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TOD型交通接驳

2020-05-19夏萧菡

河南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夏萧菡

摘 要: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不仅有助于市民出行,而且能提升城市功能。本文首先分析TOD型一体化接驳方式的含义,然后探讨常州地铁1号线新桥站周边的交通现状和客流分布特征,最后提出地铁车站周边接驳设施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接驳;TOD

中图分类号:U2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07-0119-03

Abstract: Subway 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rail transit. The integration of subway station and other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citizens to travel,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urban func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meaning of TOD type integrated connection mode, then discussed the traffic status and passenger flow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Xinqiao station of Changzhou Metro Line 1,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connection facilities around the station.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integrated connection;TOD

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有助于市民的出行,更能提升城市的功能,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1-3]。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程度也关系到百姓对轨道交通建设质量的评价和轨道交通客流的培育发展。因此,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结构的优化、接驳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及设施用地的控制预留就显得尤为重要[4-10]。

常州是一座有3 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是江苏省第四个获批建设并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因此研究常州轨道交通地铁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方案,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TOD型一体化接驳方式分析

TOD是“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理念的奠基人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将其描述为:在公共交通站点周围营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并在其内融合居住、商业、办公、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使区域内的居民无论通过步行、自行车、小汽车,都能方便地出行[8]。TOD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公共交通为基础,如地铁、公交车站等,交通非常便利、快捷;第二,强调站点周边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将商业、办公、住宅、公寓等建设在站点周围;第三,引导站点周边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采取措施抑制小汽车的规模,形成依赖公共交通的出行习惯;第四,站点周边具有良好的步行环境[9-10]。

1.2 交通接驳距离分析

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一般处于骨干地位,地铁站也是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集聚点,但不同换乘设施到地铁出入口的距离不尽相同。对于自行车,接驳距离建议为50 m;对于公交车,最大接驳距离为150 m;对于出租车,建议接驳距离为100 m;对于换乘停车场(Park and Ride,P&R),接驳距离不超过150 m。表1列出了部分城市换乘设施与地铁出入口的最远距离要求。

2 新桥站应用研究

2.1 新桥站周边用地情况

常州地铁1号线新桥站位于常州市高新区新桥大街与规划乐山路交叉口处,车站跨新桥大街沿乐山路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南部临近京沪高铁常州北站,東侧为滨江明珠城、清水湾等小区,西侧、北侧大部分为待开发用地,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出让,有待建设。站点周边整体开发程度较低,用地开发将会随着地铁1号线开通不断进行。

2.2 交通现状评价

2.2.1 对外交通评价。新桥站南部约1 km处建有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地铁1号线在京沪高铁常州北站设置地铁车站,使得高铁与地铁可以快捷换乘。因此地铁1号线与高铁常州北站的接驳主要在地铁常州北站实现,新桥站与高铁常州北站无明显的接驳需求。

2.2.2 道路网络评价。目前,既有规划路网的形成街区尺度大致为250 m×400 m,道路网密度仅为5.06 km/km2,既有路网结构难以满足该地区未来TOD发展,也难以满足提供宜人的慢行交通、高效的接驳公交的要求。

2.2.3 公交接驳评价。目前,新桥站周边接驳范围内及既有规划均未设置公交场站用地。同时,新桥站周边乐山路、新桥大街尚未建成,根据规划道路红线,该交叉口的四个出口均预留有港湾式公交站设置位置,公交停靠站距离新桥站出入口距离均在50 m范围内,换乘便捷。

2.2.4 自行车系统评价。当前,站点周边主要为空地及农田,道路尚未建成,因此无自行车停车场,从相关规划可知,站点接驳范围内亦未规划公共自行车停车场。此外,根据道路红线规划,周边乐山路、新桥大街均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因此,建议新桥站周边地区配置足够接驳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地,有效扩大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增强片区出行对轨道交通的依赖。根据自行车需求预测,新桥站未来自行车接驳车位需求约1 891个,需要落实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型式与位置。

