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毁了热带雨林去种茶

2020-05-19毛亚楠

方圆 2020年4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检察院检察官

毛亚楠

2005年到2008年间,亚行(ADB)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项目在西双版纳开展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试点工作时,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专家依据卫星影像资料发现,在景洪市勐龙镇与勐海县布朗山乡之间的区域仍覆盖有大面积的原始热带森林,该区域呈阶梯状分布着从热带季节性雨林到热带山地雨林等较全面的植被类型,是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完整体现。

这一发现最终使得该区域内53万亩原始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2008年12月8日, “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开始筹建。该保护区面积3.55万公顷,南与缅甸相连。不仅植被类型全面,还广泛分布着野牛、云豹、黑熊和长蕊木兰、八蕊单室茱萸、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和集中的区域。保护区的建立,夯实了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这里人的生活。

勐海县布朗山乡的茶农玉帕英第一次听到“生物多样性”这个字眼,是在去年8月的一次乡宣讲大会上。来做宣讲的人,是从州检察院来的女检察官。听林草局下属的布龙管护所的女副站长玉甩章介绍,这些检察官们来自州检察院的第八检察部,“那是个专门负责办理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子的部门”。

据玉帕英(化名)所说,检察官没来之前,隔三岔五跑来做生态保护工作的是玉甩章及她所在的管护所里的那些人。自从在布朗山乡划定自然保护区以来,玉甩章和她的同事们就没少过来,“主要过来做乡里人工作,叫他们不要去国有林地里种茶树”。

玉甩章告诉《方圆》记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为追逐利益,当地村民毁林种茶的行为不断出现,致使卫星图斑不断增加,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临被蚕食、损毁的风险。布朗山乡约2万多人口,茶地面积就占到全县的四分之一。2006年掀起的“普洱茶热”让他们富裕了起来。保护区建立后,国有林里禁止种茶的规定,让一些利益受损的茶农感到难以接受,更有甚者,干脆就去国有林里毁林偷种或补种茶苗,想着反正“山高路远,不易察觉”。

玉帕英当初就是抱着这种心态,看着别人去种,自己也跑到家后面的保护区里找了块地,陆陆续续种上了8亩左右的茶苗。管护所的人上来了,训诫过,警告过,也很少有人放在心上。也有人被森林公安抓进去过,但抓进去也会放出来,罚的钱也不多,所以没人觉得是太严重的事儿——直到这些检察官来了。

虽然宣讲会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谁都听出了利害关系以及毁林种树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各回各家后,所有人都意识到,“看来这回是要动真格了”。

山里来了检察官

勐昂村的岩布儿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他是村里从不去侵占国有林的代表,即便是前几年普洱茶卖得好,他也不眼热,还是规规矩矩在自家土地上种茶采茶,经营自己的小茶厂。

他告诉记者,他的头脑一开始就很清晰,“不去触碰国有林这条线”。他说他也懂法,知道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的行为就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玉甩章早就看到岩布儿的积极性,任他为乡上的法治义务宣传员。据岩布儿说,前几年村里还有过怪现象,凡是出自国有林的茶叶,卖的价钱还特别好。他表示纳闷,“这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不是古树就是古茶,同样的茶叶,自留地里采的和国有林里采的能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几个字而已了”,岩布儿说。

况且他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前几年大家被赚钱迷了眼,生态搞得很乱,好好的林地遭到了破坏,导致家家户户喝的山泉水质量变差。还有动物,“年轻的时候还在山上见到过孔雀雉啊猕猴什么的。现在逐渐也少见到了”。

那天宣讲会后,玉帕英心里发慌,第二天去管护所找玉甩章问。玉甩章告诉她,州检察院在布朗山开展“守护雨林方舟”的专项公益诉讼行动,现在正在涉林案件较突出的寨子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玉帕英知道事情的严重,回了家就跟丈夫一起,花了3天时间,把违法种上去的8亩茶苗全部清理掉了。

检察官前往涉案地爬山、过沟是常事, 热带雨林茂密丛生的植物常把衣服划破, 不得已时才会换上结实的迷彩服、胶鞋。两个糯米团一瓶水,就是在山上跑一整天的粮食。(摄影/ 方圆记者 张哲)

