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展陈与科研相结合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05-19许晓天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

【摘要】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也是博物馆的门面和品牌。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断扩大,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正在经受新一轮的挑战和考验。本文通过对展陈和科研相结合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定律的剖析,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展陈与科研相结合的基本做法和效益的解读,启示我们展陈与科研相结合是博物馆精神文化得以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博物馆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展览陈列;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承载革命文化的军事题材类博物馆,现在都已驶上了红色旅游的快车道,无论是增量增速还是增效,都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全新的科学论断把以前“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现在的“需要”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把以前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上升为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用新时代这一基本矛盾的理念来透视博物馆工作,不难发现博物馆精神文化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发展的质量还不优、发展的效益还不佳等现实问题,尤其是展览陈列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特有属性和基本现状

观众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展览陈列,主要看的也是展览陈列。展览陈列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奉献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更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体现其特色文化价值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展览陈列水平的高低、内蕴文化的厚薄,直接关系到博物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断扩大、層次不断升高,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正在经受新一轮的挑战和考验。在挑战和考验面前,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许多展陈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展陈就有史展,为展而展,缺失精神文化内蕴的诠释和折射;有的展陈平淡无奇,索然寡味,缺失多元文化表现力;有的展陈过于老套,缺乏新意,更新周期慢,与时代接轨的距离较大;还有的展陈站位不高,经典不亮,亮点无光等。当然,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我们文博工作者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馆藏文化得以充分发展,如何较好地实施或实现把馆藏的文献资料转变为精神文化的品牌产品,也就是把展陈与科研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同步发展,做好做美做足展览陈列这桌文化大餐。在这方面,新四军纪念馆的实践和效益着实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二、展陈与科研相结合的基本定律和相应效率

博物馆文化就是通过对馆藏的文献文物等大量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科学论证和深入解读,从而变史为文,变物为文,实现其以文展史,以文解史。这其中“变”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个研究过程就是由物质脱变为精神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严格地说你的那个展陈根本就不是展陈,最多只能算是陈列。博物馆的展陈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科研就没有展陈,科研的深度决定展陈的高度,科研的密度决定展陈的厚度,科研的力度决定展陈更新的速度。这应该成为我们业内人士的基本共识和基本定律,新四军纪念馆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一)在提升科研站位中提升成长主题的高度

新四军纪念馆始初是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而兴建的纪念馆,原馆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当时的展陈主题就是界定在重建军部后新四军抗战史这个层面上,布展也是按照这个层面分七个师和一个浙东纵队的活动区域展开的,序厅的主题雕塑也是由一颗被折断了树杆的树根为创意,象征着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的惨重损失,但其“树根”还在,有根必有枝繁叶茂,寓意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发展壮大。然而在实际陈展过程中,主题的局限性愈加凸现。观众不断提出建议,要求增加新四军来龙去脉的版面,要求更科学地界定新四军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为此,该馆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并联合省市党史部门、军史部门,联合相关新四军研究会的专家学者,重新审视陈展主题,确立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日本昭和军阀集团的三股力量在中国大地上角逐、冲撞的站位中来界定新四军的历史地位,从世界反法西斯东西两个主战场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对阵决斗的大背景中来研究新四军的伟大功绩,以充分反映新四军全史的角度进行了新一轮展览陈列的提升改造。现在人们看到的在该馆广场大门口卧碑镌刻的江泽民题写的“新四军纪念馆”和展览大厅门楣上悬挂的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两个馆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名副其实地升华了新四军纪念馆的展陈主题。

目前,新四军纪念馆又在积极筹划新一轮陈列展览提升改造的建设工程,其主题又升华为进一步突出党对革命军队的领导。展陈的起点由1937年10月新四军组建始初向前延伸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展陈的结尾由1947年1月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向后延伸到新四军铁军部队的传承。

(二)在专题科研的深化中拓展展陈内容的厚度

中国革命史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新四军是一支抗日劲旅,也是一支文化劲旅。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以后,对原部队的支队、纵队、义勇军多种建制进行重新整编,加之八路军彭雪枫、黄克诚率领的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南下增援,新四军队伍日渐壮大,并逐渐形成华中抗敌中心,其影响波及全国。一段时期,来自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国统区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纷纷投奔盐城。刘少奇、陈毅等军部领导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及军事文化建设,加强各级各类的专业干部培训,先后在盐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华中第5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华中党校、创办了《军事建设》《江淮日报》和江淮银行等。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干部集中培训难以适应部队的要求。1942年12月,以抗大5分校为基础,成立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华中总分校,同时在三师组建了新的抗大5分校,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二师的抗大8分校、一师的抗大9分校、五师的抗大10分校和四师的抗大4分校。各部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办了教导队、训练班,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完善了干部教育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干部的军政素质,并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锻炼,得到了成长。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从新四军队伍里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岗位的有刘少奇、陈毅、李先念、邓子恢等20多位。1955年被授予元帅、将军衔的有陈毅、粟裕、黄克诚、张爱萍、张震等400多位;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的有刘瑞龙、李干成、韩培信等数百位。还有薛暮桥、孙冶芳、何士德、贺渌汀等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还有陈毅、姬鹏飞、韩念龙等一大批外交战线上的领导人物。更有叶挺、项英、袁国平、彭雪枫等一大批威震敌胆的抗日将领和八万多名抗日将士血洒疆场。在对铁军文化研究过程中,该馆萌生一个想法,不将这些将士的英名和代表人物的辉煌人生专题展出,就不足以展示新四军的铁军文化内涵和铁军精神底蕴。这一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赞同且呼应,并作为专门课题开展深度研发。

