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答“疫”十问十答

2020-05-19

方圆 2020年4期
关键词:刑法肺炎疫情

在战疫的过程中,很多人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也有很多的相关疑问被提出来。我们精选了部分涉疫情问题,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1我有权利拒绝单位安排的加班吗?

问:我们工厂是生产口罩的,我连续上班十几天了,每天还得加两个小时班,昨天跟经理说想正常上班休息被拒绝了,我有权拒绝单位加班吗?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周国勇: 一般情况下,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国家已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属于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口罩等特殊行业用人单位可强制安排劳动者加班。当然,您延长的工作时间,享有安排补休或者增加相应比例的工资报酬的权利。

安徽省桐城市检察院董昂:本问中劳动者一般情况下不得拒绝单位安排的加班。

2有人泄露我女儿返乡信息,这违法吗?

问:我女儿是学生,年前从武汉回来。最近村里各种群里都是她的信息,还有身份证号和电话。我问了后发现是村长的亲戚拍了统计名单发出来的,这种泄密违法吗?我们不敢硬碰硬,该怎么办?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孙学财: 一、这种公然在微信(QQ)群里发布个人身份信息的行为违法。二、行政处罚的规定。您女儿是根据疫情需要向村里报送个人信息,村长应当在合理范围使用,尽到保护信息安全义务,却被亲戚获取后发布,已侵犯您女儿的个人信息权利,如果向公安机关报案,他可能面临治安处罚。三、可能受到刑事追究。“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具有10种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四、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

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侯森: 如果您女儿确实是从疫情严重地区回乡,为了疫情防控这一更重要的公共利益,那么此时的个人隐私就要为公共利益让步。通过您问题的描述,这种“泄露”行为,是村长的亲戚所为,如果这个亲戚不是本次疫情防护的工作人员,不是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不是在疫情防控组的同意下私下公开,同样也属于是泄露他人个人隐私的行为。根据情节的不同,对泄露人的处罚不同,所以,直接的方式是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是通过市民服务热线等方式寻求帮助均可。

3在公共区域故意吐口水犯法吗?

问:最近抖音等短视频软件、朋友圈里很多“吐口水”的监控视频流出,很多都是在电梯里,想问他们这样在公共区域吐口水犯法吗?

河南正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亚东:2月10日,两高两部联合制定《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依法惩治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意见》规定,对已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疑似病人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330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但确诊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恶意实施上述行为者,毕竟数量不多。

现实中大多数行为人是因个人恩怨或寻求刺激、发泄情绪、制造恐慌等动机实施上述行为,,如果确属无事生非或借故生非,制造社会恐慌,造成所在区域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可考虑依照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4项,以寻衅滋事罪定罪量刑。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周国勇: 根据《刑法》第114条,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115条规定,以上述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于明知自己是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而仍在电梯等公共场所吐口水,故意传播病原体,构成犯罪的,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重处罚。即便尚未构成犯罪,故意在电梯等区间吐口水的,极易引起社会恐慌,也属于恶意扰乱社会秩序。据悉,目前全国各地已有多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4单位未提供口罩,感染病毒算工伤吗?

问:疫情期间,企业要求上班,未提供口罩,感染了病毒,算工伤吗?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琮玮: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安全生产法》,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关保障问题的通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在疫情期间,新冠病毒处于尚未有效控制的状态,其传染方式不可控,不戴口罩很容易感染。因此单位在未保障有效卫生安全条件下,要求员工上班,因此导致的感染病毒,应当视为工伤。

5生病自行隔离算隐瞒病情吗?

问:最近总有故意隐瞒病情感染别人的新闻,我最近有点发烧,在家自我隔离不去医院算是隐瞒病情吗?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王琮玮律师: 如果在发热前 14 天内有疫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则必须按照规定上报。如没有上述经历,但又无法判断是否感染病毒,也应按照所在基层组织要求上报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确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规定要求 各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传染病防治法》也明确要求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而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故意隐瞒病例情况,已有超20名患者因故意隐瞒病例,致多名人员感染和隔离。各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这20余名患者分别立案侦查的案例。

6故意传播病毒,应如何处置?

问: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一些网传的违反隔离规定、甚至朝他人吐口水等故意传播病毒的不理性行为,应如何处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璇: 公民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行为的,严重的可负刑事责任。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7药房哄抬口罩价格,如何认定?

问:多地出现抬口罩价格的现象,会如何认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姚海放:针对这种哄抬物价的行为,我国有相关法律予以规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第40条规定,经营者有上述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9条规定,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如果涉嫌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52条规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租房定金能要求退还吗?

问:学校根据规定取消了学生下学期的实习安排,但我已经在准备实习地租了房,并按合同约定支付了1000元定金。我可以要求房东返还定金吗?

陕西省商洛市检察院驻商州监狱检察室主任殷少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0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当前,举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属于上述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受疫情影响,学校取消了学生下学期的实习安排,但你已经在准备实习地租了房,并按合同约定支付了1000元定金,属于履行租赁合同的民事行为。你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9法律上对于键盘侠“逼捐”是怎么看的?

问:有人在网上喷那些未捐款或捐款少的名人明星,还在人家微博中留言辱骂,法律上对于这种键盘侠的行为是怎么看的,违法吗?

贵州省毕节市檢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姚君:在网络上喷那些未捐款或者捐款少的明星和知名人物,在人家微博中留言辱骂,俗称“逼捐”,这种行为不仅影响我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刑事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可能被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官赵威:捐赠是一种自愿行为,法律没有强制捐赠的规定。网络空间并非是法外之地,公民在网上语言攻击、谩骂、侮辱、诽谤他人,轻则面临行政处罚、承担民事责任,重则要负刑事责任。被害人可以选择报警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造谣他人感染了病毒,犯法吗?

问:和邻居吵架后 ,他为了报复我跟人说我感染了新冠病毒,刚好那几天我总打喷嚏,村委会来给我量了体温啥都正常,他造这种谣犯法吗?

四川省广汉市监察委员会卢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和《民法通则》,在此特殊时期,你邻居的造谣行为作为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对象是适当的,你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处理。如果邻居的失实言论导致你的品德遭受社会负面评价,你也可以针对名誉权受损提起民事诉讼。

辽宁省抚顺市检察院李吉鹏:首先,您在争吵的当天并没有发热的症状,您邻居的造谣行为违反了我国出台的众多法律法规。民事上,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行政上,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刑事上,如果情节严重达到犯罪程度,涉嫌刑法上的侮辱罪和诽谤罪。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如果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4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应当依照刑法291条之一的规定,在5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猜你喜欢

刑法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战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论刑法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