当然,这其中也有坚决抗拒的反例。管护所的人做工作到了布朗山乡章家村,在岩帕新(化名)家里碰了一鼻子灰。据州检察院调查核实,岩帕新分别于2015年、2017年去保护区内开垦,种植了6.9亩、3.4亩茶树。为了使茶树能够迅速生长,还在保护区内砍掉了9株林木。根据2005年12月3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防护林地或特种用途林地数量达5亩以上、其他林地数量达10亩以上,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造成林地的原有植被或林业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即构成非法占有农用地罪,应当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综合诸多情况,2019年10月16日,州检察院决定立案,开展相关调查核实工作。并于2019年10月17日,依法在正义网进行诉前公告。公告期内,未收到有关机关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有关规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情况。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害状态。经层级上报后,2019年11月28日,州检察院针对岩帕新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一案依法向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讼。

直到法院、检察院的人上山来给岩帕新送达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书,岩帕新才知道自己成了被告。法院、检察院及林业局的人都来到岩帕新家里做工作,讲利害关系,一时成了当时村里的大新闻。

岩帕新最终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也认清“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最后与检察院就公益诉讼案件达成了调解协议。之后在管护所的监督下,岩帕新清掉了违法种植的茶地,并自愿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宣传员。管护所做工作碰到村民抵触的情况,岩帕新就会过去现身说法,告诫同村的人“要好好去做,这不是开玩笑,还是要敬畏法律”。

布朗山公益诉讼案件推动了布朗山管护所在布龙保护区开展林下种茶的专项清理工作。对典型的个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已立案19件,提起诉讼2件,1件已调解,1件正在审理中。达到了办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布龙管护所所长申国晋告诉记者,“自从山里来了检察官,他们就像是一阵东风刮来,对我们管护工作形成了助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妥善解决侵占保护区林地种茶问题的进程,解决了我们十年来未解决的问题”。

2019年11月25日,勐海县检察院首个生物多样性公益诉讼保护基地在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布朗山中心管护站挂牌,这是检察机关与行政部门通力协作、相互支持,按照双赢多赢共赢的公益保护理念,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的体现。

解决历史遗留,探索共管模式

申国晋告诉记者,检察机关与管户所之间,其实有过一段相互了解磨合的过程,“一开始我们以为他们是来找我们事儿的”,申国晋笑着说。

检察院的人要上山调查取证,就需要熟悉山路和村寨情况的管护所人员的帮忙。州检察院的检察官伍欢就将电话一遍遍打进管护所里,不断跟申国晋灌输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后来真正见了面,申国晋一看,这个公益诉讼小组成员来的怎么大多是女同志?就在心里犯嘀咕,“这些口口声声要求实地调查所有涉案土地的女同志,是不是不知道山高路难走,有的地方还需要靠爬?”事实证明是真的难。伍欢告诉记者,从景洪到布朗山要走2个半小时的车程。为了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小组成员往往在前一天的夜里8点从景洪出发,深夜10点半左右进到山里面住下,第二天一早开展工作。

种在林下的茶地隐秘而分散,有时往往是看完一块地了,又要走上2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另一块。为了提高效率,上山前要备好两个糯米团加一瓶水,那是在山上跑一整天的粮食。有时太饿了也不能吃太饱,因为怕犯困打瞌睡。密林里就算累极也不敢停留,因为会有手臂那么粗的蛇出没。下大雨的时候,同行的护林员就随手摘片芭蕉叶子递过来说,“拿着挡雨,这就是野外生存了,从今往后你再不是坐在办公室的检察官了”。爬坡上树,过河蹚水,伍欢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这些都是摔过无数次的历练。

这些经历也让检察官们认识到西双版纳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特殊的复杂性和保护区工作人员艰辛的付出,也意识到林下清理工作不可能仅是简单地铲除就能彻底解决问题,还更需要司法机关和林业行政部门站在尊重历史客观因素的角度,把握住当前依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全面脱贫奔小康这一发展大趋势,去辩证地思考,积极地谋划,制定出确实能够依法妥善解决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治理措施。

