堂拆了,把砖贡献给兵工厂;有的甚至还把祖传下来的银元、金戒指、银首饰捐献出来,支援兵工厂生产。工人田万喜骑着自行车,追着敌机跑,就为了拿到哑弹里的炸药,用于兵器生产。虽然兵工厂及设备在日军扫荡时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兵工厂的生产从没有停止过。

在革命战争时代艰苦卓绝的背景下,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兵工厂。人民兵工从零起步,逐步形成了按专业分工、比较正规、相互配套的军工生产体系。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正是因为广大兵工人保持着艰苦创业精神,英勇顽强、奋发向上,才成就了人民兵工的卓越贡献。

三、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

人民兵工的发展史,是一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史。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兵工没有设备、没有厂房、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朱德总司令曾感慨道:“所有家当还没有王二麻子剪刀铺的齐全”。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没有技术,自己探索;没有设备,自己制造;没有外援,自己动手。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人民兵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兵工奇迹。到抗战后期,人民兵工基本实现了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重大转变”。

自力更生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严酷环境下激发兵工人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动力。人民兵工的自力更生拼搏精神,既受制于兵工生产条件所限,更来自兵工人的使命担当。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所需武器装备,既无外援供应,有无成熟生产条件,甚至没有现成的床被和图纸,一切都只能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办法来保障。前线战士打仗没有武器、没有弹药,战士生命就得不到保障,就有可能要付出惨重的损失,甚至导致作战的严重失利。一切为前线、一切为战士、一切为胜利的使命担当,我们人民兵工只能依靠现有条件自力更生。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残暴的日寇接连两次轰炸延安,炸死炸伤140余人,牲口90余头,炸毁房屋380余间。当时延安根据地没有高射机枪。延安茶坊兵工厂枪械修造部负责人刘贵福带领工人们用重机枪来改造高射机枪。在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工人们全凭两只手不停地推动锉刀,经过六天六夜的紧张奋战,两挺高射机枪终于装配成功。1940年8月1日,黎城水窑一所刘贵福考虑到我军使用枪械制式不统一,给维修等保障带来很大困难,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刘贵福带领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对步枪进行制式化改造,终于改进了“无名式”步枪,设计制造出了“八一式”7.9mm马步枪,并大批量生产,成为太行地区八路军的制式化武器。

人民兵工的自力更生拼搏精神,需要发挥广大兵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兵工人战胜困难和自强不息的勇气,发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兵工的艰苦条件是客观的,也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众所周知,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地发展兵工生产,就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们自力更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44年初,淮南根据地的津浦地區形势吃紧,日伪军频繁“扫荡”,国民党军挑起剧烈“摩擦”。他们在根据地沿路修筑碉堡。为打掉这些碉堡,上级发出命令,要兵工厂立即研制攻坚的平射炮。吴运铎在手里几乎没有关于造炮知识方面的资料情况下,没日没夜地开始研究起来,经常晕倒在工作台上,终于做出来了来复线,用绸布缝成火药包,再用黄杨木做成炮轮,包上铁箍,把小铁轨锯断,用螺丝钉连接起来做成炮架,试验炮在经过试射、改进后成功生产。当年秋天,工厂一共造出了36门平射炮和大批炮弹。1945年,晋绥根据地兵工厂还利用从敌占区买来的水银,配以自己用白酒蒸馏的酒精,生产出雷汞。1949年,周恩来同志赞叹道:“我们依靠工人,在山上建设了兵工厂,几千万个手榴弹、几百万发迫击炮弹、几十万发山野炮弹便这样生产出来,到去年下半年,我们的手榴弹、迫击炮弹、山野炮弹和炸药的生产数字已经超过国民党反动派。”人民兵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斗,自己创造条件,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人民兵工正是凭着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有一个奇迹。1938年,冀中根据地修械所技术人员仿制出捷克式7.9毫米步枪,又名“二七式步枪”,成为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第一支步枪。