2.2.5 步行系统评价。表2为新桥站周边主要步行集散道路情况。由表2可知,周边尚未建设的规划道路与已经建成的道路中,大部分步行道较窄,不能提供良好的步行交通环境,难以适应未来地区TOD发展的要求。

2.3 客流分布及接驳规模估算

2.3.1 核心区客流特征。车站位于新龙商务区核心地段,未来该地区将围绕轨道站点进行高强度开发,周边商业办公区客流将以步行、非机动车与轨道站点接驳。随着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片区对外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周边东西两侧,1.5km范围以外将有一定的公交、小汽车、出租车客流接驳需求。

根据客流接驳预测,车站每天的乘客量中,距离车站500 m以内的有22 749人次,距离车站500~1 500m的有9 479人次,距离车站500~1 500m的有9 479人次。根据调查及各大城市的接驳经验可知,距离车站500m以内的乘客主要采用步行进行接驳,距离车站500~1 500m的乘客主要采用非机动车出行,距离车站500~1 500m的乘客主要采用公交或者小汽车进行接驳出行(本站点主要是公交出行)。

2.3.2 接驳设施规模估算。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新桥站周边的客流将主要采用慢行方式进行接驳出行,公交接驳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对小汽车接驳换乘及出租车出行换乘需求量最小。根据新桥站客流预测报告可知,远期新桥站全日上下客流量分别为37 915人和38 054人;早高峰上下客流量分别为3 143人和7 199人,晚高峰上下客流量分别为5 039人和2 200人;步行接驳比例为60.0%,比例最高,其次为公交车,占21.5%,非机动车、小汽车、出租车分别为15.0%、2.0%、1.5%。

2.4 接驳设施布局方案优化

2.4.1 道路网络优化建议。目前,既有规划路网的形成街区尺度大致为250 m×400 m,道路网密度仅为5.06 km/km2,既有路网结构难以满足地区未来TOD发展,也难以满足提供宜人的慢行交通、高效的接驳公交的要求。建议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系统加密周边支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通达性,提升周边地区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和品质,支撑地区TOD开发。

支路网增加后,地区路网密度将达到8.5 km/km2,街区尺度缩小至约100 m×200 m的范围,慢行绕行距离大大缩短,街区尺度更加宜人,片区慢行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对地区未来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进行TOD开发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对于支路网具体的增设形式,可以结合未来周边用地的实际开发情况,采用新增支路或地块内部通道对外开放等形式来实现。道路网络优化建议如图1所示。

2.4.2 接驳设施布局方案。表3列举了新桥站交通接驳设施。由表3可知,车站周边规划的交通接驳设施为:4个公交停靠站、4个出租车场站(即停即走)、1 48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占地2 500 m2)、4处行人集散中心(占地600 m2)、95个泊位的“P+R”停车场(占地2 800 m2)、4处风雨连廊、12个引导标志牌。

3 结语

城市TOD型交通接驳方式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周边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由此,本文通过对城市TOD型轨道交通一体化接驳方式进行分析,针对常州地铁1号线新桥站周边交通现状和客流分布特征,提出了地铁车站周边接驳设施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敏,吴静娴,赵静瑶,等.城市轨道交通多方式组合出行与接驳设施优化[J].城市交通,2017(5):68-73,81.

[2]孙超,张晓春,张云龙,等.TOD理念指導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规划探索[J].公路,2014(3):100-105.

[3]张协铭,杨宇星,李桂波,等.轨道站点用地调整及交通接驳实施策略和措施研究[C]//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2014.

[4]李瑞萍.浅谈成长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TOD适应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298-298.

[5]赵鹏军,孔璐.TOD对北京市居民通勤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17(5):131-137.

[6]孙爱允,蒋冰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网规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3):130-134,139.

[7]覃煜,晏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系统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2):44-48.

[8]魏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9]夏斐.基于TOD模式的杭州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0]黄威文,单樑,荆万里.绿色TOD单元空间模式研究:以深圳国际低碳城空间总体规划为例[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物资总库选址模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优化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施工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