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新四军人物馆”的展陈大纲和展陈脚本呼之而出。大纲和脚本历经新四军老战士及其下一代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广泛论证。其间,陈毅长子、时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专门签署意见:“赞成这个陈列大纲,反映新四军的光荣历史,离不开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正确表现,希望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经上下反复论证,最终由中央党史政策研究室和中宣部宣教局审定,同意建设“新四军人物馆”,并确定人物馆有“治国精英”“将帅风采”“群星璀璨”“英烈千秋”四个部分组成。展陈面积也由最初的1000多平米扩大到现在的3000多平米。

新四军人物馆是对新四军纪念馆主展馆的补充和延伸,使新四军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影响的铁军文化得到了较大厚度的展示。新四军人物馆的建设开放是新四军纪念馆把陈展和科研相结合的一个重大创新、一个出彩亮点,开拓了新四军人物群像展示的先河。

(三)在推进科研前移中推进展陈流动的速度

现在理论告诉我们,博物馆的建筑是固定的,但博物馆的大门是敞开的;博物馆展陈的主阵地是静止的,但博物馆展陈的精神文化是流动的。要使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常态化地流动起来,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必须向展陈一线前移,这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最大化的根本保证。博物馆的展陈功能一般是由基本陈展、临时陈展和流动陈展等组成。当然还有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的数字博览馆、虚拟博物馆等。其中基本展陈是一座博物馆功能定位的集中体现,具有广泛而又持久的影响力。而临时展览、流动展览又是一座博物馆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是满足社会公众不同需求、适时回报社会需要的保证。

新四军纪念馆近些年的临时展览、专题展览开展的风生水起、异彩纷呈。在主题选择上有挖掘内涵,让馆藏文化“活”起来的《铁军印记——新四军在江苏抗战文物展》和《文“话”物“语”——新四军纪念馆馆藏文物故事展》等;有与时代接轨开展党性教育的《新四军与老百姓》《新四军与廉政》《浴血奋战 英雄盐城》等;有与历史接轨的《铁军征程》《铁军忠魂》《中共中央华中局历史陈列展》等。在方法手段上,有与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合作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背负民族希望——新四军成立80周年回顾展》和“永恒的丰碑——红色文物保护公益宣传活动”;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合作创办在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推出的《东方主战场》展览。还有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合作交流的专题展览。这些临时展览、专题展览既增强了纪念馆的活力,又放大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当然,这里面也渗透着文博工作者学术研究成果和效益,展示出纪念馆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折射出纪念馆承载的精神文化是流动的工作理念,并使流动的精神文化常态化地流动起来。

三、展陈与科研相结合基本方略的思考

(一)展陈与科研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方略

展览陈列策划的过程就是学术研究的过程,也是提高展览陈列水准和效能的基本前提。但展览陈列的更新是有时间性的,而学术研究则没有时间限制。往往一个新的展览陈列推出之时就是下一轮展览陈列更新的学术研究开始之时。一个新的展陈推出、一件新的文物展出,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要求学术研究工作者不但要研究文物史料的精神内涵,还要研究它的展示效果,更要研究它的教育效果,这样说来,展览陈列又是促进学术研究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动力。因此,在新一轮展陈推出以后,要积极搜集观众的反应,将展陈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到学术层面上来研究,引导学术研究向展陈一线聚焦并不断丰富充实展览陈列。同时,还必须积极地搜集社会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下一轮展览陈列的更新做好原始积累,实施学术研究和展览陈列的良性互动,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和效果。

(二)展陈与科研相结合的团队旗舰方略

博物馆不是单纯的科研机构,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工作离不开博物馆这个大前提,离不开馆藏文物这个物质基础,搞理论研究,必须与展览陈列紧密结合起来。而展览陈列不仅涉及到与展陈主题紧密联系的党史军史、文物资料、档案资料、音像图片资料等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教育功能和喜闻乐见的旅游功能等方方面面。一个展陈的推出不是哪一个文博工作者就能单独承担的,一个好的展陈应该是广大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的成果。因此,学术研究必须实行团队旗舰方略,在馆内要实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团队协作方略,在馆外要广泛吸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如新四军纪念馆推出的“新四军人物馆”之所以有如此的水准和效能,其中48次的易稿足以说明这就是“团队旗舰”方略的结果。

(三)博物馆各项科研工作同步发展方略

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是展览陈列,这是重点研究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陈列宣传、史料研究、文物征集、文物管护、社会教育、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旅游服务、资料查询、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这些方面的工作也必须加以研究,也必须要同步向更高目标去发展。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全馆学术研讨会,通过加大年度学术研究的考核分量和力度,引导各个部门深入研究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来提升各部门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陈列中心服务。

五、结语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都较好地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文史收藏和资金运转等原始积累工作。在未来风簸浪淘的市场大潮中,博物馆能否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主要看博物馆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厚度和科研的能量、科研的水平。新四軍纪念馆的实践可以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博物馆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其精神文化得以充分发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

作者简介:许晓天(1976-),男,汉族,江苏省盐城市,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陈列展览。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屠呦呦获“诺奖”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智库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