四、开拓进取的登攀精神

开拓进取,就是敢于闯入新领域,敢为人先,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的创新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在毫无工业基础的极端恶劣条件下,人民兵工创办修械所、兵工厂,兵工人以大无畏的勇气积极开拓进取,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地推动人民兵工的发展壮大。对科学的崇信,对创新的渴求,是人民兵工从无到有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兵工的开拓进取的登攀精神,是严酷的战争较量的倒逼使然。战争是敌对双方你死我活的较量和对抗,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但武器也是重要因素,武器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着战争的胜负。限于当时的条件的制约,我军的武器难于取得优势,但严酷战争的需要逼迫人民兵工必须尽量造出好武器,尽量多生产好武器,这就要求人民兵工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登攀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无烟炸药,土法上马,兵工人发明了“缸塔法”。1940年冀中根据地,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技术研究室张方等人,将陶瓷缸经过特殊处理后,用大缸叠成反应塔制造硫酸,创造了“缸塔法”生产硫酸的土工艺,生产出第一瓶合格硫酸。年内又相继制成了硝酸、乙醚等多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进而制造出了第一批无烟火药,成功制造出了单双基无烟火药和TNT炸药,这是根据地兵器工业炸药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人民兵工的开拓进取的登攀精神,调动了广大兵工人的聪明才智,使兵工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涌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革命战争年代,兵工战士们采用“土洋结合”的新办法,利用从敌占区扒来的铁轨制造出了枪支、掷弹筒和迫击炮等武器;创造性地将迫击炮改造为平曲两用,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攻坚能力;利用旧铜钱制造铜锌合金板来生产全新枪弹;将炼白生铁的方炉改为灰口铁闷火炉,提高了迫击炮炮弹弹体的可加工性和合格率;将美国式的黑心韧化技术与当地的土法闷火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火焰反射炉,发明了“窑炉闷火法”;用含锌量较高的旧制钱做原材料,发明了“坩埚炼铜锌”,制成了纯锌,提高制作枪弹弹壳铜材的强度。当时许多发明创造,都堪称为我军制造史上在条件极其简陋时期改造科技、开拓进取的典范之作。

人民兵工的开拓进取的登攀精神,使广大兵工人面对极端困难发挥了无穷智慧,为我军前线作战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比如,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根据毛泽东“每个兵工厂都要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的指示,人民兵工共生产手榴弹近450万枚、地雷20多万个、子弹780多万发、枪榴弹32万发、掷弹筒弹38万发、炮弹29万发、枪械1万多支、迫击炮和掷弹筒7200多门(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工业城市相继解放。在不断接收国民党兵工厂、战场缴获迅速增加的大好形势下,兵工生产逐渐扩大,人民兵工得到大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逐步建立起了专业化生产、相互配套、品种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工业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五、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兵工人的一种崇高的价值观,是人民兵工的宝贵精神财富。无私奉献是以党和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始终坚持“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甘于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放弃个人名利、爱好、兴趣。兵工行业与枪炮弹药打交道,危险性较高,特别是在武器弹药试验或生产中,极容易受伤致残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革命战争时期,不仅兵工生产设备极其简陋,生产技术落后,而且经常遭到敌人的武装袭扰,其危险性更大。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兵工把党的兵工事业看得高于一切,甘于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人民兵工的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就是把人民兵工事业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甘愿奉献给人民兵工,并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有了这一种精神支柱,广大兵工人不计个人报酬,更是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待遇,时时处处表现出了无私无畏和为兵工事业献身的高贵品质。他们有的离开了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抛弃了舒适安逸的个人生活,有的放弃了高管厚禄的发财机会,有的献出了个人的物质和财产,他们跋山涉水来到条件艰苦的兵工厂,不讲价钱,甘愿奉献。官田兵工厂成立之初,为了加强兵工厂的技术力量,上海地下党于1933年3月从上海动员了6个技术水平较高的车工来到兵工厂工作,承诺月薪60银元。60银元大约是当时兵工厂工人平均工资的三倍。这六个工人离开大城市来到兵工厂的3个月后,就主动提出降低工资,与其他工人享受一样的待遇,还在一次募捐大会上提出将半年的工资全部捐献出来慰劳前线的红军将士。1937年,上海私人资本家沈鸿带着7个工人、11部机器母机以及两箱技术书籍来到延安,无私捐献出来,对发展延安的兵工厂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1940年,甄荣典到黄崖洞兵工厂工作,他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又累又热的车工岗位上,在别人干两三个月就顶不住的艰苦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他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厚得连筷子也拿不稳。吳运铎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丝毫的分心来考虑个人婚姻大事。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让他抽空去见见面,吴运铎表态说:“抗战不胜利,我不找对象!”