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李志勇告诉记者,“西双版纳的保护区有其自身的地域特点,不像别的地方,一道闸口一关就没人进去了。西双版纳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山区的农业生产,在过去实行的是‘刀耕火种的轮耕生产模式,保护区划定前,国有林、集体林地林农交混。所以划定保护区时,基于这一现实,无法将山区零散分布的农业生产区域与保护区绝对分开,故将生产区域保留在保护区范围,以确保实现保护区整体连片的管理。而随着国家对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制度的加强,要求减少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而过去在当时条件下所规划的保护区就暴露出了人类活动频繁、与国家政策要求不符的问题,就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

“比如1982年划定林权权属的时候,区分了国有林、集体林的范围,划分的国有林里面,就遗留有老百姓的茶园和茶树。划定权属后,党委、政府为了解决山区刀耕火种的群众口粮不足的问题,默许群众在国有林进行轮耕等农业生产活动,一些交通条件好的国有林里,群众又种植了部分茶叶树。这是一个全州性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了2008年,一些种植茶树的国有林又被划进了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里”。

既要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更要为当地群众发展诉求, 检察院主动与林业、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商讨,不搞“一刀切”,推动构建“共管”模式。州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李瑜告诉记者,“以岩帕新案为例,允許他与保护区签订管护责任,将他家在国有林里已经长为老茶树或古茶树的茶地保护起来,维持原状,周边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也在他的保护责任范围之内。他不去破坏,也不允许别人去破坏,茶叶只可以他去采,这样能够保障他的经济来源,做到发展、生态两不误”。

如此一来,既推动了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林下种茶的专项清理工作,也从上到下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据玉甩章反映,管护所的人今年上去做工作,明显感觉到工作好做了,她还发现茶农开始在自家茶地里种起了树苗,问起来会说,“生态好了,自家茶才会好”——少数民族天人合一的古老传统,得到了回归。

让森林真正复绿

2020年1月15日,记者随检察办案组成员来到勐海县勐邦水库水源涵养林,爬上山头往西看,可以看到远处勐邦水库的风景。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曾是上百亩被毁坏的森林,如今新种的树苗已经在抽枝发芽。检察官伍欢说,因为自然条件优越,这片森林第一年会先长草,草本覆盖后,灌木慢慢长大,五年之内就能真正复绿。

这片被毁林地是她通过查阅该县已判决的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林木刑事案件卷宗发现的,她看到其中有22件案件虽作出了有罪判决,却并没有修复被损坏林地情况的记录。这其中就包括21户村民砍伐勐邦水库上方114.7亩国有林地用于种植甘蔗案。

那是2017年12月初,伍欢所在的勐海县检察院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汇报了拟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打算,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2018年1月29日,勐海县检察院向勐海县林业局发出检察建议书。林业局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县委、县政府召集林业局、森林公安等监管职能部门召开的圆桌会议上表示,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2018年春,在检察院的督促下,县林业局组织所有案件当事人在涉案地块补种山桂花苗和黄樟苗。在补植补种工作结束后,检察官仍继续跟踪监督,“补植复绿不能走过场,必须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起到保护水源地的作用”,伍欢对记者说。

就在2019年4月里,伍欢一行对这片土地补植复绿情况进行跟踪回访的时候,发现由于气候干旱,补植补种的树苗被晒死。检察院马上督促相关部门作出整改方案,并于同年8月,对被晒死的树苗进行了补植补种。这次参与劳作的不仅有案件当事人,还有州、县两级的检察院人员、林草部门人员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2000棵树苗挺立在山林间。并以此为契机,将该地块创建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试验林。

为实地查看补种情况,检察人员几乎踏遍这里的每一块土地,伍欢说,“我们还要持续地过来查看树苗的成活、生长情况,走好法律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虽然每天奔波十几公里,有时候在山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回家已是满天星斗;但大自然也给予了她丰厚的回馈,她见过夜里繁星璀璨的火龙果花田,聆听过雨林与田野间红梅花雀欢快的鸣唱,亲密接触过在茂密雨林里嬉戏的亚洲象——这是雨林对守护者们的回报。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检察院检察官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
挽救『小男子汉』的检察官