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青少年友善观内涵及培养

2020-05-19杨露

科技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培育青少年

杨露

摘 要:友善观对于当今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未来道路指引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有着积极引导和逐步推动的作用。因此探析青少年友善观培养现状,分析青少年在友善观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着手聚焦青少年的友善价值观培养,这个过程不仅仅关乎当代青少年的自身发展,更密切关乎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青少年;友善观;培育

一、友善观相关概述

(一)友善观的含义

友善,作为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方面的要求,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机制体系在我们大众生活中普遍化的明显体现。而究其意义来说,我们可以对他进行拆分去理解,“友”体现的是为人友好,是我们对他人的外在体现;“善”则是将重点放在善良上面,是我们在内心中自己的要求,是一种内在表现。那么这二者的充分结合可以完美的体现出我们由内心善良到外在与人为善的处事交往关系,韩菁菁学者认为友善则是爱心温暖的表达,她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应该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从而才能更进一步形成一种和谐融洽,友善互道的人际关系[1]。

(二)友善观的作用

1.使行为心行一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为我们大众心中理想境界的一种社会主义友善,它体现在具体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心行一致,即要求我们的行为主体的是由自己内心真正发出的爱护与真情去帮助那些应该受到帮助的人,我们要怀有友善的心,同时要把我们的想法变成我们的实际行动,要将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去落实的到行动当中,去使我们的意愿完成。

2.维护正义正义

我们心中的社会主义友善绝对不可以意味着对生活中违反道德观念和行为漠不关心和肆意纵容,而是在我们公众所能接触的道德规范、共同道德原则之内的对不同人们的道德理解和道德行为多样化的容纳,友善是对正义的友善,是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一把戒尺,为我们的行为量言准行。

3.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友善观在功能上又有着缓和增进人际关系,更好的而维护调节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发展、为社会和谐运转夯实基础的作用。“脱离了社会秩序就没有人的存在,人只有通过社会秩序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根据这句话我们也不难看出,人与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在人人怀有一颗友善的去面对社会行为,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友善的局面。而在当下社会,在种种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凸显下,它的作用更是推动我们现在所重视的和谐中国建设和建成。

二、当代青少年友善观的现状

(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问题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全面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而我们的主要社会活动是学习,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同学和老师。当同学之间进行学习交流时,有的学生出于竞争等原因,不能真诚相待,对于相互交流或者被求解询问的问题则有所隐瞒,甚至出现误导现象,便显出自私心切的不友善的行为。其导致这样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青少年现在正处于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竞争阶段,最主要的社会活动就是学习,面对的交往群体也只是同学和老师。那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生处于与他人竞争状态,求胜心切,便不会与他人以诚相待。其次从青少年的自身方面来分析,随着现代生活条件日益变好,由于电影电视等动作片和社会恶势力的不正常熏陶,青少年和其他同伴之间相互不良攀比,铺张浪费,甚至恶意欺凌打压较为弱势的群体,从而进一步导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恶化,校园暴力激发等。据有关报道调查,我国青少年网民的数量将近占据网民总数量的一半。调查显示,这些青少年网民在使用网络中偏向于选择游戏和娱乐媒体等等休闲类应用,对互联网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和信任感,但是大多数青少年正处于这个接触信息良莠不齐的人生阶段,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尚未形成,则很容易受到异化观念的灌输。

(二)个人与社会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青少年是处在道理都能理解但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的情境。例如,刘兆莹在论文中提到“从大众思想观念来说作弊是错误的行为,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在内心认为既然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自己也去作弊也是无可厚非的想法”。随着现代社会公德缺失,公平失衡,矛盾激化,社会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新兴发展的网络媒体中迅速传播,不断发酵,使得当今社会弥漫着过多的负面情绪。我国社会的总体基调是正向为主,然而“欺骗、怨恨、敌意等负向情绪值得警惕。”“老人摔倒到底敢不敢扶”“支付宝帮买票反遭诈骗”“微商三无产品害人害己”等扭曲的社会不良现象反复发酵,青少年受社会反向情绪影响,自身的价值观产生混乱,做出众多不友善行为。所以说青少年要自身努力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投身于各种有益身心建设的社会活动,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加强培育青少年友善观的必要性

(一)个人成长的客观需要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4]从古至今,“友善”这个词代表着我们圣贤对善良的价值追求,从而成为了我國优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代表着主张我们贤良礼让,友爱他人。孟子同样也提倡我们善待他人,认为人性本善,应在后续生活中注重教育引导。总而言之,友善是我们古代意义上圣人的行为指南,同样也是对美好品德的一种向往追求。而在西方世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友善的爱是一种持久美好的,值得每个人去追求的,即友善必须是源自内心,不求回报的行为。因此,当今青少年作为祖国先进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同样也是推动社会风气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和加强友善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继承使命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平时的个人生活,学习经历和他人交往过程中,友善的作用是以基础性道德准则作为存在的,是用来衡量判断理解一个人内心道德品行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与此同时友善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一。虽然当今青少年的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教育的能力增强,但是在文化变革发展的时代,总体自身文化素质还是要提升。友善的品德有助于青少年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拓展视野,促使不断成长发展。[1]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友善是我们核心价值观中在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要求我们要礼待他人,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局面,友善作为价值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时也是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环节。因为每一位青少年只有热爱国家,即爱自己的祖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将来从事工作时才能努力诚恳的工作,也只有当每个青少年都尽心尽力踏实投入工作,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才能形成友善诚挚的社会工作局面。所以作为个人层面的友善,我们可以看作是个人道德的升华,同时也是个人道德的归宿。“我们私人利益各有不同,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是公共幸福”[3]。

四、加强培育青少年友善观的对策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体,在平时生活中青少年不友善行为的频频发生与家庭教育的疏忽密切相关。家庭是每一位青少年自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群体,所以也可认为家庭是青少年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等基本价值观念最初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平日一言一行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带头领导,榜样示范的作用。[1]然而部分家长不能对青少年起到真正正面的表率作用,或者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交流沟通,导致对青少年教育缺失或者引导错误,青少年不友善风气才会不断滋长。

(二)充分立足社会实践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践行的覆盖面越广阔,友善的土壤在社会中就会越肥沃,则青少年的在友善价值选择上的目标就会越明朗和坚定。丰富充足的社会经验阅历,可以增强青少年低于社会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辨别力。

我们要让积极向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当代青少年课余生活的主旋律,例如积极开展尊老爱幼的主题实践活动,将尊老爱幼,友善待人细化为对青少年的具体要求,多放慢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必要的家庭劳动。关爱弱势群体,参与慈善活动,帮助贫困地区儿童,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利用社会实践培养青少年与自然为友,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对自然界友善意识,以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走进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绿色自然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才能把我们所推崇的友善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客观规律与我们生活中充分结合,方可有利于青少年的友善价值观在实践中養成。

参考文献:

[1]韩菁菁.青少年友善品格的培育路径探析[J].理论研究,2015,(6):20-23.

[2]刘兆莹.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87-88.

[3]张三元.资本逻辑与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1.

猜你喜欢

培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