人民兵工的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就是一切为前线、一切为战士、一切为胜利、一切为人民兵工的安全和发展,不顾个人安危,随时为了人民兵工不惜英勇献身,甚至忍受住失去亲人的痛苦。被誉为“火工品外科医生”的教逢春,在研制火药的过程中,他的妻子、儿子、两位叔叔先后牺牲,他自己也多次被炸伤,但他毫不畏惧,刻苦钻研炮弹制造技术,为炮弹技术的改进呕心沥血,成为军工部制造雷管、引信的技术专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在1934年10月被迫从苏区突围。红军长征前,兵工厂加班加点造炸弹(每月5万发)、翻造手弹(每月达70万粒)、修理迫击炮弹(共3000发)等,保证了红军长征前得到比较充分的补充,成了红军有史以来兵工厂空前的成绩。红军长征中,560多名兵工人员分三批踏上了长征之路。他们一边行军、一边在第一时间抓紧维修枪械,保障战场需要。战事紧迫时,他们还积极配合红军参与作战。长征途中红军伤亡很大,枪支损坏严重,急需修理枪械、补充弹药。王柏森等兵工人不顾日夜兼程行军作战的疲惫,从战场上收集报废零件,补充枪械配件,保证了作战需要,为中央红军顺利实施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中,兵工人伤亡惨重。当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中央红军兵工厂吴汉杰厂长率领的108名军工人员仅幸存7人、跟随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七八十名军工人员也仅幸存1人、红四方面军通江兵工厂随军北上的七八十名军工人员只幸存14人。坚决“跟党走”的兵工人为了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

正是在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鼓舞和激励下,一批批兵工人前赴后继、不断补充,一个个兵工厂被破坏重建、解散了再恢复,从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向前发展,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牺牲和贡献。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就赞扬“这支兵工队伍创立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成绩”。刘少奇在1948年第二次兵工会议上的讲话中称赞“兵工同志对人民解放战争是有贡献的,他们的工作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粟裕大将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一是靠山东人民的小推车,二靠大连的大炮弹。”朱德在1952年全国兵工会议上夸赞“兵器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战争的伟大事业”。

“把一切献给党”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深刻诠释了人民兵工鲜明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是对人民兵工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形态的凝练和概括,是人民兵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和“魂”,是人民兵工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党对人民兵工的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历史会永远铭记人民兵工在革命战争年代,克服千难万险保障军队武器装备,为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的不朽功勋。历史也会永远铭记,人民兵工研制生产的一代又一代的先进武器装备,在保障国防和国家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民兵工精神集中展现了兵工人的独特气质和精神品格,成为了党的伟大精神之一,鼓舞并激励着广大兵工人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人民兵工精神,把学习和传承人民兵工精神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不断增强全体军工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为更好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任务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军工人在新时代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再立新功。新时代的军工人必将不负使命担当、接续奋斗,在不断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让人民兵工精神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杜人淮,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鸿,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献给党兵工兵工厂
“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学征文获奖名单
喜鹊唱歌献给党
鲜花朵朵献给党(外一首)
一曲歌儿献给党
《中国兵工报》的办报琐忆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兵工精神兵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